王貴珍 李紅立 游普元
摘要: 作者針對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化教學在創新式高等職業技術的教學改革發展的必要性,以道路與橋梁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公路施工技術》為例,根據教學實踐,結合高職培養目標,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介紹了該課程的教學設計及教學改革實踐。
關鍵詞: 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職業能力公路施工技術教學設計
一、引言
高職教育在多年來的發展歷程中,實現了規模的跨越式發展。隨著不斷擴招,高職院校面臨著不少問題:學生基礎薄弱、學習勁頭不足、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剛進入社會的學生難以適應崗位要求。這些問題給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帶來極大的壓力。如何科學地開展內涵建設、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已成為高職教育新的熱點問題。
二、問題的提出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隨著全球和區域經濟的高速發展,交通運輸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公路技術等級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趨復雜,工程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的是面向行業、面向社會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施工現場的操作者、組織者和管理者,這就要求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現代交通技術發展的需要,結合工程實際,緊緊圍繞專業的培養目標,以技能培養為突破口,合理組織課程教學,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科學設計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與工程應用環節,突出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以實現專業技能、職業素養與生產實踐的“雙結合”,培養出基礎好、能力強的工程技術人員。各高職院校在教學計劃中對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強了研究和改革,如增加課時和內容,進行專項強化訓練,培訓教師,等等。但是,課程講授仍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進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搞好課程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在職業教育這個層次,最明顯的問題是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給教學實施造成了困難。面對不同的專業,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不同的學生,如何搞好課程教學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職業能力要求,精心設計課程教學,進而實施教學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步驟。
三、職業能力與課程的關系
根據現代職業教育的觀點,職業能力主要由以下兩種能力構成。
(一)職業素質能力
首先是方法能力,它是指獨立學習,獲取新知識、新技術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包括自學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是社會能力,它是指人際交往、合作、協同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際關系處理,勞動安排,組織調度,以及群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等等。
(二)專業綜合能力
它是指職業業務范圍內的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習專業知識、技術等而獲得的。專業綜合能力主要包括各種工作方式,即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公路與橋梁專業的專業綜合能力按其培養目標可分解為三部分:公路測量與設計能力,工程施工能力,工程施工管理能力。專業綜合能力是以崗位設置來體現的,同時它也是若干專項能力的綜合體現。如路橋專業的工程施工能力,我們按職業需求分解為五個專項能力,每一個專項能力都體現了其具體的職業能力。由此可針對職業能力的需要,來確定課程的基本要求,課程的教學重點。通過課程的教學應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課程學完后學生哪方面的素質應有所提高,等等。《公路施工技術》是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職業能力課程,是通過對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工作崗位調研,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方法形成的專業學習領域課程,主要實現專業培養目標中的施工技術職業能力,是專業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在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四、引入教學設計
進行教學改革、教學設計是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內容。教學設計以教學過程為研究對象,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需要,設計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并就教學效果做出價值判斷的計劃過程和操作程序。
(一)課程的整體設計
以企業調研為基礎,確定工作任務,明確課程目標,制定課程標準,確定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進行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系統化課程設計,采用綜合考核評價課程實施效果。
1.課程設計理念。
變學科性課程體系為任務引領型課程體系,緊緊圍繞完成工作任務的需要來選擇課程內容,變知識學科本位為職業能力本位,從“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出發,設定課程能力培養目標;變書本知識的傳授為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工作任務”為主線,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變教師講授為主為“學生為主體,專業活動為導向”。
2.課程設計思路。
《公路施工技術》課程圍繞公路工程項目施工建設全過程,分析完成該典型工作任務的工作內容、工作流程與方法、工具、勞動組織等工作要素,重構公路施工技術的工作過程性知識與技能體系,獲得學習情境,按照工作任務邏輯和職業能力養成規律序化課程內容,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二)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課程教學內容從公路工程項目單位工程出發,進行教學化處理,獲得了路基工程施工(包括土質路基、石質路基和混填路基)、路基處理、路面工程施工、路面質量施工4個學習情境。傳統的《公路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是采用學科性課程體系建設的,課程內容由路基路面材料和公路工程現場施工技術兩大部分綜合而成。公路施工技術課程集理、實于一體,根據交通部的公路工程施工技術培訓系列教材的考試大綱,課程內容綜合了《路基路面施工技術》、《路基路面檢測技術》和《土力學與地質》三門課程的相關內容。對原《公路工程施工技術》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進行了改革,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綜合化整合,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注重對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增強了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改變了過去傳統模式下理論教學單一性的問題。
