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摘要]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貿易自由化的趨勢也愈加強化,與此同時,由于陳舊的、傳統的貿易壁壘形式的淡化,西方眾多發達工業國家則紛紛采用了一種全新的、更具有隱蔽性的和不易監測到的貿易保護主義策略——綠色貿易壁壘,我國的產品也時常面臨綠色貿易壁壘的沖擊。本文首先論述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接著著重就怎樣應對提出可行性的策略。
[關鍵詞]綠色貿易壁壘 影響 入世 出口貿易 應對策略
綠色貿易壁壘實質上是“貿易保護主義”的表現形式,簡言之,施行綠色貿易壁壘的國家,在自身貿易活動中,會制定、出臺種種環境、技術等限制性的措施,抬高其他國家出口貿易的準入門檻,以避免不合乎環境要求的產品對本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造成負面影響。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11年間,特別是在發展對外貿易時,經常遭受到綠色壁壘的侵襲。本文首先談一下綠色壁壘對我國貿易影響的表現,接著詳細探討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諸多考驗。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特點
1.不易察覺性。綠色貿易壁壘具有鮮明的隱藏特性,往往隱含在一些貿易法律、法規里面的條款規定中,由于這些貿易規范的文件并不為出口國所知曉,當這些國家的產品準備進入他國貿易市場時,則進口國會打著“環保”的幌子,讓出口國一時之間無法適應這些貿易公約。
2.表現形式多樣化。綠色貿易壁壘絕非“單一化”的表現方式,在實際執行中由于有大量不確定因素,所以說會輕而易舉的遭到少數發達國家的抵制。
3.失實性。綠色壁壘在推行貿易保護時更偏向于“技術性”,發達國家為自身的經濟與社會利益,往往就假借“環境保護”的名義,嚴格減縮發展中國家商品的準入力度,事實上這是一種變相的貿易保護舉措。
4.范圍迅速擴展性。綠色壁壘如同“金融危機”一樣,總是從一個國家蔓延到其他相關國家,進而使世界上經貿關系較為密切的經濟體產生相互間的共鳴,并共同予以執行,形成一定程度上的“連帶”反映關系。
5.具有較大的爭議性。綠色壁壘牽涉到的范圍十分寬泛,其標準不易統一,既有合法的一面,同時也具備隱蔽性,在貿易中出現分歧也就在所難免了,往往又不可能在短期內協調一致。
二、國際貿易中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影響的表現
1.綠色貿易壁壘嚴重沖擊我國的出口貿易,降低出口企業經濟效益的創造。就我國實際貿易方向來看,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里,主要面向歐美發達國家或者東南亞一些新興國家出口,這一系列國家的公眾環保意識普遍較高,綠色貿易壁壘也會緊接著增長,而我國的出口的優勢產品大都為紡織品等為代表的傳統行業領域內的產品,這類產品恰恰所面對的綠色壁壘的制約非常大,致使產品的出口市場份額直線下跌,甚至幾乎完全脫離市場出售。
綠色貿易壁壘的施行必然會提高產品從制造到出售等一整套環節的技術性要求,而生產這些傳統商品的大都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本身技術含量不高、且手工作業較為突出,受綠色貿易壁壘的不良影響,這些企業生產出來的系列產品在進行貿易活動時往往出現滯銷的情形,也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進而直接促成這些產品在市場上憑借價格因素形成的競爭實力喪失。與此同時,我國主導生產的這些傳統商品本身在質量和品質上并不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遇到國外高水平、高標準、高要求的進口門檻時,進口所在國的消費者往往會對我國產品的預期消費欲望下降,需求也隨之減少,旋即導致我國產品的滯銷,給我國相應的生產企業效益的創造和增加蒙上了一層陰影。
2.影響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貿易摩擦層出不窮。當今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世界上主要經濟實體在發展時均優先顧及到自身的經濟和金融市場安全,并十分注重可持續的綠色發展。各國隨之制定的旨在保護本國貿易市場的一系列貿易法規文件,勢必對出口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損失,因為這萌生出來的雙邊或者多邊貿易糾紛也此起彼伏。
世界各區域經濟體本身就千差萬別,這也直接促使各國在處理貿易摩擦的手段和路徑上的差異,發達國家由于龐大的經濟規模和稠密的高消費人群,對環境和資源的開發程度可想而知,發展中國家認為發達國家理所當然地主動承擔起保護環境、防治資源、能源損害的責任;而在實際貿易活動中,發達國家則以發展中國家生產、經營的技術落后為理由,限制甚至抵觸發展中國家生產的一些出口貿易產品,以期充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在發展中國家遭遇到貿易壓制的情形下,圍繞產品環保、科技和質量等一系列問題爭論的喋喋不休,并打起“貿易戰”,貿易糾紛現象頻發。但在現階段的國際貿易環境中,發達國家仍是主宰者,具備絕對的控制、管理和協調優勢與能力,發展中國家則陷于被動和從屬的困境中,在這場“貿易保護斗爭”中,首當其沖的仍是發展中國家,這其中自然包括我國的出口企業。
