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文章從基地建設目標、設置原則、管理方式等方面進行思考,以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字: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設
當前高等學校的歷史條件已經并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思想政治教育發揮作用的領域、對象以及任務等與過去相比,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大量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不斷涌現,不進行改革創新,就沒有出路,就不能承擔起它所應當承擔的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設立與建設,是順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創新,順應時代發展,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的一項創新舉措。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設的意義
1.思政教育基地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教育人的實踐活動,教育目標的實現,教育任務的完成,教育內容的實施,教育方法的運用等,都離不開一定的載體。思政教育基地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
2.思政教育基地是教育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重要橋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兩個主要因素,無論離開哪一方面,這個教育過程都不能成為完整的過程。思政教育基地作為這一過程的綜合組織形式,能夠成為政工干部與廣大學生之間的重要橋梁,并為二者的互動提供空間。
3.思政教育基地是開展研究型學生工作的有效途徑。學生工作涉及的內容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如何實現學生工作者的專業化、職業化,推進學生工作從事務性向精細化、研究化轉變,是當下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任務。思政教育基地內容的集中性決定了它是開展研究型學生工作的有效途徑。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設的目標趨向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它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是貫徹《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相關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途徑之一。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充分發揮各個思政教育基地的職能,發揮各基地的輻射和示范作用,進一步提高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帶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
1.成為“一個中心”——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由學生工作部門統籌,相關院系具體建設,而這些院系均具有建設本基地的專業或業務特長,例如大學生青年骨干培養基地由政法學院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由心理學院建設。相關主題教育活動可以由相應的基地統一設計、安排,將基地建設成為某一主題教育的活動中心,這樣可以避免活動出現重復、專業性不強等問題。
2.成為“兩個陣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與實踐陣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研究陣地基地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心之余,應不斷加強理論研究以及實踐項目開發,不斷提高基地的專業性、科學性。每個基地的主題作為學生思想教育內容之一,建設得好,可以加強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3.成為“三個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咨詢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討交流平臺、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將部分學生工作內容分塊化,內容具體而明確。通過某一基地,可以將全校師生有效地聯系到一起,也可以向全校各個院系傳遞這一主題教育的好經驗、好做法。思政基地可以成為咨詢平臺、交流平臺、示范平臺。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設置原則
1.分層分類原則。
( 1)宏觀層面基地。為更好地指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據學生工作所涉及的宏觀內容,可以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基地、大學生黨建與黨員教育基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大學生學風建設基地等等。
(2)特色性基地。每年度評選出的創新、特色學生工作項目,根據項目內容可擇優申報特色性基地。
(3)品牌性活動提升基地。每個院系都會有一些精品化特色性活動,學生工作部門可將其納入學校品牌提升計劃行列,相關院系可作為創新、特色學生工作項目進行培育,在項目較為成熟時,可申報相應的基地。
2.貼近實際原則。建設基地不能唯理論,應注重貼近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教育形式不能死板、枯燥,而應豐富多樣、寓教于樂。
3.確保實效原則。基地建設要有明確的目標及階段安排,要能達到實際的教育效果,不能流于形式。
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工作開展要求
在充分調研、討論基礎上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設及管理辦法》,要求學校各個基地嚴格按照建設及管理辦法加強建設,每個基地均要設立專門的領導小組,有條件的院系可設立專門的基地工作室;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切實實現基地的示范性及輻射性作用。同時,各基地每年必須達到以下五部分要求:
1.工作開展有計劃。在建設之初基地必須制定一份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計劃。
2.工作深入有載體。每年必須開展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各項活動之中。
3.工作研究有成果。每年至少完成一篇研究報告或者咨詢報告,作為學生工作部門及校內各院系學生工作的開展依據。
4.工作影響要拓展。基地建設除了具有示范性,更應產生輻射性,基地每年至少推出一期活動簡報供校內參閱,成果顯著的基地可爭取將簡報向行政教育部門投遞。
5.工作成果要交流。面向全校,基地每年至少開展一場主題報告會或現場交流會,促進全校學生工作上水平。
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管理方式
1.工作機制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由學生工作部門與院系共建、以院系建設為主,實行“競爭入選、定期評估、不合格淘汰、達標遞補”的動態管理模式。定期開展年度檢查和三年期達標評估。學生工作部門在思政基地建設中的主要職責:(1)負責思政基地建設計劃、管理辦法的制定和修改;(2)組織思政基地的申報、專家評審和檢查評估;(3)指導思政基地的建設并提供專項經費資助。院系在思政基地建設中的主要職責:(1)組織本單位思政基地的推薦申報工作,并負責具體實施和管理;(2)負責檢查、落實思政基地的具體建設計劃;(3)負責制定思政基地日常管理的規章制度;(4)為思政基地提供良好的運轉條件,支持基地的重大活動;(5)向學生工作部門報告思政基地工作。思政基地實行主任負責制,其主要職責:(1)負責全面實施學生工作部門制定的基地建設任務;組織實施基地發展規劃;制定內部管理規章制度;(2)負責聘任副主任、工作人員;(3)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和經費的管理與使用;(4)負責向學生工作部門匯報工作。
2.人員管理方式。為保證思政基地的穩定性和開放性,學院內專職人員一般不應少于3人,學院外專兼職人員不少于5人。建議各基地聘任1-2名專職管理人員,協助主任處理日常管理工作。
3.成果管理方式。由思政教育基地經費資助的研究成果(包括論文、專著和研究報告等),作者署名單位應為相應的基地名稱,或標注得到相應的基地經費資助。其著作權由學生工作部門、院系和作者三方共同享有。
4.經費管理方式。實行項目制經費管理,基地主任即為項目負責人。基地申報并審批后即根據項目內容設置相應的經費額度。第一年度給予30%的啟動經費,后續兩年在年度考核合格的基礎上,每年資助20%的經費。年度檢查并整改不合格以及期滿驗收不合格,終止經費撥付,并視情況考慮是否追回已撥經費。
5.考核方式。學生工作部門每年年底組織年度考核,每三年組織驗收考核,考核等級均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類。可以就以下內容進行評估:基地完成建設任務的情況、院系在設施及政策等方賣弄支持基地建設的措施情況、基地日常運轉情況等。
評估工作采取通訊評審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辦法。通過通訊評審,入圍實地考察的基地,將經過專家組無記名差額投票環節,根據票數確定考核等級。
同時,應建立明確的退出機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年度檢查不合格的基地,在規定時間內沒有達到整改要求的,予以退出;期滿驗收不合格的基地,予以退出;期滿驗收合格的基地,可更換主題,與其他單位共同申報新的基地,并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權。
參考文獻:
[1]董世軍.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論[D].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2]朱冬梅.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進與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10).
(作者簡介:楊靈珍(1985-),女,浙江衢州人,碩士研究生,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