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平 張緒成
摘 要:當前集體林地流轉混亂是突出表現,要妥善處理集體林地流轉的歷史遺留問題、要強化集體林地流轉的管理工作、要加強集體林地流轉服務平臺建設。
關鍵詞:集體;林地;流轉;制度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6-0065-02
根據國家林業局9月25日公布的統計數據,目前,全國確權集體林地26.77億畝,占集體林地總面積的97.8%;發放林權證1億本,發證面積23.69億畝,占已確權林地的88.49%,8 784萬農戶拿到林權證,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已經基本完成。近年來,隨著林地價值的不斷攀升,農村集體林林地成了“熱蛋糕”,由于林權證的頒發管理存在薄弱環節、林地承包流轉的程序不規范、林地承包流轉后反悔情形增多、農民的法律意識、經濟意識淡薄等原因,一些林地糾紛也在增多,嚴重影響了農村正常生產經營秩序。
一、要妥善處理集體林地流轉的歷史遺留問題
1.全面核查集體林地流轉的歷史遺留問題。要結合本地實際開展梳理工作,全面掌握以往林地流轉的時間、地點、面積、價格等,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流轉活動,要依法對其合法性、有效性進行核查。對集體林地制度改革以前因林地流轉造成無山無林可分的地方,更要認真對待,切實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地制度改革的意見》精神,妥善解決這類歷史遺留問題,維護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維護林區的社會穩定。
2.依法妥善處理集體林地流轉的歷史遺留問題。本著“尊重歷史、兼顧現實、注重協商、利益調整”的原則,依法妥善處理集體林地流轉的歷史遺留問題。對于集體林地制度改革前的流轉行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有關法律規定、流轉合同規范的,要予以維護;流轉合同不規范的,要予以完善;不符合有關法律規定的,要依法予以糾正。
3.積極探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有效形式。對流轉面積過大、價格過低、期限過長、群眾反映強烈的,要采取協商的方式,通過讓利、縮短流轉期、折資入股等辦法依法進行調整,特別是要把政策性讓利真正落實給農民;也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預期均山”的辦法予以解決。“預期均山”要按照集體林地制度改革的規范程序運作,既要保障農民平等享有林地承包經營權,又要依法保護林業經營者對承包林地的投資權益。
二、要強化集體林地流轉的管理工作
1.依法規范林地承包流轉制度。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林地登記發證的有關規定,認真審查林地流轉登記申請文件,特別是要認真審查其權屬證明文件和流轉決策程序的合法性、有效性、申請人的資格證明、流轉合同和流轉方式等內容,依法辦理林地登記手續。對于合法規范的集體林地流轉,需要變更林地的,林地登記機關應當及時受理,認真審查并進行林地變更登記;對于不符合法律法規相關規定的林地流轉,登記機關不得給予林地變更登記。對林地證發現有紕漏的應當及時補正,對權屬不清的應當及時予以界定,對面積不實的要重新實測,同時要建立準確、完備的林地檔案。
2.加強集體林地糾紛調處和仲裁工作。要重視群眾的來信來訪,認真對待涉林糾紛。因集體林地流轉發生糾紛的,要鼓勵當事人自行和解;和解不成的,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進行調解;當事人和解、調解不成或者不愿和解、調解的,林地承包仲裁機構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及時依法給予仲裁。當事人不愿意提請仲裁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指導糾紛調處和仲裁,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
3.加強集體林地流轉合同管理。進一步規范林地流轉的程序及形式。嚴格按照國家林業局《關于切實加強集體林地流轉管理工作的意見》實施林地流轉,林地流轉必須簽訂書面流轉合同,并實行林地流轉登記備案生效制度。為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集體林地流轉應當依法簽訂書面合同,明確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統一制定本轄區內林地流轉合同示范文本。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或鄉鎮林地承包經營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向達成流轉意向的雙方提供統一文本格式的流轉合同,認真指導流轉雙方簽訂流轉合同,并對林地流轉合同及有關文件、文本、資料等進行歸檔,妥善保管。
4.加強集體林地流轉收益管理。已承包到戶的林地流轉,轉包費、租金、轉讓費等收益歸轉出方所有,或按照承包合同約定進行分配,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繳。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的林地流轉收益歸本集體所有,納入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用于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分配和公益事業。
5.加強集體林地流轉監管工作。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集體林地流轉的監管,對弄虛作假、惡意串標、強買強賣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及時制止,構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依法查處。要加強對林地流轉后是否改變林地用途,有無違反國家政策法律等情況進行監督,對違反規定的,要依法予以查處。
三、要加強集體林地流轉服務平臺建設
要建立統一規范、便捷高效、費用低廉的林地流轉平臺,方便群眾流轉。
1.加強集體林地流轉服務。各地要建立健全林地流轉運行機制和相應的規章制度,確保流轉活動的公平性和合法性。要積極培育林地流轉市場,制定林地交易規則,提供林業產權交易、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資源調查、林業科技、法律咨詢等服務,形成規范有序的流轉市場體系和管理服務體系。
2.加強流轉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工作。要加強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和評估隊伍建設,規范流轉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行為,維護交易各方合法權益。流轉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應當以具有相應資質的森林資源調查機構核查的森林資源實物量為基礎,進行價值評估。從事流轉森林資源資產實物量調查和價值評估的森林資源調查機構和資產評估機構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相關資質條件,并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資源調查、資產評估相關法規和技術規范的規定和要求進行森林資源實物調查和資產價值評估。
3.加強集體林地流轉的金融服務工作。為完善林業融資環境,改變林地抵押貸款難的狀況,各地林業主管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協助金融機構降低因開展林地抵押貸款、森林保險等業務帶來的風險,做好抵押林地處置的服務工作和林地林木權屬抵押登記管理工作;要積極探索建立林地收儲中心、林業專業性擔保公司等,化解林地融資風險,促進林業金融服務持續健康發展。
4.引導農民采取靈活多樣的流轉形式,例如參股、合同中訂立林地增值變更條款等等,以平衡林地增值帶來的收益,保護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
5.要加大法制宣傳,特別是要加大林地流轉相關法律政策的宣傳,印發統一規范的林地流轉合同范本提供給農戶參考,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營造誠實守信、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