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在我國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大環境下,如何提高高校外語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使其順利實現就業目標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廣泛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也應清楚地認識到,服務于社會經濟的足量高質量翻譯人才的大量缺乏。如何解決翻譯人才的供需矛盾,提高大學生就業率,關鍵是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
一、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
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學習和實踐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從而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它不僅是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的關鍵,而且決定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影響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當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主要是指其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實現自身價值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大學生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知識技能是否扎實、是否有適應崗位的實踐能力等等。當代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社會原因、高校原因、自身原因和企業單位原因四個方面。針對當代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不足,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策略,主要從政府方面的策略、高校方面的策略、大學生自身的策略和企業單位的策略四個方面進行完善。社會、高校和就業單位還有個人都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大學生失業的問題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二、翻譯人才就業現狀
在我國,英語專業畢業生能在國家機關、外事、外貿、外企、各類涉外金融機構、商務管理公司、專業翻譯機構、出版、新聞、旅游、高級賓館酒店等部門,承擔商務管理、商務翻譯、外貿洽談、經貿文秘、英語編輯、英語記者、駐外商務代理、涉外公關、涉外導游等工作;也可在中學、中專、職高、技校和英語語言培訓中心、大中專院校及科研部門等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不僅如此,學生也可以選擇留學、考研或國外就業。更為重要的是,在我國與世界經貿接軌并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對于外語尤其是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這包括英語翻譯、英語教育、英語日常運用方面的人才。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中國對外語類人才的需求會與年俱增,就業前景是樂觀的。
但是,英語專業畢業生無論在哪一行業就業,語言交際必然離不開翻譯能力的運用。因此,對英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在就業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外語專業的翻譯教學現狀
由于翻譯專業建設在中國正處于起步階段。目前河北省只有河北師范大學設有翻譯專業,其他高校翻譯依然是隸屬于外語語言文學專業的一個方向,在這些院校,翻譯課程只在高年級才開設,無論從課程數量和種類來說都遠不能滿足翻譯人才的培養要求。并且,當前我國的翻譯教學中,教學的指導思想、教學模式、教學目標等一些關鍵問題一直在爭議,沒有達成共識,更沒有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教學文件;而且由于時間有限,所開課程有限,學生的翻譯實踐機會少,結果必然培養不了學生的翻譯能力;同時,中國的翻譯教學任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授人以魚”的模式,而未能真正實現“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因此培養出的翻譯專業的學生質量不盡人意。針對此種情況有專家明確指出:“當前高等院校的翻譯教學和口筆譯翻譯人才的培養,都是跟不上我國社會和發展需求的”。
因此,進行新的翻譯教學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旨在切實提高翻譯專業學生的質量,最終解決翻譯人才的緊缺。
四、基于提高就業能力的翻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對于高校英語專業大學生來講,強化內涵、提高就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作為人才培養重要環節的教學活動將對他們的就業能力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且,一方面從師資來源看,各大院校的英語教師在知識水平和教學綜合能力等方面大都是英語專業的精英;另一方面從教學目標要求看,各大院校在英語教育方面越來越重視學生對于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和鍛煉,畢業后能夠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發揮專長。
因此高校必須探索創建符合時代和社會需求的翻譯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要求,以及改革現有翻譯教學模式,構建出更為高效的翻譯人才的培養模式。
(1)人才培養目標 :外語翻譯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較高的綜合素養,良好的英漢雙語轉換能力,能夠在外事、旅游、法律、商務等領域從事口譯和筆譯的復合型高級專門翻譯人才,較好地適應我國對外開放需要,為文化交流與經濟建設服務。
大學外語教學中應力求反映學科的最新發展。當今社會新知識的發展可謂瞬息萬變。在講授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教學還應重視學科前沿知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學科當前所處的發展狀況,了解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應該提供最新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及時捕捉學術動態,開闊學生的視野,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2)人才培養要求 :改革課程教學,加強大學生能力的培養。翻譯專業學生必須接受基礎語言技能訓練、翻譯基本技能訓練,掌握翻譯理論知識與相關學科知識;系統地學習口譯與筆譯的技巧,具有較高的翻譯實踐能力,勝任一般的口、筆譯工作。但是,就業市場千變萬化,大學的學習也不能完全滿足今后工作的需要,這使得終生學習更符合時代要求。對于發展學科的一般技能來說,綜合技能的發展更為重要,它為終生學習做了準備。這些技能的培養應該融入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包括交流、表達、解釋、闡述、辯論、計算、信息利用、反思、評價、綜合等技能。這些技能還有利于幫助學生發展其他相關的技能,如問題解決、團隊合作等。
(3)人才培養模式 :在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我們創建新型的翻譯教學模式,實行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素質教育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結合的實踐能力。隨著大學功能的發展,大學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大學生只掌握專業理論知識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必須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才能使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根據我國英語專業翻譯教學在教學理念、教材、教學法及教學研究四個方面的特點,只有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從就業能力在高校教學中的培養入手,著力于探索研究外語教學中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翻譯能力,加強和改進高校教學模式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才能培養高質量翻譯人才滿足市場需求,促進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1年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課題研究 “高校翻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就業能力提高研究”項目編號JRS-2011-3028成果。
參考文獻:
[1]方曉梅.人才應用能力主導下的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6).
[2]羅選民,黃勤,張健.大學翻譯教學測試改革與翻譯能力的培養[J].外語教學,2008(01).
(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