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聞偉
摘要: 在英語教學中,歸因理論可指導學生正確歸因,找出影響學習成績的真正原因,有的放矢,提高成績,也可幫助教師分層次教學,區別對待不同情況學生,幫助學生取得理想成績。
關鍵詞: 高中生正確歸因英語成績
高考在我國備受關注,而英語作為一門主要學科,受重視的程度逐年升高。因此,對高中英語成績好與差的歸因研究成為人們的關注熱點。
我一直從事一線的外語教學工作。英語在高考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分值很大。每一次考試,學生的英語成績都千差萬別。有的學生的英語成績非常高,其他科目可能成績一般。也有的學生其他科目都很好,唯有英語成績怎么都上不來。面對這種情況,我一直努力思索:怎么辦才能幫助參加高考的學生提高英語成績,才能讓英語不再成為學生的軟肋?我班的一個學生急于提高英語成績,他媽媽每次家長會后單獨找我了解孩子學習的時候都會說:“孩子很想學好英語,可是不知道如何下手。”這個學生的英語成績始終是60—70分,而其他科目的成績都可以。英語成績不高,使他的總分偏低。我覺得有責任幫助這類學生。選擇歸因研究,就是想通過進行教育碩士學習的這個機會,認真研究學生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找出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因素,真正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英語。找到了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想出辦法真正解決些問題。
最早提出歸因理論的是奧地利社會心理學家海德,他認為,人們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環境兩種需要,這兩種需要得到滿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行動的原因及預言如何行動。行為的原因或者在于環境,如他人的影響、獎懲、運氣、工作難易等,或者在于個人,如人格、動機、情緒、態度、能力、努力等。如果把行為的原因歸于環境,個人對其行為結果就可以不負什么責任。如果把行為的原因歸于個人,個人對其行為結果就應當負擔責任。無論歸因于環境還是個人,都對自己今后的行為有一定影響,其影響的性質和作用因歸因的傾向性不同而異。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開始了對歸因理論的關注,也開始了利用歸因理論開展大量實證研究,成果頗為豐富。從范圍上看,涉及學業、工作、生活、人際交往等;從內容上看,涉及自我歸因、他人歸因、群體歸因偏見;從研究對象看,有學生、城市居民;從歸因因素看,有能力、努力(持久努力、及時努力)、運氣、命運、神靈、因果報應、事情難易程度、他人幫助、心境、家庭背景或出身、社會關系網、天賦、受教育水平,等等。特別是關于學業成就的歸因,涵蓋各年齡段學生(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在各種情境下(課堂、考場、日常學習)與各種因素關系(焦慮、個性特征、競爭情境、預期與意外信息)的歸因情況,并且有廣泛的歸因訓練實驗,研究報告可謂汗牛充棟。這些研究成果對促進教師加深對不同年齡段學生歸因特點認識、改進教學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歸因理論,結合學生的實際和自己的經驗,對學生進行歸因指導和訓練,使他們形成正確的歸因。只有正確歸因,才能正確客觀地認識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我班學生因為初中學習的很多方面不同,現在的英語水平也千差萬別。學生如果有正確歸因能力,能意識到成績是自己主觀原因決定的,他就會有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情況、積極進取:相反,如果只是一味怨天尤人,不反思自己的過錯和不足,往往就會永遠沒有進步,沒有積極的解決方法,也就不會有改善和提高。正確歸因對從事中學英語教育的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幫助他們了解中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歸因傾向,給予中學生正確的歸因指導和訓練,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成績。利用韋納的三向度歸因理論,從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對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歸因進行調查研究。在大量的實際工作的基礎上,分析出中學男女學生歸因的異同和英語學習相對較好與較差學生歸因的異同。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利用歸因的原則,對他們進行歸因指導和訓練。
總之,對高中生英語學習的歸因進行實證研究,能了解當代中學生歸因的傾向,了解產生這些歸因的原因,并摸索適當方法,對中學生進行歸因指導與訓練,讓他們形成正確的歸因和合理英語學習的動機,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對中學英語教師了解高中生和歸因傾向和原因,指導他們對學生進行正確歸因訓練和指導,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也有一定的作用。
歸因理論結合現行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對影響課堂教學成績的要素進行詳細的研究,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歸因能力,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能和學習成績,這是初衷,也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