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摘要】依據新課程所設定的標準,本文提出了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如何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課堂教學結構、形成性評價等方面來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技能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觀念 課堂教學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067-01
我省高中新課程改革試驗已全面展開,它給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了顛覆性的革命,新課程與原有課程有很大的不同,這種差異將對教師構成嚴峻的挑戰,并促使教師在教學控制上進行根本性的變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舊式教材的老套教法已不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我們的英語教學模式也應該隨之而轉換。筆者認為新課程理念下英語教學應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英語教學應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新教材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奠定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個過程要經過“要我學——我要學——我能學”的步驟。由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逐漸變成獨立學習。同時比以往的教學我們還更應關注學學習的情感,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寬松的態度對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多用鼓勵性話語,多給他們語言實踐的機會,少用命令式語言,多用建議性語言。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與新課程同步發展,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專業水平。這就要求教師具有一種超強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要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在教學中的角色,適應新課程提出的新要求。要自覺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斷調適,而且要具備能夠分析、討論、評估和改變其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能力。
二、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
教師的教學要以學生為本,呼喚學生的主體精神,教學的重點要由注重傳授知識向注重學生的能力發展轉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我們需要研究學生們的差異,以便能找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科學依據;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中,放在告訴學生知識形成的規律上,以便使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進程中得到訓練,既長了知識,又增了才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應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敢于創新,形成教學特色。同時在新課程改革中,學生由單一的聽教師傳授知識轉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是讓學生學會目標知識。離開學生的積極參與,老師唱獨角戲是不能實現教學目的的。有“以學生為中心”就要盡可能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大膽嘗試,各抒己見。因此教師要多給學生創造活動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如:對子活動,三人或四人小組活動,分層活動。讓學生在使用語言進行活動的過程中使新舊語言項目結合,從而達到能熟練地運用所學語言真實地,自由地交流思想。
三、提倡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任務型教學途徑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能體現語言價值的、先進的、有效的教學途徑”“它是一種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途徑。”“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任務型教學途徑“不但適用于運用語言的活動,也適用于學習語言技能和知識的活動;不但可以獨立操作,也有利于合作學習。”任務型教學通過交互活動相互溝通,有利于牢記語言知識,形成熟練技巧。任務型教學把語言及其相關因素融為整體進行學習,能提高學生運用語言過程中的正確度和速度。通過用語言做事的動態練習,把語言知識、技能、文化、情感和情景組合為意念與形式相結合的整體,使學生整體把握語言,減少了零碎習得后的整合工作,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過程中的正確度和速度。這比直接法的“整句吞,整句吐”和聽說法的“句型進,句子出”更為有效。
四、英語教學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
近年來,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引起了教育的極大變革。利用信息技術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讓科學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走進課堂,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合理適時地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系統,創設學習英語的情境,解決英語教學的視聽等有關教學問題,使學生通過視聽感知英語語言素材,發展視聽能力;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從而引導學生進行量多而質優的聽、說、讀、寫綜合訓練,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獲得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語言基本技能也得到訓練,直接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得到培養,并為實現用英語進行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達到了引進現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到英語課堂教學中來的真正目的。
五、英語教學要改革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體系
要求打破傳統的單一分數制,采用多元的、多樣化的評價機制。改革評價體系,確立具體評價體系,實施形成性評價,建立學生《個人成長檔案袋》,注重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合作評價。評價項目包括口語、課堂學習及策略運用、書面作業、平常小測、組際競賽(合作學習)各方面,采用自評、組評、家長老師評價相結合方式,體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從而有力地起到對英語學習全過程的監控作用,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功,從而培養和激發起學習英語積極性和自信心,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作為新世紀的英語老師,我們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提高自己的發展能力,爭取做教學的研究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學習英語教學理論,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在新課程教學中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成功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