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 左莉
摘要: 安全是學校發展與穩定的前提,隨著高校迅速發展,各種矛盾日益凸顯,導致個別大學生安全意識、法紀觀念缺失,大學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因此加強大學生安全意識與法紀觀念教育尤為重要。作者通過分析本院學生安全意識和法紀觀念現狀,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本院實施DRR教育途徑的情況,提出了加強本院學生安全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 學生安全意識法紀觀念加強對策
良好的安全意識是保證安全行為的前提,加強對大學生的安全意識與法紀觀念教育,培養學生安全和法紀意識,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依法治校,構建和諧校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原教育部部長周濟指出:“確保學生生命安全是教育戰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也是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安全意識與法紀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增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依法治校,構建和諧校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我院學生安全意識與法紀觀念現狀
我院現有普通本專科學生14000余人,從整體來看,對安全問題有足夠的認識,法律意識較強,但是從我院近年來發生的一些安全事故分析來看,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安全意識和法紀觀念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
1.安全意識薄弱。
我院學生年齡基本在18—23歲,其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具有不同步的特征,生理上他們已經基本成熟,但在心理上尚未成熟。他們個性鮮明,人生觀不明確,安全意識淡薄,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需求卻顯盲目,加上現在社會金錢萬能論、讀書無用論沖擊著他們的思想,使一些學生產生了對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錯誤認識,既不注重自身的安全,又不關心他人的安全。另外,由于我國實行應試教育機制,很多學生過分注重書本知識的學習和考試能力的提高,社會生活經驗極度缺乏,辨別是非能力極差,由此導致的學生安全問題大量存在。如學生進出寢室不關門,筆記本電腦等貴重物品放在顯眼處;私拉亂接電線現象普遍存在。在問及學生時,學生都說不知道這會引起安全事件,或者對我們的提問不重視,這充分說明我院學生安全意識較薄弱。
2.法律知識缺乏,法紀觀念薄弱。
目前,雖然我院開設了《法律基礎》課程,并邀請法律專家到學院現場講座或進行法制宣傳,以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提高學生的法紀意識,但是很多學生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以求過關,并沒有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紀觀念以指導其行為。因此很多學生對法律體系不了解,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不清楚,更不用說那些補考學生了。現在的學生,有很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不少學生一味要求別人理解尊重他們的權利和意見,滿足他們的需求,使他們在自己的生活空間中充分行使自主權和顯示才干。但是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判斷不明確,行為往往處在“違”與“不違”之間,或表現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眼看違法亂紀同學一步一步走向深淵也“見死不救”,或抱著“僥幸”心理隨波逐流,試圖蒙混過關。如2010年我院一學生宿舍被盜6000多元現金,學院和派出所經過努力最后破獲這起案件,偷盜者是同寢室的同學,她的目的只是因為和另外一個同學有矛盾,想通過這件事情報復那位同學,她根本就沒有想過樣做會給她帶來什么后果,更不知道這是違法的。類似事件在學生中時有發生,由此可見學生的法律知識缺乏,法紀觀念淡薄。
3.安全防范能力差,法律能力不強。
雖然現在的大學已經不再是所謂“象牙塔”,但大學生們卻并沒有真正走出“象牙塔”。很多學生是在家長的監護和保護下長大的,他們無憂無慮就走進了大學,大多數同學沒有經受過挫折,社會經驗少,思想單純,安全意識薄弱,安全防范能力差,容易成為不法分子侵害對象。很多同學不知道在遇到盜、竊、搶劫、強奸、行兇等安全問題時采取什么防衛手段和措施,往往會在防衛時不沉著、不冷靜,在自身力量比較弱小的情形下以暴力進行反抗,或防衛過當,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身體損害和財產損失。如新生進校時被騙學費;寢室集體買推銷的筆、筆記本等學習用品上當受騙,進入傳銷組織等事件屢有發生,都體現出我院學生安全防范意識較差,法律能力不強。
二、原因分析
1.客觀原因。
(1)社會影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死灰復燃,沖擊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些學生貪圖享樂,攀比心理、虛榮心快速增長,成為安全意識薄弱的重要原因。再加上社會上存在著有法不守、執行不嚴、懂法犯法的現象,尤其是少數黨員和干部目無法紀,以權力代替法紀,使法紀的權威受到了挑戰。這些現象讓一些學生不信任法紀在現實社會中的作用,把金錢、關系、背景看得很重,甚至凌駕于法紀之上,這就容易導致法紀觀念的缺失。
(2)不良家庭教育的影響。從我院近幾年發生的事件可以表明,導致學生違法犯罪或受侵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家庭環境。離異家庭、不和睦家庭對孩子不關心,孩子缺少關愛,極易養成一些不良行為,導致最后違法犯罪;有些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長期溺愛孩子,使孩子養成好逸惡勞、貪圖享受、自私自利的惡習;一些家長粗暴教育,奉行棍棒政策,讓孩子產生自卑、怯弱、逆反心理;一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培養,不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在教育方式上缺少與孩子的溝通,不注意孩子的現實表現與心理成長,忽視對孩子的基本安全知識,以及發生意外時應急措施的教育。
(3)學校教育問題。我院每年都發生一些違法犯罪現象,如偷竊、搶劫、賭博等,嚴重影響學生安全,我認為主要原因有:第一,保衛部門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保衛部門的職責就是保護學校師生安全,但是一些長期發生的偷盜等案件未破獲,使一些學生存在僥幸心理,鋌而走險。第二,思想政治工作缺位或不到位。主要指兩方面,一是學工戰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不落實,安全教育形式化、過場化,排查安全隱患不細致、不及時,教育違紀學生力度不夠,不能很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與法紀觀念;二是“兩課”內容籠統,貼近大學生實際案例不多,教學缺少創意,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些教師上課拘泥書本,偏重理論,理論聯系實際不夠,不能把“兩課”內容與社會實際、學生個人實際結合起來,不能解決學生普遍關心的重要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第三,我院基礎設施條件不一,特別是學生宿舍條件相對比較差。
