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生榮 張守寶 薛黎明
【摘要】采礦新技術是采礦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程,主要向學生介紹采礦工程領域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和發展趨勢。根據采礦新技術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多方面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采礦工程 專業課程 問題 對策
【基金項目】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k110101)
【中圖分類號】TD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022-01
《采礦新技術》課程的設置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采礦工程領域較新的理論與知識,并站在礦產資源開發的科學技術前沿,了解采礦專業一些前瞻性科學研究和發展趨勢,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們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的科研工作或進一步深造的目標中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1]。該課程要求先修課程《采礦學》、《爆破工程》、《井巷工程和提升運輸》和《巖土工程概論》,教學方式采取“講座式”的教學方式,即每個講次的教學內容均采取講授一個相關專題的形式。每個專題相對獨立,綜合起來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涵蓋礦產資源的科學技術。學生考試的方式,為開卷考查,由任課老師命出一組題目,學生自由選題,撰寫專題論文并上臺演講,培養學生具備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演講表達能力。本文根據煤炭院校采礦工程專業近幾年采礦新技術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了影響采礦工程專業《采礦新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因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1. 采礦新技術在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在思想上對采礦新技術這門課程的認識與重視程度不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采礦新技術在大綱中是作為選修課要求的,這使得學生在思想認識上錯誤的認為,采礦新技術的重要性比不了其他專業課程,因此在上課、自習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大幅度降低。②學生考試的方式為開卷考查,有任課老師命出一組題目,學生自由選題,撰寫專題論文并上臺演講。這種考試方式使得學生不能正確的認識采礦新技術的目的與作用,認為這門課程隨便對付一下就行,做的好壞都能通過考試,從而忽略了自己對知識的需求。③采礦新技術一般安排在大四上學期,畢業生求職擇業和研究生準備筆試等工作陸續開展,還有些用人單位要求已確定工作單位的學生提前上崗,致使部分學生不能安心上課。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教學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采礦新技術》作為一門前沿性課程,教師的角色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他更應該是時刻關注行業發展的業內人士,這對授課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目前,高校教師基本上都承擔著一定的教學任務和大量的科研任務,對于課程的時間和精力難于保證,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學生的要求,沒能起到監管的作用且多數礦業院校承擔采礦新技術指導隊伍的主體主要是青年教師,而大部分的青年教師基本上對采礦方面的新技術、新設備接觸不多,且缺乏科研與工程實踐經驗。此外,青年教師在教學的能力與經驗欠缺,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水平降低。
2. 采礦新技術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
該課程不僅要求授課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課基礎,還要求時刻關注煤礦新技術的發展;這就要求授課教師通過共同參與科研課題,共同開展學術交流,可以實現教師的知識更新與知識補充。加強授課老師的思想建設并制定具體的懲罰措施,提高授課老師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能因為就業考研等工作就放松了對學生的要求,一定要擔負起相應的監管作用。采用靈活的上課方式提高學生上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在課堂插播相關的PPT、視頻等,亦可結合科研項目進行講授。在課堂之外,對采礦新技術有興趣的學生可以采用指導其參加大學生創新課題或者協助老師從事科研項目的形式,有針對性地在這部分學生中實現采礦新技術強迫性課程學習向獨立研究性學習的轉變,有助于在部分學生中間形成濃厚的采礦新技術學習研究氛圍,從而帶動其他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相應改革考試制度,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可適當采取一定程度的閉卷考試,不僅僅要求學生了解新的技術設備,更應該對新技術有更深層次的領悟。
參考文獻:
[1]劉過兵.采礦新技術[M]. 煤炭工業出版社,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2:3-5
[2]簡興, 詹秋文. 規劃設計類專業統計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6):164-166
作者簡介:謝生榮(1981-),男,江蘇六合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講師,工學博士,主要從事礦井災害防治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