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宗波
2011年大部分優惠政策的退出給車市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尤其是對自主品牌影響最大。2012年自主品牌銷量很有可能將會繼續走低,然而部分合資品牌的日子也并非好過,甚至品牌、銷量均有被邊緣化的趨勢或正在邊緣中掙扎。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汽車銷量數據。數據顯示,汽車產銷478.43萬輛和479.27萬輛,同比下降1.83%和3.40%。其中乘用車產銷377.12萬輛和377.37萬輛,產量同比增長1.10%,銷量下降1.25%;商用車產銷101.31萬輛和101.90萬輛,同比下降11.40%和10.60%。
此外,3月,汽車產銷表現較好,為歷年3月份產銷最高水平,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商用車環比增速快于乘用車。而且1月~3月,汽車產銷同比下降1.83%和3.40%,與1-2月相比,降幅進一步收窄。為此中汽協對于今年全年車市正增長仍表示樂觀。而3月乘用車市場分車型表現如何,請見TOP12(文中增速指環比):
緊湊型車銷量前十
別克凱越已連續三個月穩居該排行榜的第一名,并與主要競爭對手雪佛蘭科魯茲拉、大眾朗逸開了距離。此外,該排行榜與今年2月份相比,少了兩款自主品牌車型。它們分別是3月已滑至11名和14名的騰翼C30與比亞迪F3。
下滑最明顯緊湊車
長城騰翼C20R更像是壓縮的騰翼C30兩廂版,不過二者的售價定位又十分接近,故在銷量上不免互有競爭,從目前的市場反應來看,騰翼C30表現更好。當然作為一款新上市的車型,長城騰翼C20R獲得穩定的市場銷量,尚需時日,但3月份其出現的這種銷量波動值得關注。騰翼C20R今年3月僅銷售76輛,與前幾個月銷售1000輛~2000輛,反差巨大。
上升最快的緊湊型車
長安逸動為新上市車型,當月環比快速上升,由2月的200多輛爬升至1000輛,屬于正常情況。此外,另有一款自主品牌車型長城騰翼C50與逸動狀況極為相像,雖然增速相比逸動要小,但表現出了較強的發展軌跡。該車1月、2月分別完成424輛和833輛的成績,隨后3月份上升到2496輛。未來騰翼C50的銷量增長值得關注。
中型車銷量前十
新款帕薩特的上市,進一步鞏固了帕薩特在B級車市場上的地位,當月繼續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日產天籟是由2月的第四上升至此,銷量與利潤一直是東風日產所糾結的話題。據信,天籟之所以能力壓雅閣與凱美瑞,正是源于其大幅讓利。3月,同樣來自日系的雅閣盡管環比也有較高上升,但排名卻沒有變化。此外,一汽大眾邁騰3月也有上佳表現,當月完成15994輛,實現歷史新高。事實上,邁騰自去年10月開始已連續3個月破萬,只是進入2012年開始走跌。
中型車最快下滑
從主流B級車銷售車型看,雪佛蘭景程3月銷量環比下滑最高。由此前的2000輛~3000輛下跌至至當月的不足千兩。景程定位高于雪佛蘭科魯茲,但性價比明顯弱于后者,處于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窘態。隨著邁銳寶的強勁登陸,景程的地位會進一步尷尬,受關注度會繼續降低。當然目前這還只是一種猜測,究其原因尚需進一步觀察。
上升最明顯中型車
3月份環比上升最快的車型是來自自主品牌的中華尊馳,環比增長878%,此外還有一款是來自江淮的賓悅,環比增長也達到了575%。不過這兩款車,此前銷量均較低,高速增長值得我們留意,卻并無太大實際意義。增速排在第三的是來自北京奔馳的奔馳C級,該車此前的銷量規模在2000輛~3000輛的水平,在進入2012年后,銷量開始走低,其3月的銷量增長完全是恢復性增長。目前,隨著奔馳GLK的投產,是對北京奔馳產能的或許是一個挑戰。北京奔馳的產能一直是個迷(對外公布口徑不一),另外從奔馳C級以及奔馳E級今年1月、2月銷量下滑的情況看,奔馳或在此期間進行產能升級。
3月小型車銷量十佳
雪佛蘭賽歐是打入小型車市場比較成功的一款合資品牌車型,其(兩廂與三廂版合計)一直“統治”著小型車市場。其售價已與自主品牌十分接近,促使自主品牌產品在價格上進一步下探。另一款來自雪佛蘭品牌的愛唯歐3月也擠進銷量前十,實現在此排行榜中的一個唯一,即一個品牌入圍兩款車型。并且愛唯歐的銷量呈現出上升趨勢,前景不容小視。自主品牌在小型車銷量十佳里的份額,不斷被擠占,未來這種趨勢會進一步加強。
下滑最明顯的小型車
進入2012年以后,一汽威志幾乎進入到了停產的狀態。與此對應的是,有消息傳出,天津一汽威志從2006年10月25日上市至今,已經走過5個年頭,而隨著中國小型車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天津一汽也計劃推出威志的改款車型,并將其命名為威志V5。3月一汽威志環比大幅下滑也就不難理解。
上升最快小型車