2.主觀原因。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能力差,社會經驗不足,個性十足,缺乏防盜、防騙等基本常識,對于一些危險情況,不少學生應對失誤,或誤入陷阱,或缺乏臨危救助的常識與能力。一些學生法制觀念不強,違法犯罪時往往心存僥幸,認為自己手段高超,不會被查獲,存在藐視法律的心態。大學生主觀地以身試法,常常釀成人生悲劇。由于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益激烈,學習、情感、人際交往、擇業、經濟困難等各方面的壓力,常常使大學生內心沖突加劇。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一些強烈的情緒,如攻擊性、冷漠、固執、消沉、焦慮、恐懼、孤立、抑郁、敵對等就會表現出來,從而帶來安全問題。
三、加強我院學生安全意識與法紀觀念對策
《普通高等學校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指出高校安全工作要預防為主、明確責任、教管結合、妥善處理的原則開展工作。我結合我院實際,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加強我院學生安全意識與法紀觀念。
1.建立學生安全教育運行機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學生安全教育是學校發展與穩定的基礎,因此在學院領導機構指導下,結合我院學生實際,要確定安全教育的內容,制訂計劃,組織實施,明確載體,建立一系列保障措施,以確保各項工作得到落實,建立一個良性的安全教育運行機制。在完善各項機制的過程中,應注意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性,這樣在處理的時候才能有理有據,讓學生心服口服,真正意義上實施依法治校。
2.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師資隊伍。
我院是一所正在發展中的學校,學院的設施也在不斷地完善中,應對一些老舊的設施進行完善,加強排查,以確保學生正常學習生活。應加強學生安全法紀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因為安全和法紀教育是一項政治性、理論性、知識性、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教育,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規范的內容和相對穩定的教育渠道,而且要有一批理論水平高和實踐經驗強的教師隊伍。現在我院安全與法紀教育老師主要是輔導員和政法學院教師,不少輔導員對安全教育內容和技能不能很好地掌握,有些教師“半路出家”,未接受過專門的法律培訓,因此不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安全與法紀教育。學校應加強師資的培訓和考核,建立一支專、兼精干的教師隊伍,提高安全教育的實效性。
3.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宣傳作用,營造校園氛圍。
我院現有校園校園廣播、師院電視臺、三江潮網站、院報等宣傳媒體,可以在“5.25”心理健康日、消防日、減災日等時期開辟專欄,三江潮網站可以增加大學生安全版塊,大力宣傳安全與法制,營造校園氛圍。
4.以“DRR”培訓為契機,實現我校安全教育可持續發展。
DRR教育(Disaster Risk Reduction)即“災難風險減少”教育。汶川地震發生后,在沙特阿拉伯政府的資助下,聯合國率先在中國四川地震災區教育系統中實施推廣DRR教育。項目全稱為四川地震災區教育系統應急與減輕災害風險教育(Disaster Risk Reduction Education,簡稱“DRR教育”)。我院為項目學校之一。此項目的目的是通過培訓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掌握逃生技能,減輕災害對人類的影響。我們應通過新生國防教育、敏感時期的安全教育、重點人員安全教育等措施,做到校內宣傳與校外參與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理論宣講與應急演練相結合,常規安全與預警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安全法紀意識、安全知識、應急技能得到提高,使我院安全教育常態化、課程化,使我校安全教育可持續發展。
5.發揮黨團作用,以社團為依托,發揮學生“三自”作用。
我院現有學生黨員3300余人,與安全相關的社團有消防協會、心理健康協會等社團,學生參與人數占全校總人數的30%左右,可以通過班會、講座、報告會、參觀、演練、知識競賽、觀看教育片、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開展自我安全教育,在實踐中提高自身安全意識和防范技能,達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6.耐心細致地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現在學生因社會思想的沖擊,加上學習、就業交際等壓力,思想和心理特別復雜,輔導員、班主任要通過多種形式,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狀況,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引導、心理指導工作,重點做好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問題學生、學習困難學生、違紀受處分學生、人生觀消極學生、受挫折學生的幫助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保證學生的思想和情緒穩定,進一步落實中央16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相關要求。
7.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網絡。
學生的安全教育與學校、社會、家庭是分不開的,我院要與社區、居委會、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門開展安全共建活動。做好每年的新生家長座談會,告知家長在學生安全教育方面的義務和責任,聘請有關部門的專家擔任安全教育輔導員,定期上安全教育課或作報告。積極開展共建平安校園、平安大道、平安社區等活動,組織學生志愿者深入社區開展安全宣傳活動,以此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網絡。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2001.
[2]武敏,李艷,陶士超.當代大學生安全意識與能力問題研究.2009.7.
[3]李海榮,雷蕾.淺議大學生法紀教育與和諧校園建設.2008.
[4]黃迎乒.大學安全教育、學生安全意識與安全技能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2007.
[5]朱成勇.論大學生法紀意識及其教育途徑.2009.
[6]李長健,禹慧.大學生法紀觀念的現狀與解決方略研究.2008.
[7]沈玲,馬鴻雁.對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的探討.2009.
[8]趙經磊.高校學生安全現狀及實施安全教育的途徑探析.2008.
本文系樂山師范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校本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