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摘要: 作者提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精心設計預習卡,扎扎實實識好字,找準教學著力點,課外拓展四個環節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學環節
提高課堂實效性是指在了解學生實際發展水平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現就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進行探索。
一、精心設計預習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預習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步,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是他們自主學習的過程。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及教學實際,我針對不同文體區別設計預習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學習敘述性強的文章,注重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解概括能力的訓練。學習說明性的文章,關注學生對說明方法的認識和使用。學習詩詞,重點引導學生對好詞佳句的欣賞分析,培養學生對優美詩詞的鑒賞能力,等等。
實踐表明,預習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把學生潛在的需要轉化為積極參與的內部動力。孩子聽課更有針對性,更容易把握課文的重難點,從而“吃得飽”、學得有趣,能力得到了提高和發展。
二、扎扎實實識好字,為學文打基礎。
識字、寫字是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它是閱讀、習作的基礎。一堂高效的語文課,必須是在學生扎扎實實落實識字寫字的基礎上進行的。
對于要認的字,由于文中都有注音,學生認字并不困難。教師針對學生要學會寫的字作重點指導和講解,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識記生字:創設情境法、圖畫法、實物識字法、猜謎法、順口溜識字法、歌訣法、加加減減法等。
為讓學生更好地識字,課堂上還應留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寫好筆畫、寫對筆順,安排好字的各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寫美觀,提高寫字的速度,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潛心研讀,找準教學著力點。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找準課文的著力點,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它可以幫助我們提綱挈領地把握文章重點,對課文進行全面剖析,透徹掌握。
1.課文題目。課文題目是文章的耳目。它與文章的中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的文章題目甚至就是中心。《可貴的沉默》,以“可貴”為突破口:為什么說沉默是可貴的?學生通過質疑找答案:在沉默中,主人公知道了該如何表達對父母的愛。《數星星的孩子》,從題眼“孩子”入手,引導學生思考:孩子是誰?為什么數星星?學生就有了探究課文的欲望。
2.文章中心句。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有中心句,它不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體現了作者思想感情,而且是作者寫作的巧妙之處。如《趙州橋》一課,抓住“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一句,從“堅固”和“美觀”兩方面理解、感悟,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進而掌握作者的表達方法。如《詹天佑》一文,由“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一句展開,通過重點詞句體會他的杰出才能和愛國精神,抓住文章的精髓所在。
3.主要人物。教材中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的寫人記事課文很多,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結合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讀懂人物,就能游刃有余地組織教學。如《豐碑》以將軍思想感情的發展為線索,教學以“在描寫軍需處長和將軍神態的地方做上記號”為切入點,讓學生讀文劃句子、讀句子思考、從神態體會人物內心世界。《全神貫注》一課,常規教法很容易忽略茨威格這個人物。仔細研究,茨威格這個人物不僅在全文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而且是表現羅丹全神貫注的品質的重要鋪墊。以茨威格這個人物作為著力點,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體會茨威格的所見所感,從而被文章中兩個人物的高貴品質所感動,加深思維深度。
4.文章插圖。課文插圖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和文字一樣,都是重要的教學資源,與文字相比,色彩亮麗的插圖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草原》一課首先以課件展示優美的草原風景圖片,留給學生足夠的自由表達時間,質疑、贊美、渴望將溢于課堂,接著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學生們會感到“草原”景美、人美、文也美。另外,《桂林山水》、《長城》、《爬山虎的腳》等景色優美的文章,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
四、課外拓展,構建大語文課堂。
有了課前充分的預習,又精選了教學的著力點,這就讓課堂時間有了剩余。因而可利用節省出來的時間,拓寬語文課程領域,打通課內與課外,構建大語文課堂,實現語文學習的高效。
如《憶江南》,先讓學生品讀詩句,讀出詞中畫、詞中意;接著借助作者寫詞背景資料,讀出詞中情;然后抄默;最后補充課外山水風光古詩詞。學習《蜜蜂引路》,拓展閱讀《誠實的孩子》、《列寧和衛兵》、《六個“墨水瓶”》,深化學生對列寧的認識,由一篇帶多篇;學習《冬陽·童年·駱駝隊》,給學生講《城南舊事》,由一篇帶一本……學生讀得多了,懂得多了,理解力增強了,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提高了。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層次、多視角分析、吃透語文教材,準確把握并善于捕捉教學契機,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探索教學新策略、新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吳永軍.新課程學習方式.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錢理群.現代教師讀本.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