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就
摘要: 課堂評價是教師對學生表現的反饋,它對學生具有解惑及引導點撥的作用。在課堂評價中采用激勵的方法能夠更好地發揮課堂評價的積極作用,在嚴謹的數學課堂上應當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激勵宜以感情真摯為基礎,凸顯分層評價,采用多樣化方式。
關鍵詞: 數學課堂評價激勵
事實證明,數學課堂評價滲透于教學的每個環節,對有效實現教學目標有著重要的影響。科學正確的課堂評價能夠對學生產生激勵、解惑和引導點撥的作用。其中激勵最為關鍵,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現實數學教學中,課堂評價一直未能很好地發揮它應有的積極作用,這是因為數學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導致課堂評價的方法及表達方式比較單一,評價多為“答對了”、“答錯了”等單調直接的方式方法,具有激勵作用的評價方式往往被忽視了。
一節又一節的名師課例告訴我們:數學課堂評價貴在激勵。在數學課堂上,采用激勵方式教學對實現有效教學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那么如何在嚴謹科學的數學課堂上,正確地對學生進行激勵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點著手。
一、激勵宜以感情真摯為基礎
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情感是可以感染的,教師的情感更容易感染學生。新課標出臺后,越來越多的教師認可了“學生需要夸獎”、“教育應以鼓勵為主”、“尊重學生的感受與體驗”等教育理念,開始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表揚,對學生正確的回答給予肯定和鼓勵,但是評價大多是“對”或者“回答正確”等簡單的表揚話語。久而久之,這種單調的表揚方式讓學生感到形式化,缺乏真摯的感情,因而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會讓學生失去深入探究的渴望。
真誠的評價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應該發自內心地尊重和表揚學生,結合課堂實際情況,采用多樣、充滿感情的語言,甚至加上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信賴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動作,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被認同和尊重,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解方程x+3x=0,甲同學用公式法解;乙同學用因式分解法解。評講時,我不僅對兩個同學的答案都給予了肯定,更注意給他們以個性化的評價,從而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張揚個性。對甲同學說:“不錯,用公式法能夠得出正確答案。”對乙同學說:“做得很好,選用的方法很巧妙,因式分解法易得出答案,既簡單又不易出錯!”讓全體同學鼓掌鼓勵兩名同學,讓大家知道學習需要積極思考,同時了解到選擇因式分解法解題更加便捷。
二、激勵宜凸顯分層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兒童不僅僅知道而且體會到教師和集體對他們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贊賞的話,那么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由此可見,在適當的時候就應該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盡管數學是一門嚴謹認真的科學,它的評價講究客觀性,一些教師也只重視表揚回答出正確答案的學生。但是學生的數學能力參差不齊,優等生少,中層和下層學生占的比例大,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完整得出正確答案。無論在平時的課堂練習中,還是測驗后或課后作業習題的講評中,盡管教學評價都應該采用公平統一的標準進行評價,但是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采取不同的標準評價。
應該采取怎樣的分層評價方法呢?我認為,首先應該結合學生的學業水平與平時的表現,幫助學生擬定要達到的目標,引導他自己跟自己比。然后留心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發現學生只要作出了努力,并且與以前的表現相比有了進步,教師就應當給予肯定和表揚。學生進步的表現不僅是學習成績上的進步,而且包括學習態度上的改變。例如專心聽講,積極思考,主動合作探究,遵守課堂紀律等方面。對于優秀的學生,能保持成績又能幫助同學共同進步的,也應該適當表揚,同時鼓勵他多看有關的課外書,挑戰自己,超越自己,使優等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努力的肯定和重視;對中等的學生,則評價他學會了什么,沒有掌握什么,多給予肯定、表揚,指出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對學困生,熱情地幫助他解決學習中的困難,體諒他的不足,在課堂上能回答出簡單的問題就加以肯定、鼓勵。讓他感受到教師是真正地關心每個同學,而不是只關注優秀的學生。
例如,在弧長和扇形面積教學時,(1)半徑為R的⊙O中,周長C=,圓的面積S=.(2)半徑是R的圓中,n°的圓心角所對的弧長l=,S=,.(3)如圖:半徑為5cm,120°的圓心角所對的弧AB長為,扇形OAB的面積為.(4)⊙O的半徑為5cm,弦AB的長為8cm,OC⊥AB,垂足為點D,則圓心O到弦AB的距離OD為;弓形AB的高為.(5)如圖,⊙O的半徑為6cm,∠AOB=120°,求:弓形AB的面積(圖中陰影部分).
