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華明 黃美鳳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102-01
培育優秀的學生是每個教師夢寐以求的一件事,它既反映出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也反映出教師的人格魅力。當然,要培育優秀的學生可不容易,這需要教師付出巨大的心血和努力,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才能做到。要如何才能培育好學生呢?就我個人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認為應做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了解學生
要培育好每一位學生,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充分地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學生。了解學生是一個復雜細致的過程,要求教師必須具有:
(1)敏銳的觀察力。面對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教師應當隨時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經常細致地觀察和認真地分析,要主動詢問、積極思考,對學生的情況摸熟摸透,建立完整的學生檔案。
(2)保持與學生的經常接觸。教師盡可能地保持與學生經常接觸,與他們打成一片,這樣師生間的關系融洽,就能隨時了解他們的情況,知道他們在議論些什么,思考些什么,追求些什么,需要些什么,掌握他們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從而有的放矢地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他們揚長避短,不斷上進。
(3)善于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生。教師要善于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生,形成對學生情況的正確認識;比如:通過與學生座談或個別談心,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態度,活動志趣和面臨的困難;通過詢問,弄清學生的業余愛好和對周圍事物的態度;通過考查測試,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將多種途徑得到的信息加以綜合、分析,方可得出對學生較為客觀全面的評價,才可以說是真正了解學生。
二、理解學生
在理解學生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這時就需要寬容出場,寬容是對別人的過錯和缺點予以原諒,不予計較。古往今來的中外教育經驗表明,教育的成敗得失,一個關鍵就在于理解,在于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換而言之,理解是教育成功的一個前提條件。道理很簡單:只有理解了學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才能采取適當的教育措施,才能春風化雨,才能使學生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信師親道,勤學奮進,最終使教育成為成功的教育。如果離開了理解,教師就不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就不會照顧學生的情感體驗,就不會把握教育的真諦,相反只會從本本出發,照本宣科。教學無非是灌輸知識,學生無非是規訓的對象,學校無非是產品的加工廠,教育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一種冷漠的沒有感情的活動。所以“理解學生,教在心靈”這句話可以說是真正揭示了教育的奧妙,把握了教育活動的真經。
三、關愛學生
教師的偉大在于寬容,教師真正的力量不是知識的權威,而在于關愛。關愛的方式決定關愛的品質,如何關愛學生,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要善于關心愛護學生。學生的心靈是最敏感的,他們能夠通過老師對自己的態度來判斷老師是否真心愛自己。對學生來說愛是陽光,給學生關心和鼓勵,可以促使其上進。
(2)要善于尊重信任學生。一個善于愛的教師,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尊嚴。因為“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反之,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就會阻礙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甚至毀掉他們的前途。
(3)要善于理解寬容學生。寬容就是平等,讓學生覺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是跟他們無話不談的朋友;寬容就是理解,學會了理解,你就擁有了寬容,也擁有了愛。試著去理解學生吧!你不會為學生調皮搗蛋而光火;有了理解,你就不會為學生辯解頂撞而發怒;有了理解,你就不會為學生幼稚無知而生氣。
四、激勵學生
作為一個教師,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要想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做到會激勵學生,是很重要的一環。要認識到當學生有了進步時,最需要得到的是認可;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最需要給予的是贊賞;當學生受到委曲時,最需要給予的是安慰;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最需要給予的是寬容;當學生遇到挫折時,最需要得到的是鼓勵;當學生有某一興趣時,最需要得到的是支持,我想只要這樣做,激勵教育才能產生預期效果。
五、影響學生
教師的人格力量來自于學術水平與道德情操的完善統一,不僅要在自己講授的課程中學識淵博、循循善誘,更要通過言傳身教,通過榜樣、無言的力量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在我看來,這種人格力量表現為健康的價值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時代前列的學識。無人能將自己沒有的東西獻給別人。要使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的理想,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為人師表,垂范師德的基礎。讓我們更好地審視自己的態度行為,做一個對學生成長有幫助的教師。通過我們“潤物細無聲”的澆灌與培育,讓我們的新一代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相信,如果能做好以上五個方面,或多或少對培育優秀的學生有一定的幫助,但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對與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