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婧
摘要: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但同時也給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新的要求。本文對信息技術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轉換進行了反思和探究,以更好地服務于大學英語教學。
關鍵詞: 信息技術大學英語教學角色轉換
1.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僅彌補了傳統教學資源的不足,而且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的語言環境,給大學英語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國家教育部于2007年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要求》),提出各高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建立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的新的教學模式[1]。基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英語教學能使學生全方位地獲取各種信息,通過網絡進行廣泛的交流,而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學資源的呈現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轉變,以順應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大學英語教學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隨著新技術的引入和推廣,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的角色也需要進行重新定位,實現從傳統的教師角色迅速轉換到現代的英語教師的角色。
2.信息技術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
以多媒體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給傳統的教育帶來新的革命。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呈現出嶄新的時代特點。
2.1教學手段的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以粉筆和和黑板為主;教學場所也僅局限于教室。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集文字、圖片、聲音、視頻于一體,為學生營造了一個開放式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借助BBS、E-mail、PPT等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效地促進師生間的交流,拓寬教與學的空間。
2.2教學內容的立體化
以前四、六級的通過率是教學質量的評價標準,因此,以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主要是圍繞著四、六級的題型展開的,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社會對人才英語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教學要求中也強調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網絡技術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大量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使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再單純地來源于教師和教材,同時也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更加立體化。
2.3教學模式的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帶來了教學模式的轉變,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改變了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為師生創造了一種網絡化、情景化、個性化的英語教學新模式,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具有新的特點。如果教師仍然遵循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固守于傳統的角色,英語教學將不利于人才的培養,也無法滿足信息技術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的新要求。因此,教師角色的轉換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3.信息技術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轉換
3.1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和語言的用法,尤其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借助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促進語言的可理解性輸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由“教”變為“導”,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3.2成為課程的設計者
信息技術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巨大影響,使教師從傳統教學中的表演者轉變為課程設計者。在課前,教師會搜集大量的教學資源,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景和教學活動。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根據學習過程的特點、學生語言和認知水平、知識技能結構狀態來研究如何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媒體,使學習環境最優化、學習效率最大化[2]。比如,在多媒體和網絡教學環境中,教師要積極地開發教學資源,根據教學資源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策劃具體的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能明確學習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
3.3教師是學生學習資源的提供者
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為師生之間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平臺。教師要利用網絡整合大量豐富的學習資源,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水平和實際需要為他們提供難易適中的資源,并向學生介紹獲取學習資源的途徑,以及選擇和利用優質的學習資源的方法。
3.4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監控者和評估者
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課堂活動和自主學習情況進行一定的監控,并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可以通過網上作業、課后自主學習情況記錄、單元測試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控和評估,以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及時反饋給學生,有利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安排學習內容和調整學習進度,從而保證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英語教師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評價者,首先,在評價主體上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在評價主體上要體現多元化;最后,在評價的方式上要注意多樣化和靈活性,并注重各種評價手段的有機結合和合理使用[3]。
3.5教學的研究者和學習者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還是一個較新的領域,教師要主動地了解外語教學理論和最新的理論成果,關注外語教學發展的動態,并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加以反思,探索在多媒體和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規律和教學模式。同時,英語教師也要及時吸收和學習新的知識,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大學英語改革新形勢的需要,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4.實現大學英語教師角色轉換的途徑
4.1轉換英語教師教學觀念
隨著社會和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培養出的大學生應具有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中心地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而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實踐證明,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是不利于培養和提高大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進行交際,因此,教師應轉換教學觀念,積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創造一個師生互動的教學環境,并努力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組織者、監控者和評估者,以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4.2提高英語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
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對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學會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工具制作課件,而且要善于利用網絡進行教學資源的收集、加工和整合,使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大學英語教師如果不能熟練地掌握和運用這些現代教育技術,勢必會被淘汰。因此,教師應與時俱進,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才能更好地促進自己的教學。
4.3建立新型英語教師評價體系
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和合理的激勵措施,對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和教學水平進行恰當的評估,有利于教師積極地掌握并且將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應用于教學中,能夠促進教師主動地運用先進的教育技術和更新教學觀念,是實現教師角色轉換的重要途徑。
5.結語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大學英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深刻變革,同時也給英語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因此,教師必須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轉變教學觀念,認真學習并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及規律,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和教學質量,盡快地完成新角色的轉換,以滿足信息時代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莢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雷靜.論信息技術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J].內江科技,2007,9.
[3]王建麗.網絡環境下高校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J].雞西大學學報,2007,9.
[4]廖錦超.基于網絡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角色的定位[J].外語電化教學,2005,(101):70-74.
[5]齊登紅,王保云.網絡英語教學模式中的教師角色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4,(98):59-62.
[6]楊春麗.高校網絡英語教學:問題、特點及教師角色[J].外語電化教學,2005,(101):75-78.
[7]張倩偉.現代教育新技術下教師角色的轉換[J].中國電化教育,1996,(6):5-7.
[8]朱甫道.網絡輔助大學英語教學條件下教師的主導作用[J].外語界,2004,(1):48-53.
[9]周玉林.現代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及教師發展中的運用[J].外語界,2005,6.
[10]楊發青.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角色的轉變[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