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陽
摘要:理答行為是教師在課堂中的一種重要教學行為,智慧理答是一線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對理答研究有共同愿景的教師結成團隊,形成研究共同體,在研究中促進自身發展。研究教師將身兼理答研究者與被研究者雙重身份,通過在課題研究中形成的獨特課堂觀察行為,教學設計中的關注角度,課堂有效理答的實例,影響自身日常教學的行走方式,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研究成果。在互相幫助互相研究的過程中,通過集體合作的力量為個體的成長提出建議,使個體及群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理答行為上均得到改善,逐漸總結出為普通一線教師提升智慧理答的建議良方。
關鍵詞:教師發展;課堂教學;理答行為;研究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9094(2012)02-0036-05
一、揭開理答神秘面紗
何謂“理答”?課堂中的提問引發了學生一個又一個的回答。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即時處理評價,我們稱之為理答行為。理答行為是教師的一種教學行為。
現在,很多教師尤其是缺乏經驗的年輕教師。面對學生課堂的回答行為往往有束手無策的感覺,嚴重的甚至不予理睬。其實,教師理答是對學生學習、生命成長的真正關注,往往比教師精心設計的一個提問更重要。所以如何改善當前課堂中教師理答行為的缺失,進行智慧理答是一線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理答產生于師生互動。有人認為理答是師生間的一種對話,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進行對話的交流固是必不可少,但理答還包括對話以外的非語言反應。理答強調教師的即時評價,但并不表示理答就是教學評價,教學評價針對內容更廣泛。可以是學生的回答,也可以是學生其他方面的表現,理答主要強調的是學生回答后的行為。很多人把它等同于我們常說的評價,其實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評價。理答一定是伴隨著教師提問之后及學生有無反應之后的教學行為,必須與教師所提問題相關,必須與學生進行此問題的回答相關。
筆者經過數據統計,發現課堂動態生成的精彩程度90%以上依賴于教師智慧理答,而一個富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在教學預設中有80%的智慧理答,學生對教師課堂中的理答行為關注超過50%,這些數據足見理答對當前課堂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改善教師教學行為具有重要價值。
現實教學中,教師又往往對自身的理答情況不甚明了。雖然可以通過自身的課堂教學錄像進行自身理答反思,但自己對自己的觀察,由于定勢原因有時很難發現問題,因此借助研究共同體成員的群體對自己的觀測研究,是很有效的研究方式,可以為自己的理答提出建設性意見。
二、研究共同體群筑智慧理答
1.利用現場研究量表群體觀測個體
現場研究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對研究者來說,意義重大。我們可以透過直接的觀察活動。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現象的完整情景脈絡。現場研究最能獲取鮮活的案例,更能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同時,作為第一觀察人,能使自己的思維更加開放,不斷有新的發現。
為進行扎實有效的現場研究,筆者根據研制的“理答層次關系圖表”又增添了新的內容,研制出觀察量表。
(1)量表的研制。本研究所用的量表主要指觀察表和統計表。本研究根據研制的理論框架設計了綜合觀察表(表1)和統計表(表2)。

①理答次數總計______次
②問題次數______;綜合運用理答行為的次數______;所占百分比為______
(2)量表的使用
觀察表和統計表的具體使用方法如下:
表1用于課堂教學觀察。
使用說明:研究者進行觀察時及時記錄下問題。并快速準確對其相關教學行為進行判斷,可劃“______”線,也可打“√”。
因教師的理答行為與問答方式、教師的提問、學生的回答都有極其密切的關系,所以也要做出相關判斷。記錄問題時要準確判斷主問題,每一個主問題引出的其他發展性問題還要記錄在相同的同一個序列表格中,另外一個問題另起一格填寫。
一個問題下的理答行為可能是多種形式的,因此在教師理答行為欄中我們可能作的標記不止一個,這樣的理答情況我們稱為“綜合運用理答行為”。表3是特級教師孫雙金一次課堂班譽情況的統計,在問題提出之后,教師發生理答行為8次,種類三種,分別是高效表揚1次、轉問3次、肯定提升4次。