3月本田飛度銷量完成4598輛,處于其銷售以來的中上水平。自2010年以來,3月基本都是飛度的“黃金”銷售期,事實上也是整車市場的銷售旺季。從廣汽本田整體的銷量看,今年1月、2月其銷量均處在歷史較低水平,只是期間飛度的銷量更低。據此推測,1月~2月廣汽本田很有可能在進行生產線的改造或維修。
微型車銷量排名
奇瑞QQ繼續領銜微車銷量排行榜,而且長安奔奔迷你依舊緊隨其后,銷量并沒有被明顯拉開。往日的明星車型比亞迪F0在出現嚴重跌幅后,3月銷量出現了一定的回緩,達到4500輛,盡管與此前的銷量過萬尚有一定差距,但是這種反彈信號值得注意。此外,3月微型車銷量排名中,新擠入一款車型是來自于海馬的愛尚,剛剛上市,便完成近千輛的銷量,前景還是比較被看好。
中大型車銷量排名
奧迪A6L今年3月完成銷售12043輛,繼續領跑中大型車市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寶馬5系,當月破天荒的突破7000輛。另外,當月除沃爾沃S80與別克林蔭大道環比略下降外,其他幾款中大型車均有上升。其中,增速最高的還要當屬奔馳E級。
SUV車型銷量前十
3月份,本田CRV以21124輛的銷量領跑SUV車型銷量排行榜,擠掉今年以來的SUV的銷量老大上海大眾途觀。本田CRV完成兩萬輛以上的銷量,歸功于新款CRV上市帶動的銷量上升。但筆者不敢完全茍同,新款CRV于2月底上市,其銷售增量至少在上市之初會比較有限。而因新款CRV上市使老款車型降價銷售消化庫存也可能是主要原因。長城哈弗H系列當月繼續保持排行第二的位置。而此前排名第一的大眾途觀已滑至第四,不過從累計銷量上看,大眾途觀今年一季度仍是銷量冠軍。除去銷量前十的SUV車型外,兩款國產的豪華SUV車型也同樣值得關注。3月華晨寶馬X1時隔兩個月后再次上報銷量,而先前已經投產的奔馳GLK并無銷量,或是其調產還在進行中。
另外,從SUV整個市場情況看,自主品牌競爭力明顯趨弱,銷量前十中僅占據3個名額。不過值得慶幸的是,2012年SUV市場依舊表現強勁,3月SUV車型銷售17.62萬輛,環比增長26.79%,同比增長32.38%;1月~3月SUV車型累計銷售44.16萬輛,同比增長18.05%,遠高于整體市場的增長情況。市場需求的強勁為其他品牌的SUV車型提供了發展空間。
MPV車型銷量前十
在MPV細分市場的爭奪中,東風柳汽無疑是最大贏家。除景逸外,在新上市的1.6L版本的帶動下,菱智也逐漸發力。兩者分別占據了MPV車型銷量排名的第一和第二位。老牌的MPV銷售冠軍江淮瑞風以及別克GL8,開始春風不在,排名被迫下挫。而一直陷入銷量頹勢的本田奧德賽,今年開始出現回暖跡象。3月,銷量前十的MPV品牌共銷售3.91萬輛,占MPV銷售總量的86.50%。不過,2012年MPV整體市場增速開始大幅下降,3月MPV車型銷售4.52萬輛,環比增長7.59%,同比增長0.42%;1月~3月MPV車型累計銷售12.37萬輛,同比增長1.62%。該車型增速已大不如前,這就意味著該市場的需求放緩,而在有限的市場需求環境下競爭會更加激烈。
合資也惆悵
數據顯示,今年1月~3月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整車161.78萬輛,同比下降8.1%,占市場總銷量份額為的42.9%,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在轎車市場,今年1月~3月,我國自主品牌銷售整車71.18萬輛,同比下降14.7%,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7.8%,同比下降4.1個百分點。
分析認為,近年來,由于中低端轎車銷售透支較為厲害,這將直接影響到最近幾年自主品牌的銷量,因此2012年自主品牌銷量依然走低。就在自主品牌陷入“水深火熱”之時,部分合資品牌日子也并非好過,甚至品牌、銷量均有被邊緣化的趨勢或正在邊緣中掙扎。
掙扎馬自達
4月5日,馬自達(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公布了馬自達品牌車型2012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零售銷量業績:3月實現銷售21038輛,同比增長2%;1月~3月共實現銷售57631輛,同比增長16%,刷新了馬自達品牌在華歷年來第一季度的銷量紀錄。
其中,1月~3月,一汽馬自達實現銷量35105輛,同比增長5%;長安馬自達共實現銷量22526輛,同比增長37%。
一連串喜慶的數字背后,是一直以來外界對馬自達在中國的發展戰略停滯不前的詬病。分析認為,馬自達產品不夠豐富,營銷缺乏恒久力,使馬自達的產品潛力沒有得到很好挖掘,品牌價值難以得到市場的持久認同。
此外,其對中國市場認識不清,產品更新換代較慢。目前市場競爭激烈,更新周期縮短,產品推新節奏加快。一些車型幾乎年年更新,而馬自達車型更新緩慢,技術幾乎一層不變。
