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偉
摘要: 素質教育既是教育改革發展的任務和要求,又是教育的本質和主題,新課標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對中學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標背景下的物理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把教學當做培養學生思維和能力的陣地,通過教學實踐經驗的不斷探索總結出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關鍵詞: 新課標高中物理教學素質教育
隨著物理學的發展,許多新的科技成果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要想適應新課標的實施,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調整好自己的角色呢?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思索,認為要想取得教育教學改革的成功,需要進行大膽的嘗試,才能融入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中。我歸納以下幾點供同行探討、商榷。
1.理論聯系實際,保持與時俱進
高中物理的理論知識是基本固定的,但是物理學的應用范圍是較廣的,不只是書本知識,更不只是解題,它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然。所以基本的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要依托各種物理現象,理論聯系實際,與時俱進。
物理教學要將課程內容與生活密切聯系,讓學生切實會到物理并不神秘,它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最近幾十年,科技日新月異,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電子產品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比如聲控、光控等各種傳感器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電腦、投影儀等科技產品的發展也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在授課的時候如果能夠借助電腦投影儀進行虛擬仿真、動畫播放,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借助各種應用實例使枯燥的理論知識更加有趣。例如講到電磁感應的時候就引用霍爾開關的實例,并輔助一些有趣的應用。理論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掌握理論的途徑是各種各樣的,要不斷啟發學生貼近生活,去觀察,去思考,不要在解題、解難題上花費太多的時間與精力。
2.以學生為主,培養自學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新的科學技術層出不窮,我們處在高科技時代,新的信息與日劇俱增。我們要趕上時代的要求和步伐,要讓認知結構能適應新的變化,就必須不斷更新知識,優化認知結構。如何才能做到呢?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培養自學能力。因此,高中教育不僅是基本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學能力。
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及時進行回顧、思考,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獨立解決問題。教師不應立即給出具體的答案,而應通過學生的回答,對那些偏離實際或錯誤的地方加以點撥,讓學生從迷途中走出來,得到正確的解題方法。
3.學以致用,培養創新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處處凸顯出對教師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創新和教育理念轉變的要求。創新的科學探究需要教師教育的靈活性、知識的寬泛性,更需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是指思維過程中含有較多成分的思維。心理學家認為,創新思維是發散思維與復合思維、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等多種思維的綜合。實踐證明,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學生的創造能力是密切相關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經常會遇到新問題、新現象,教師要善于抓住創新思維的火花,引導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積極開展創造性活動,利用課外時間完成一些簡單的小實驗。組織開展小組活動,讓學生認真查閱有關科技雜志和資料,自選題材自備材料,精心制作作品。例如學生在課下利用飲料瓶、氣球制作潛水艇等。制作過程簡便,直觀性強,利于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時也折射出學生潛在的能力和智慧。因此,多開展小制作、小發明、小論文活動,讓他們既動腦又動手,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
4.培養實驗動手能力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是檢驗物理理論的標準,在學生建立完整物理概念、導出正確物理規律的課堂教學中,實驗是最活躍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演示實驗是指為配合教學內容由教師操作表演示范的實驗,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實驗形式,是教師施展教學藝術的獨特方法。它能化抽象為具體,變枯操為生動,把要研究的物理現象清楚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能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激發他們求知和探索物理規律的欲望,配合教師生動、形象的講授使學生認識物理概念和規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學校要加大物理實驗室的建設力度,著力加強硬件建設和實驗員隊伍建設,定期培訓實驗員和物理教師,大力提高實驗員和物理教師的實驗能力。廣大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主動開好實驗課,還要想方設法做好演示實驗,鼓勵學生多做小實驗,多動手,把物理實驗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5.結語
新課標理念下的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嘗試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和素質,實現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張天寶.新課標與課堂教學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