表2用于課堂教學觀察之后的理答情況統計。
對次數的統計來自表1的觀察情況。次數下面一欄主要指該理答行為占總理答次數的百分比狀況。最后統計欄的數字主要針對各類形式理答分類情況的匯總,可以從中獲取比較的數據。表格下方將綜合運用理答行為的次數與問題總次數進行百分比測算,以了解教師進行綜合運用理答行為的情況調查。
2.群策出謀促個體發展
本項課題研究主要是通過對研究共同體在有研究意識狀態下翻上特級教師經典課例,研究者通過觀察,將其與特級教師課堂經典課例中理答行為作對比分析;此外,研究共同體在同伴平時的公開教學中進行互相觀測。每人至少十節課,結合他們案例的理答行為,歸納總結,分析其中共性和個性的特征,發現研究共同體的理答行為普遍規律,探究差異歸因。通過訪談、分析等為研究共同體個體尋找缺乏有效理答的根源。
理答也是一位教師教學觀、教學風格的外在的顯性體現,因此本部分研究還對研究共同體的教學風格進行提煉,為尋找到相關的理答因素,力圖更好實現教學風格清晰化。對于已經形成教學風格的共同體中的教師,同樣尋找到相關因素,放大這些因素,讓他們的課堂更能彰顯自己的教育思想。
在實際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可以將共同體分成若干小組,一般可以分成五個小組,一個小組借助觀察量表總體觀測該實驗教師的整體理答水平,其他人員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對“診斷性、激勵性、發展性、目標性理答”做出觀測,并及時記錄相關案例。然后現場匯總,大家商量討論后完成一份“課堂理答分析匯總”。
例:實驗教師徐靜老師在執教一年級的《小小讀書會》后,研究共同體根據匯總的總觀察量表與分表,開出的一份“課堂理答分析匯總”。
(1)課堂理答行為的特征分析
①理答中教師非常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性表揚,而且運用語言表揚的內容是豐富的。
②教師非常善于運用神情理答及動作理答,這也是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征的。
③理答中老師能用幽默的、機智的語言拉回課堂上跑題的學生,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及活躍課堂氣氛。
(2)課堂理答行為的問題呈現
①課堂上教師轉問運用過多,還需要更多地耐心引導一個孩子更專注、深入地思考問題。
②課堂上出現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無法作答的現象。說明教師預設中對于學生視角的關注還待進一步加強。
(3)課堂理答行為的修正建議
①加強預設的充分性,盡可能讓理答給孩子正面積極的效應。
②關注課堂中轉問的策略研究,逐步提升課堂理答行為的藝術,探尋個體理答的風格。
在這份簡單的表式背后,凝聚的是群體觀測
后的一份共同智慧。研究過程中,我們就通過試驗、觀察、個案片段對研究共同體教師的理答行為進行實證分析。分析其中共性和個性的特征,發現研究共同體教師理答行為的普遍規律、存在問題等。針對問題,加強同伴互助,提高研究共同體自身素質,提升積極理答水平。徐靜老師還是一位十分年輕的老師,對于有一定教學經驗的研究共同體成員,研究組還會提高要求。大家要逐步在提煉教學理答風格的過程中形成個體自身的理答教學風格,促進教師研究共同體的專業化發展,共同感受研究的樂趣,體驗職業的幸福。
三、探索多種智慧理答實踐良方
要獲得智慧理答的良方還要親自實踐,畢竟從技術層面轉化到一種自然的教學行為需要一定時日。如同每一個年輕教師都要經歷精致課的磨礪之后,方能蛻變到一種自然教學的境界一樣。
在實踐研究中我們發現,總體來講理答是針對兩種情況產生的。第一種學生答對或答錯,這時可以做出直接診斷的理答;還有一種是學生回答不夠完整或根本答不出的情況,就需要教師對此做間接的轉化理答。于是我們根據課堂中常見的幾種情況做了“糟糕版、基本版、升級版”的理答范式整理。
如面對“小唐僧”怎么辦?
《西游記》中唐僧的形象家喻戶曉,那個善良的和尚也有最讓徒弟們頭疼的地方,就是會為了某個問題沒完沒了地說,而說了半天讓人還摸不到頭腦。課堂上這樣的學生也常見,特別是在低年級,語言表達能力比較欠缺的情況下這樣的事情是時有發生的。
這樣的學生首先是由于羅嗦,二是結巴,三是口頭禪太多。總之他們思維較混亂,說來說去,盡亂繞卻又繞不到點子上。解決的最好辦法是首先對他們給予鼓勵,讓他們有說的自信;其次是幫助,對這樣表達有障礙的孩子加以特殊訓練。假以時日,這樣的孩子定會走向流利正確的表達的。
那么,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可以開出這樣簡單的智慧理答策略表:

其中“糟糕版理答”是教師們常常存在的教學行為問題,可能有人已有意識,有人還沒有注意到。我們可以通過反觀自己的教學實錄,進行對照,看自己是否存在這些糟糕理答。這樣的理答極易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間接影響學習效率,不利于教學的順利推進,久而久之將使學生對本門學科的學習失去探究學習的興趣,這自然是糟糕的問題。“基本版智慧理答”教師們可以直接拿來就用,效果比較顯著,也是簡單易學的一種操作辦法。但基本版只適合剛剛起步的年輕教師模仿使用,當教師積累一定教學經驗之后,隨著教育理念的提升,我們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有更高更自覺的要求。而“升級版智慧理答”就是給教師們提出些積極的建議。這些方式需要大家在自己的課堂中不斷揣摩,這是要靠大家長期積淀、自己感悟才能有所收獲的。
教師即將進行理答時,總會面對許多意想不到的現象,如理答遇到“精彩無限”怎么辦?遇到“茫然無措”怎么辦?遇到“答非所問”怎么辦?理答遇到“笑場”、“冷場”怎么辦?“插嘴”怎么辦?理答前可能我們會遇到數不盡的突然情況,都需要我們在不斷實踐中逐步總結自己的方法,讓自己的智慧理答逐步升級。
附:智慧理答參照數據表
為了便于青年教師快速準確判斷理答情況。我們將B層面內容做了調整,此表可用于教師自查理答水平。我們將智慧理答呈現的基本數據范圍在統計中做出了參照數據,青年教師可以參照數據進行自身理答水平與智慧理答水平的對照,此表中的部分數據只是常態化教學中智慧理答應基本遵循的規律,但實際課堂中理答還受教師教學風格、教學內容、授課班級年級特點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僅做參考。

(1)理答次數總計40-80次/1課時
(2)問題次數______;綜合運用理答行為的次數______;所占百分比為大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