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秋
文學作品,主要是散文和小說,尤其是散文,一直是中考命題的最愛。以2011年江蘇省13市為例,課內外現代文閱讀共33篇(段),除6篇說明文外,其余均為文學作品(主要是散文,包括寫人記事散文、寫景狀物散文、抒情言志散文、議論說理散文、人文文化散文等。另有小說2篇)。所以文學作品閱讀水平的考查是各地中考現代文考查的重中之重。
由于廣泛自由的關照視野、豐富深邃的內涵涵蓋、多樣靈活的寫作手法、雋永凝練的文字語言等帶來的對考生各種素養考查之便利,文學作品還將繼續受到中考命題者的特別青睞。
《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的“評價建議”部分指出:“(閱讀)根據各學段的目標,具體考查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根據文學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強的特點,可著重考查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縱觀2011年各地中考,文學作品考查點依據課程標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篩選、概括類
此類題目屬于考查對作品的主要內容及思路結構、主旨觀點及感情傾向、寫作特色及寫作方法的整體把握的能力。主要側重于考查把握文本重要顯性信息的宏觀有機再現能力。
如淮安卷第13題:“文中寫了王老師的哪幾件事?請簡要概括。”
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認真閱讀題干,明確問題指向,看是內容理解的還是方法分析的,是概括觀點的還是分析表現的,問題涉及的文本區域,是篇章段落的還是重要語句的,等等,然后將捕捉到的信息進行歸納組織概括,舍枝節,排干擾,抓要點,不遺漏,一定可以得出準確全面的正確答案。
二、理解、評析類
此類題目側重于考查文本隱性信息的挖掘探究能力。文學作品講究形象、生動地反映生活、表現作者,話不說透不說滿是其主要特點。關鍵人物的品性特點、關鍵事物的意義作用、深蘊其中的觀點態度思想情感、別具匠心的材料安排手段手法,都應該成為閱讀文學作品思考理解并評品的對象。
如宿遷卷第18題:“說說下面三個句子中加點短語的不同含義。”需要強調的是這三個句子中加點的短語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解答這類題目要注意聯系文章的具體語言環境進行理解、體會,領悟加點詞在對應語境中的含義。
該題中加點的詞相同,但語境不同,其含義也就不同,它們依次分別是指:突出事情發生時間的偶然性;突出陳樂平崗位工作的平凡;強調陳樂平身份的平凡。若只籠統答出“平凡”的含義,而不答具體的區別,那就遠未理解作品的真正含義。
這類題目中尤其要關注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評價題。
如揚州卷第19題:“請你結合下面兩句話中加點詞語,對這對老人作出評價。”
解答這種題首先需要站立著閱讀文本,防止只見樹木,劍走偏鋒,抓不住主要特征。還有就是要蹲下身子對重要詞句設置問題﹑仔細研磨,尤其對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細節。如針對“輕敲”一詞就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老人為什么要“輕敲”各家的門?研磨一下,“老人有較好的修養,有禮儀,盡量不打擾別人”的答案自然就出來了。有時還要結合人物的身份、所處的環境做細致分析。而文中有些關鍵句,還會有意無意地把較為明確的重要信息泄露給我們。如上題中第(2)題如果抓住文中“義務巡邏”“剛……就……”, 再抓住“‘急促設疑:老頭為何急促吹響哨子?”進行分析,就可以得出老人“反應敏捷,為大家盡心盡力做好義務巡邏”的性格特點了。
三、鑒賞、品味類
這類題目主要指向文本字詞句等的細部,主要包括對含蓄蘊藉詞句含義的理解、重要詞句在文中的作用、修辭手法的運用及作用、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的運用、妙詞妙句的賞析等。
如鹽城卷第18題:“‘做客一詞出自小說中青青的一句話,意蘊豐富,令人回味。請結合全文回答問題。(1)‘做客有什么含義?(2)小說以‘做客為標題有什么作用?”
隨著青青口中“做客”一詞的出現,不僅眼鏡叔叔的眼睛濕潤了,我內心最柔軟的一角也被觸痛了!但若不結合全文理解“做客”一詞的豐富意蘊,是不會有這種震撼的。本文“做客”非普通意義上的“做客”,而是“家人做客”,問題也就不難解決了。
鑒賞、品味類考題形式多樣,角度多變,但答題總有一些規矩不可改變。比如賞析句子,一般應遵照下面的公式,亦步亦趨地寫出答案。句子賞析=識別特點+闡述作用+結合內容。識別特點即識別句子類型或運用的手法,如是否中心句、點睛句、過渡句、描寫句、抒情句、哲理句、修辭句、整散句;闡述作用即盡可能用專業術語講清楚上述各類型句子的特定作用,如中心句的概括凝練、點睛句的深化主題點明題旨、過渡句的承上啟下、描寫句烘托渲染、抒情句的情感傾向、哲理句的含義深刻耐人尋味、修辭句的生動形象富有文采、整散句的整齊和諧或錯落有致等,有時還要談及語言風格,如自然簡明、含蓄深沉、幽默辛辣等。
四、感受、體驗類
這類考題旨在體現鼓勵考生聯系生活實際或閱讀積累,表達獨特的感受或體驗的新課標精神。答題時贊成開放性的創見,討厭人云亦云。它幾乎都在閱讀理解的最后一題出現。
如宿遷卷第21題:“陳樂平的事跡給了你什么樣的啟示?選擇一點結合本文內容或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50字以內)。”
該題的評分標準是:談啟示2分,聯系生活或結合文本2分,談看法2分。所以解答此類題目時應觀點明確,不可模棱兩可。要有理有據,不可只說套話空話。要緊扣題目要求,不可放任自流。
中考文學作品閱讀試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總是在“變”與“不變”中彰顯其魅力,使萬千考生絞盡腦汁。如果我們能透過文本和試題外在紛繁的現象,以研究規律替代盲目做題,高屋建瓴鑒賞文本的情致理趣,審題上“意而能致”,表述上“言而能論”,那就能達到“庖丁解牛”的化境,游刃有余了。
(睢寧縣梁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