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玉
摘要: 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決定了少兒英語教學與成人英語教學存在較大差異。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氣氛有利于激發兒童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少兒英語在聽、說、讀、寫諸方面的教學效果。本文對少兒英語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的營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且就少兒英語課堂教學氣氛的營造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 少兒英語教學氣氛教學效果
隨著社會生活的國際化和英語學習的全球化,英語已經成為一種大眾必須具備的外語技能。兒童期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期,少兒英語教學在我國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變得越來越普及。少兒的外語教育既是入門與啟蒙教育,又是終身教育的奠基工程,但如何選擇組織這一年齡段的少兒學好英語,長時間來一直是困擾教育工作者和廣大家長的難題[1]。受傳統成人英語教學影響,少兒英語教學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如單純重視成績,而忽略少兒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缺乏積極、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的引導;課堂枯燥、乏味,缺乏符合兒童期心理特點的交流、溝通等。從少兒心理生理特點來看,這個時期的兒童短時記憶力好,模仿力強,抽象思維能力強,但是形象思維的能力相對較弱;少兒注意力比較分散,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但是他們活潑好動,愛表現,好奇心強,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因此,針對少兒上述心理與生理特點,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氣氛對引導少兒融入英語學習中,養成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增強教學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1.采用情景式教學,營造“身臨其境”的英語學習氛圍。
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在一種自然、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在不帶任何外在壓力和任務意識下,自然形成對目標語言的認知并逐步掌握該目標語言的過程稱為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1]。一般說來,對于兒童來講,通過語言習得能夠熟練掌握和應用母語。而少兒英語的學習則屬于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這個過程往往無法形成如母語語言習得過程中的自然、真實環境。
采用情景式教學,即建立一種貼近現實生活,輕松愉悅教學氛圍的有效手段。情景教學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景式教學的核心和難點在于情景的模擬。具體來講,針對某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要設計與之對應的教學情景。如講授“問路與指路”課程,即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構建一種符合實際交際的情景,講授“食物”課程,可采用展示實際物品的方式,使兒童融入相關的情境中。
將情景式教學合理應用于少兒英語的教學中,會使英語的教學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更加富于應用性,對解決兒童英語學習總是“漢語化”的問題是一種有效途徑,可以較好地解決“中國式英語”的英語教學難題。同時,情景式教學更加貼近教學目標,有利于兒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使兒童養成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
2.采用游戲教學法,讓少兒英語學習由“娛”而“愉”,由“漁”而“魚”。
游戲教學法是一種以游戲帶動教學、以游戲的形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在游戲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就學到了教材中的內容或者學到了學生們必須掌握的課外科學知識的教學方法[2]。游戲教學是少兒英語教學氣氛營造的一種有效手段。
兒童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課堂上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不感興趣的對象上注意力時間會更短,因此,借助娛樂形式,組織一系列與課程相關的小游戲,可以積極調動課堂氣氛,使兒童感到身心愉悅。而這種身心的愉悅感就會激發其學習興趣,有利于其盡可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此外,少兒英語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使兒童學到一些詞匯、語法或句子,而是逐漸引導他們學會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師設計游戲項目要有精心的安排。游戲項目選取在不能偏離教學內容的同時,還應含有學習方法的適當引導,真正做到“授之以漁”。
3.采用TPR教學法,用肢體語言與幽默感染學生。
全身肢體反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縮寫為TPR)是美國加州著名心理學家
James J.Asher(詹姆士J.艾澍,J988)提出的教學理論,強調以肢體反應展現理解能力;注重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認為學生在一個較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效果最佳,緊張、焦慮的情緒對學習英語不利[3]。這種方法以“聽—做動作”為主要形式,成人只需用外語發出指示,不用母語解釋,而以自己的動作幫助幼兒理解,幼兒跟著完成動作,以此建立第二語言與身體運動之間的聯結。
可以說,沒有表情,沒有肢體語言的教學是枯燥乏味的,很難想象兒童能夠在一堂枯燥乏味的英語教學課中獲得大量的信息量。將TPR教學法融入少兒英語的教學之中,借助于手勢與表情及聲音,可以感染兒童的身心,有助于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接受并掌握更多信息量。較之常規類似于“填鴨式”教學,TPR教學法更加具有啟發性,獲取的信息更加不易被遺忘,如最初接觸英語學習的兒童往往很難記住英文字母。教師采用肢體語言,模擬字母的形狀,讓學生去感知,去模仿就會起到變難為易的教學效果。
4.運用歌曲歌謠,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在目前少兒英語各個版本的教材中,歌曲歌謠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在少兒英語教學中,如果能充分發揮歌謠教學的作用,就能營造輕松愉快的英語學習氛圍,有利于培養孩子對英語節奏的敏感度,培養聽說能力,增強對字詞的理解,擴大詞匯量[4]。由此,一方面少兒英語教師能夠做到寓教于樂,另一方面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教師與少兒英語學生真正產生共鳴,提高了少兒英語的教學質量,增強了教學效果。
將歌曲歌謠帶入課堂之中,在活潑歡快的氛圍中,毫無疑問,兒童的內心世界將得到了較好的情感體驗。伴隨著長期英文歌曲歌謠的學習與欣賞,孩子的聽力水平也將隨之有所提高。歌曲歌謠的學習同時會引入一系列單詞、短語與句型,毫無疑問,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會隨之有很快提升,因此,少兒英語教師如果較好地應用歌曲歌謠教學,就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更好地掌握單詞、語句,而且有利于少兒英語學生英語語感的形成。
5.多媒體教學,營造生動直觀的教學氛圍。
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少兒英語教學中,可以營造一個多通道和交互性強的學習氣氛;學生能夠真正感知英語的魅力。開展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克服教學資源缺乏的缺點,有利于擺脫兒童在英語學習中的“相對被動接收者”身份,真正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改變少兒英語的“啞巴”現象[5]。
教學工具的使用能夠使教學內容生動具體化。兒童感性認識能力要強于邏輯推理能力,因此其更容易記住生動直觀的事物。多媒體教學與教師的口頭示范相比,更加具有生動、形象、規范的優點,更加適合少年兒童的心理接受特點。如果教師能夠合理充分利用錄音機、動畫片、錄像,以及電腦輔助教學等視聽手段進行直觀生動的教學,對激發少兒的英語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置身于生動直觀的英語學習環境中,體驗英語的實際運用具有重要作用。
少兒階段是一個人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但同時,少年兒童的年齡階段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在英語學習中很容易產生心理疲勞感和厭學情緒,因此,少兒英語教師應當更加重視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氛圍,采用各種合理有效的手段與途徑,營造一種適合少年兒童心理特點,符合兒童身心健康、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利于教師充分調動少兒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正確引導兒童的英語學習心理,激發兒童的英語學習興趣,進而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曉晗.少兒英語教學的反思與對策[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0,(02):116-117.
[2]雷婧.比較兒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游戲教學法[J].科技信息,2010,(02):172.
[3]甘小鳳.少兒英語教學方法之探討[J].甘肅科技,2010.26,(19),211-212.
[4]關曉梅.淺談少兒英語愉悅教學[J].文藝理論,2009.9.
[5]董奇,孫燕青.多媒體條件下兒童英語學習的效果和影響因素[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