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琴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087-01
前言
高效課堂是教學永恒不變的主題,也是教師一直以來最想實踐的教學方法。初中課堂有效性教學的目標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它是一種融情境創設與教學控制、情感激活與學生認知構建為一體的教學形態。因此,在高效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把自主權、思考權和發言權統統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把握,從而達到參與率高,思維度高,教學效率高的“三高”課堂的目標!
1.對語文有效性教學的基本認識
1.1有效性教學的涵義
有效教學,即有效益、有效率、有效果的教學模式,并且在教學過程中符合教學規律性。具體來說,就是指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實現的真正的發展和進步。
也有人提出,有效教學是指一種能使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在行為上具有良好的表現,以塑造良好的班級氣氛,追求更優秀的教學活動方案,以實現高效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實施有效學習的教學手段。
1.2語文有效性教學的意義
語文的有效性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是注重效益意識的教學方法,是重視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有效的語文教學體現了語文教學目標的全面性、整合性,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特有價值,體現了在既定的時間里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總之,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是語文有效性教學效果的基本評價標準。
2.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有效性教學的策略
一直以來,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率比較低下,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教師語文模式陳舊、教學創新意識不足的原因,也有來自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畏難情緒、文學基礎薄弱等方面等因素。在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注重充分利用資源,注重改革創新,多措并舉,有效地提高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成效。
2.1融合“教”與“學”的思想
教學過程必須舉重若輕,說的就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處理的藝術及知識的功底,要求非常特殊。所以只有教師在課堂上實現行云流水、舉重若輕,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會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態。在上課之前的備課工作非常關鍵,教師必須將教材內容吃透,把課本想要表達的真實意思挖掘出來,用心去體驗教材的文化內涵;課堂上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基礎和對課文的認知水平,將文章表達的思想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從而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中感受到語文的美,校正學生排斥語文學習的心態,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節奏的把握,也是藝術性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教師課堂上講個不停,將學生腦袋塞得滿滿的,學生必然會產生厭煩的心理。高效的教學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考慮,消化吸收,不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比如在詩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去深入研究教材和詩人的背景,將詩歌本身想要表達的含義挖掘出來,然后借助生動的圖片,加上動情的朗誦,充分吸引學生,從而將學生的興趣激發。此外,還應該層層推進拓展知識點,不斷發散學生的思維,同時精心設計教學流程,使學生放松情緒,避免緊張,從而輕松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就把話語權重新還給了學生,真正實現了學生在課堂中參與的效果。
2.2融匯情感,碰撞思想
和諧平等對話氛圍的營造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作用,它可以起到放松學生精神的作用,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由思考問題,將自己的情感融匯進文本之中,零距離的接觸作者的思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思想和感情也必須參與到學生的融匯過程當中。教師不能總是強制學生同意自己對課文的見解和領會,必須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去思考、去領悟。就算只想到了十分之一,也強于老師強制性的全部灌輸給他。只要學生自己探索出情感閘門的打開方法,他們思想就會像火苗一樣,定會燃起熊熊的火焰,從而迸發出個性化的精神,那種精彩、獨特和深刻是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無法預料的。
學生將文本表達的思想不斷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深入領會文本的思想內涵,就是所說的“用心感受作者的心”及“把自己的心擺進去”,在這樣的情境中,認真去享受美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探究、自主、和諧的思想。例如教師在講授朱自清《背影》一課時,學生看到朱自清的父親送他上學,在火車站的那一幕,從而聯想到自己父親的時候,再或者他們針對文章題目是《背影》是否文不對題而各抒己見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是學生真實的感情,從而體現了教學的意義。這樣進行教學,我們才是真正鍛煉了學生思維的能力。
2.3尊重學生的個性
每個人的思想都不相同,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對一篇文章來說,不可能每個學生都是喜歡相同的部分,不同的學生對課本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他們積極參與課文的討論中來,因為這個過程本來就是一種思維的提高。李鎮西老師在講朱自清《冬天》一課時,原計劃用這篇課文來引導學生閱讀文章,讓學生由別人的故事聯想到自己,由過去聯想到今天,也算是延伸了課堂,但是實際教學中卻發現很多學生舉手想發言,于是他就讓學生各抒己見,完全打破了最初的教學計劃。
4.結束語
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是新課標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提倡教學主體是學生,主導是教師的教學理念,達到良好效率高的教學目標,從而喚起學生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