此題分層評價的目標是:學困生要求掌握(1)、(2)點;基礎稍好的學生要求掌握(1)—(3)點;中等水平的學生要求掌握(1)—(4)點;優等生要求掌握(1)—(5)點。
通過分層評價,學生能在各自原本的基礎上學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終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激勵宜評價方式多樣化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是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具有極大的權威,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的任務就是認真聽講,接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很少有發言權。但是教學效果告訴我們:教師不應該只是“講”課,而應該教導學生自主地學習。在新課標的影響下,教師意識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探究、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對提高教學成效,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如何更好地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習積極性呢?我認為,這時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激勵方式,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教師評價
作為教學評價中主要的評價者,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起著導向的作用。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抓住思維過程進行評價尤其重要,因為起著導向作用的教師評價能夠幫助、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在實際教學中,即使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思考結果時,也不應該只是簡單地給予“正確”或者“錯誤”的評價,而應充分發揮教師評價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例如: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E、F兩點在對角線BD上,且BE=DF,連接AE,EC,CF,FA.求證:四邊形AECF是平行四邊形.
本題的證法有很多種,目的是考查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通過這道題,學生能靈活應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的知識,從而判定平行四邊形。教師評價學生的解題情況,學生每做對一種方法得20分,比誰得分高。指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發散思考,從而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2)師生共同評價
除了直接作出評價外,教師也可以與學生共同評價,提出評價的方向或標準,引導學生評價自己的表現是否達到標準,共同得出評價結果以激勵學生。例如,在學生解答了一道練習題之后,教師提供給學生一個標準,讓學生根據這些標準對照習題解答過程,找出其中差異進行修正,從而自主獲得知識,明確地評價出自己處在怎樣的水平狀態,為完善學習做鋪墊。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側重評價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能力,而教師側重評價學生的態度、情感等。
(3)小組評價
除了直接給出評價或與學生共同評價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評價。在小組評價時,教師給出評價的主要標準,并讓各小組提出他們認為應該加入的評價點,與學生討論后得出最終的評價標準,然后讓各小組內部相互評價。小組評價完成后,教師再對其結果給出意見,肯定他們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他們不足的地方,以及應如何改進。
通過參與評價活動,學生能夠在小組評價中熟悉評價的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評價的流程。教會學生評價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隨時評價自己和同學的表現,遇到不足之處時也能作出相應的改進,可見小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學會自評,不斷取得進步。
(4)自我評價
除了以上幾種有教師參與的評價方式外,教師還應該教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時每個學生的情況各不相同,教師不能給予過于具體的標準,只宜給予導向性標準。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著重“自己與自己比”。根據這段時間的表現與之前相比較,評估自己是否取得進步,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以及制定改進的措施。
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后,教師需要收集學生自我評價的結果,并作出相應的評判,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指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尤其是正確地評價自己,能夠大大幫助學生取得學習能力及行為習慣上的進步,自主地發現不足并加以改正。
在新課標下,教學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教學中心開始轉移到學生身上。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更要幫助他們成長。其中,教學評價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課堂評價貴在激勵。分層評價、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有利于激勵學生,有利于加強教學互動,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從而展現數學課堂充滿活力的另一面。
參考文獻:
[1]陳曉姝.課堂教學及時評價“四化”[N].語文學習報,2010-8-30,(9).
[2]黃祖波.關注學生心理特點激活初中歷史教學[J].教育導刊,2011,(總465).
[3]鐘啟泉.差生心理與教育[N].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