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軒
摘 要:使用企業員工心理危機調查問卷對江浙地區548名企業員工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1)與全國常模比較,企業員工心理危機總體狀況不容樂觀;(2)男女企業員工在心理危機水平上不存在顯著差異;(3)未婚企業員工的心理危機水平要顯著高于已婚員工;(4)企業員工心理危機水平隨工作年限增加,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
關鍵詞:企業;員工;心理危機;差異比較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6-0049-02
繼富士康員工“13跳”之后,企業員工的心理危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個體心理危機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導,則很有可能導致極端惡性事件的出現,這給員工家庭和企業都將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心理危機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Caplan提出,當一個人面臨困難情景(problematic situation),而他先前的處理危機的方式和慣常的支持系統不足以應對眼前的處境,這個人就會產生暫時的心理困擾(psychological distress),這種暫時性的心理失衡狀態就是心理危機(Caplan,1954)。企業員工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中堅力量,其心理危機狀況應當受到廣泛地關注。因此以企業員工作為研究對象,對企業員工的心理危機狀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希望為今后企業員工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提供有意義的借鑒。
一、調查設計與數據來源
1.調查對象。在江浙地區共調查民營、國有、外資、合資等25家企業,共發放問卷650份,回收604份,其中有效問卷548份,有效率為91%。樣本的基本情況是:男性303人,女性245人;已婚280人,未婚268人;工作年限1年及以下46人,一至三年為157人,三至五年為137人;五至十年為121人,工作年限十年以上87人。
2.調查工具。采用Derogatis,L.R.編制的SCL-90作為心理危機的校標問卷,該量表包括90個項目,涉及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容,主要包含9個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心理危機量表用以評定受測者最近一個月來的心理危機水平。
3.數據處理方法。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企業員工心理危機的總體狀況。企業員工心理危機總體狀況,與全國常模(n=1388)進行比較后發現,軀體化(1.389±0.546,Z=0.194,P>0.05)、抑郁(1.537±0.624,Z=1.449,p>0.05)略高于全國常模,但沒有達到統計學的顯著性差異,人際敏感(1.585±0.655,Z=-2.461,P<0.01)要顯著低于全國常模,而強迫癥(1.678±0.631,Z=2.310,P<0.01),焦慮(1.474±0.576,Z=4.513,P<0.01),敵對(1.566±0.674,Z=4.452,P<0.01),恐怖(1.339±0.547,Z=6.141,P<0.01),偏執(1.527±0.621 Z=3.931,P<0.01)以及精神病性(1.433±0.579,Z=7.865,P<0.01)等因子則要顯著高于全國常模。說明企業員工的心理危機的總體狀況并不容樂觀。
2.企業員工心理危機水平在性別、婚姻及工作年限上的差異分析。將不同性別和婚姻狀況的企業員工在心理危機各因子及總分上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統計結果表明:不同性別的企業員工在心理危機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不同婚姻狀況的企業員工在心理危機得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1),已婚企業員工心理危機狀況要顯著好于未婚的企業員工。
對不同工作年限的企業員工在心理危機狀況上的得分進行方差分析,統計結果表明,除軀體化和敵對性外,不同工作年限的企業員工在心理危機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見表2),進一步的事后檢驗表明,在心理危機總分上,工作十年以上的員工要好于其他工作年限的員工,工作五至十年的員工則要好于工作三年以下的員工。統計結果表明,工作年限越短的企業員工心理危機狀況相對較差,心理危機水平隨工作年限的增加,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
三、討論與建議
1.企業員工的心理危機總體狀況不容樂觀,強迫癥、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上要顯著高于全國常模。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企業員工所面臨的工作壓力不斷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企業員工心理危機水平,導致企業員工的心理危機水平在多方面要顯著高于全國常模。
2.企業員工心理危機在性別上沒有顯著的差異,但是在不同婚姻狀況上存在顯著性的差異,具體表現為,已婚企業員工的心理危機狀況要顯著好于未婚員工,由于已婚者相對于未婚者而言,會獲得更多的來自家庭的支持,而社會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緩沖個體的心理危機水平。社會支持能夠起到很好的心理危機保護因子的作用。
3.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企業員工心理危機水平會有所下降,工作年限較低者,其心理危機水平相對越高,尤其是工作三年以內的年輕員工是心理危機的高發群體,這需要引起企業的高度關注。工作年限較低者,因為相對比較年輕,在面對困擾時,應對方式還不夠成熟老練,因此心理危機水平會相對較高。其次,工作年限較低者,相對而言未婚者較多,所獲得的社會支持也會相對較少,因此心理危機也會較為嚴重。最后,工作年限較低者,由于剛剛步入工作崗位,屬于職業生涯的探索期,面臨著工作適應的問題,他們需要進一步地了解和掌握工作的要求,因此更容易出現不適應,導致心理危機的產生。所以對于企業而言,要及時關注新員工的心理狀況,給予員工積極的心理支持,提升企業員工的工作—生活質量,避免悲劇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Caplan,Gerald.Support systems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Lectures on concept development,Behavioral Publications,New York,1974.
[2]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第2版[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3] 童輝杰,楊雪龍.關于嚴重突發事件危機干預的研究評述[J].心理科學進展,2003,(4):382-386.
[4] 劉存.企業新員工的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策略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0,(9):48-51.
[5] 周曉琴,方蘭琴.外資企業員工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34-35.
[6] 張知光,丁明.廣州市239名外資企業員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11,(1):21-24.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