由于對中國市場的研究不夠,產品引入接連出現敗筆。老馬6換代車型睿翼上市后由于定位、價格和競爭對手增多等因素并沒有延續老馬6的熱銷。事實上,從馬自達與睿翼的定位上看,睿翼明顯要高于馬自達6,但兩者之間價位,卻相差無幾。同時兩者屬于同一技術平臺,2.0L版的發動機性能又基本一致,起初兩者相互擠占市場的局面比較嚴重。更為糟糕的舉動還在后面,為使兩個產品高低搭配覆蓋B級車細分市場,2010年年5月初,馬自達6開始降價銷售,兩者的檔次明顯被拉開。然而馬自達6降價的直接惡果是給品牌價值等帶來不利影響。
馬自達8的引入國產雖不能說是敗筆,但至少可以說是不成功。以商務為主的MPV市場相比以私人購車為主的城市SUV市場,明顯表現后勁不足。而且國產后的馬自達8并沒有突出的競爭優勢。為何將如此財力、人力資源投入到MPV車型上,而不是盡早推出馬自達SUV車型(國產),讓人不解。
也許馬自達這家企業本身并沒有那么高的期望值,在中國并不想做“最大玩家”。今年一季度馬自達的表現,就已算令人滿意。然而從品牌建設上來說,以“技術口號”殺入中國市場馬自達,已是風光不再。此外,面對廣闊的中國市場沒有哪個企業不為之動容,一味的輕視中國市場,只會令其逐漸淪為不入流的品牌。
此前不久,馬自達公司宣布下調2011財年業績預期,凈虧損預計達1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2.75億元),未來加大在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投入已勢在必行。馬自達計劃在今年年末,將一汽馬自達和長安馬自達的4S店總數擴充到420家;此外,在今年夏季引進搭載新一代“創馳藍天技術”的全新SUV“Mazda CX-5”。
落寞三菱
三菱是較早進入中國的日系品牌,而且品牌影響仍具有一定的號召力,但相較本田、豐田、日產等日系汽車制造商越來越兇猛的攻勢,三菱在中國卻深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目前三菱在中國有兩個合作伙伴(整車部分):廣汽長豐(即廣汽三菱)、東南汽車。
其中廣汽長豐(湖南長豐)曾執中國越野車之牛耳,其獵豹汽車一度占據全國越野車43%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是在城市SUV迅速崛起之后,長豐并未跟上步伐。三菱對于這一變化,似乎視而不見,但事實并非如此,三菱在進口車方面積極導入城市SUV車型,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11年,進口三菱在華銷售達到2.7萬輛,同比增幅13%,其中歐藍德EX·勁界的銷量超過萬輛,是進口三菱在華銷售最好的車型。第一代歐藍德曾在北京吉普短暫生產,但并未獲得市場的認可,目前銷售的歐藍德誕生于2005年10月,如今已歷經多次升級,市場表現較好。
顯然三菱已清楚地認識到了該市場,但為何三菱沒有下定決心,將城市型SUV導入國產?是合資股比過低,不利于利潤分配;還是不愿將先進的技術引進到中國;或是沒有更合適城市SUV車型導入,這些只有三菱人自己能夠說清楚。三菱似乎正得益于進口車市場的紅火(相較其國產車型2011年銷售3.9萬輛,同比下降10%),但國產車的一蹶不振,正逐步讓其步入小眾市場,甚至被邊緣化。
除去與長豐的合作不成功,三菱在另一家東南汽車中的處境,也并不理想。2011年東南汽車累計銷售11萬輛,其中三菱品牌只占其中的28%,完成3.1萬輛。
三菱正在試圖改變著目前的狀況,今年廣汽三菱(股比對等的合資企業)將正式成立,但在失去這么久的機遇期之后,廣汽三菱又能給三菱帶來多少收益目前很難判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三菱若不放下一貫的傲慢,對中國市場仍未下定決心,三菱在中國的戰略還將延后。
圖強福特
從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獲悉,今年3月,福特汽車在華批發銷售汽車共計4.94萬輛,相比于去年同期的5.53萬輛下滑12%。今年第一季度,福特在華銷量共計12萬輛,同比減少約13.6%。
在華合資企業中,長安福特馬自達3月供銷售福特品牌車型2.74萬輛,同比減少17%;商用車企業江鈴汽車3月批發銷量為2.2萬輛,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1萬輛略有增加。
福特品牌還不至于完全被邊緣化的境地,但目前福特在華國產車型年銷量30萬輛(乘用車部分),這樣的銷售成績與福特的定位和規模遠不成比例。此外,福特與同樣來自美國的通用相比,更已是不可同日而語。
僅靠幾款車型支撐在華銷售網絡,顯然限制了福特汽車在中國的發展腳步。與主流合資品牌相比,至少在近幾年的發展中福特已淪落到了降級區。當然福特也在努力改變現狀,無論是新工廠的投產,還是未來四年將推出15款新車以及到2015年經銷商門店數量將至少翻一番。這些舉動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福特在華發展的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