(三)課程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公路施工技術課程的特點,遵循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規律,以公路工程施工項目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設計子學習情境教學實施表,把能力培養、知識傳授、職業態度教育貫穿于各子學習情境中。以公路工程現場施工項目為載體,設計滿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性工作任務,每項學習性工作任務的教學是通過各子學習情境自主學習包來完成的,自主學習包內容主要包括子學習情境實施表、教學設計、學習任務單、實踐工作頁、情境訓練單、情境測試單、施工報告、企業案例。按照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設計教學過程,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案例式交互教學法、四步教學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人為設計和創造仿真的情境,按照資訊、計劃、實施、檢查評估四步驟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形成概念,在做中獲得知識,在做中訓練技能,在做中獲得自信,在做中產生興趣,在做中迸發學習激情,達到課程教學的目的。
(四)課程教學模式設計與實施
采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學做交替、工學結合和專兼合作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構建課堂教學與課程實訓環境的一體化。
1.案例分析與啟發引導。
這是一種以實際工作任務和相關條件為載體,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將較抽象的理論知識寓于案例教學中,通過分析案例,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完成任務的能力。例如,對于路面水泥混凝土結構開裂的裂縫處理,在案例分析教學時,我首先將產生裂縫的可能原因(現象)提出來,然后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和工程實際情況加以分析,說明各種原因可能造成的影響和結果,逐一排查,找出真正的原因。這時,大部分學生有一種成功感。成功感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它可以增強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強化學習效果,同時也能提高他們在今后的實際工作能力。從掌握和運用知識、形成和發展能力的角度看,案例教學法是培養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
2.工學交替與任務驅動。
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在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的項目驅動教學中,師生以個人或團隊的形式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個人或小組有具體的學習任務單,教師協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采用的相應手段和方法等;學生團隊自主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起引導、答疑和促進作用;最后各團隊提交一份項目學習成果報告,并匯報答辯,由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行業企業專家評價、教師評價等多角度評價項目學習效果。該方法與施工企業中以派工單方式作業的方法很相似,可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及綜合職業能力。
3.整合課程內容,實行項目教學。
該門課程涵蓋路基、路面及其他結構工程的施工技術、質量控制和交工驗收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首先應將課程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制定項目清單,利用校內外實訓環境將課程教學寓于職業崗位之中,實行現場項目化教學。采用項目教學法,具體的項目就是一個真實的工程施工任務,使學習與工作零距離對接,實現在工作中學習,學習的內容是真正的工作。教學考核內容包括知識掌握、技能運用、行為習慣、團隊協作溝通能力、責任心、獨立計劃能力、完成工作任務質量、自我學習能力等。效果評價形式有自我檢查、自我評價、成果呈現、小組評價、師生互評等。由原來的終結性的考核評價轉向過程評價為主,體現的是職業行動能力的全方位評價。對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五、結語
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在本系2008級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中應用,教學效果遠遠勝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到了理論知識和計算技巧,培養了完成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職業綜合能力,養成了工作主動、責任心強、協調合作能力強等職業素質。2008級路橋班學生考取施工員證有120多人。這緣于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十分接近,學習目的非常明確,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遇到問題不僅請教老師,而且懂得自己查施工規范、相互討論學習,培養了自學能力。通過分組動手完成工作任務,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和同學之間協作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同時通過自己設計工作,達到了提高綜合職業能力的目的。總之,引入教學設計,是搞好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應自覺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職業能力要求,加強對專業職業能力的了解,針對職業能力設計教學過程。
參考文獻:
[1]丁烈梅等.校企合作探討《公路工程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改革[J].科學之友,2009,(17).
[2]羅新密等.基于任務驅動的《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8,(3).
[3]龍興燦等.公路檢測技術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08,(35).
[4]孔七一.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探討課程教學設計[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VOL2.
[5]賈書惠.搞好課堂教學的幾個基本問題[J].力學與實踐,2002,(2).
項目獲重慶市教育教改項目資助(項目編號:10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