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般的落葉樹木總是在冬天落葉、春天發芽不同,四季常青的香樟樹是在每年春天發出新芽的同時落去舊葉,持續時間長達20多天。這不,學校南北大道上的香樟樹又進入了一年一度的“換葉期”,金黃的樹葉隨風飛舞,成了校園一道奇特的風景。
落葉飛舞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麻煩,更給打掃南北大道的班級平添了不少的工作量,前腳剛剛掃干凈,一陣風吹來,片片落葉又翩然而至,只好重新打掃,弄得班主任和值日生怨聲載道。
面對這種“麻煩”,我們是否應該換一種思維來認識?令值日班級師生“煩惱”的落葉,其實也是一種美!
落葉本身就是一種美。春天的校園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反季節落葉的香樟樹就成了另一道風景。枯黃的落葉一片片、一簇簇、一群群,隨風飄舞,上下翻飛,多像一個個快樂的小精靈啊!落到地上的葉子,學生走在上面,發出“沙沙”的聲音,就是校園最動聽的旋律。落到花壇里的樹葉更是有了用武之地,正所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美其實是無處不在的,得看你懷著怎樣的心態去欣賞她。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兩旁高大的梧桐樹,每到秋冬季節都是滿地的落葉,這時清潔工似乎突然變得懶惰起來,每當微風吹起,汽車駛過,都會帶起一大片金黃的樹葉隨風起舞……這里的落葉成了浪漫的法國人心中的最愛。你能說,落葉不美嗎?
因為落葉,增加了值日生的“工作量”,這未必不是一種美。現在的孩子最缺的往往就是體力勞動。落葉多了,打掃的任務重了,從表面上看,增加了班級值日的工作量,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也是增加了孩子們勞動鍛煉的機會。當他們掃得汗流浹背,看到自己打掃干凈的南北大道,心中常常會涌起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此時此刻,班主任老師如果換一種做法,主動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打掃,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一定會在激發學生勞動熱情的同時進一步贏得他們的喜歡,有時甚至會終身難忘。所以,聰明的班主任老師此刻會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把這20多天的包干區打掃當成重要的契機,激發學生的“戰斗欲”和“好勝心”,進而使之成為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資源。等到香樟樹“換葉”結束,老師再來做個總結表彰,讓大家談談體會和收獲,學生應該會獲得“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的快樂。
因為落葉,讓我們學會換一種眼光看問題,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那就更美了。落葉本身是一種自然現象,就如日出日落、風霜雨雪一般,極其平常。但我們如果認識到并利用好這一自然現象,改變固有的思維和認識,那就不一般了。我特別欣賞青年學者李政濤在《沒有靈魂的教育》一文中的一段話:“知識不等于智慧。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知識只能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在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在一粒沙子里發現靈魂。”所以,智慧的班主任老師如果利用打掃落葉讓孩子更愛勞動、更愛班級、更愛學校,就是在落葉里找到了“靈魂”;智慧的語文老師如果引導孩子仔細觀察,積極聯想,快樂練筆,就是在落葉里喚醒了“詩意”;智慧的音樂老師、美術老師和科學老師如果引導孩子用心歌唱、巧手繪畫、慧眼觀察,就是在落葉里看到了“風景”;而智慧的管理人員如果讓檢查衛生的校值日生認識到,這段時間對衛生的檢查不必“苛求”,因為落葉不同于紙屑,紙屑是學生不文明行為的一種表現,而落葉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花開花落,新陳代謝,是一種自然規律,在落葉里學會了靈活、變通、寬容和大度,感受到生命的跳躍和靈動,對明天充滿了期待和向往。這,不也是一種美嗎?
當然,我們從落葉里還可以獲得很多很多……
(周劍波,泰州師專泰興附屬實驗小學,2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