3.導致我國出口企業的競爭實力每況愈下。前文已經提及,我國在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方面仍有很長的道路要走,經濟、技術仍不成熟,環保生產意識不強,受到綠色貿易壁壘的尖銳挑戰,我國出口企業就會忙于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全步驟投入大量資金、成本,以期獲得更大的出口門徑,但同時,作為進口國的發達國家,對我國出口的貨物、產品會征用反補貼稅,我國企業在爭創效益方面常常被“阻截”,市場競爭的優勢也會跌于谷底。
三、綠色貿易壁壘的應對策略
1.健全國際貿易溝通機制,拓寬抵御綠色貿易壁壘的渠道。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大國,在國際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大國風范。為此,我國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與外交優勢,聯合其他發展中國家,齊心協力抵抗綠色貿易壁壘的沖擊;另一個方面,更要動員國際成員積極主動地投身于環保事物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資源的有序利用與環境的悉心維護,讓世界主流國家均明確我國主動履行國際貿易準則與環保公約,有效地調和因與發達國家的貿易往來所引致的一系列糾紛,在國際貿易中維護我國正當的經貿權益與利益。
2.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科技和技術投入,生產研發綠色產品。2007年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在轉變發展方式的同時,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之所以改變“又快又好”發展的提法,是由于黨和國家早已清醒地意識到,發展經濟必須同時兼顧資源、環境的承載力,也就是說,必須要徹底的改變粗放型的經營模式,向著集約型方向有力邁進,這也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涵。具體到貿易領域內,我國要有的放矢地發展綠色節能產業,構建綠色貿易機制,推行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不斷地與聯合國所倡導的“可持續模式”相呼應。政府要牽頭搞好綠色產業,在立足于我國產業轉型的基礎上,汲取和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的經驗做法,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環保、綠色產業之中,在實現科學發展的同時,提升我國產品的國際名聲和信任度,進而在外來貿易活動中開辟出一條嶄新的、寬闊的“綠色產品出口通道”。
3.在社會公眾中開展普及環保的教育宣傳活動,提高群眾環保意識。要徹底打破綠色貿易壁壘,離不開全民環保意識的覺醒與配合。在這期間,各地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和行政效能,在街道和社區中深入、集中地宣傳綠色生產理念和環保模式,要樹立群眾主人翁意識,想到從身邊事做起、環保先行不僅有利于為子孫后代開拓發展道路,更是對我國對外貿易所做出的貢獻。在治理重工業污染時,政府應健全環保核算體系,構建一套適合于國情的經濟分析模式,將資源的損耗與環境的污染納入到成本核算之中,逐步推行“誰污染、誰受罰”的原則,自覺規范企業負責人的環保行為;此外,政府要做好示范效應,把綠色生活方式帶給千家萬戶,加強抵制綠色貿易壁壘知識的普及與推廣,在提高群眾環保的危機意識與憂患意識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其責任意識,落實到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4.嚴格控制國外將高污染企業轉移到國內。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為了不犧牲自身的環境利益,將本國高污染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去,為此,我國要時刻提高警覺和認識,嚴格對進口產品的環境審查,對不符合環保資質的工業企業一律不準進入我國境內辦廠,以充分維持我國的大氣質量與民眾的身體健康。此外,我國地方的一些政府負責人,不能僅為盲目追求經濟增長,而不顧實際的擴大生產投資規模,而要把發展的質量、效益與速度結合起來,實現三者的有機統一,對現有的外資企業污染環境要盡早整頓解決,以便于符合我國的環保規范標準。
5.充分利用世貿規則機制,參與國際合作,維護我國企業的正當權益。我國必須充分利用世貿機制,據理力爭,與發展中國家一道開展多邊協商、談判,共同抵御綠色壁壘給我國貿易的侵襲。強化國際環保領域內的交流、溝通與協作,努力把我國出口產品的質量搞上去,并環保綠色產品的生產與研發,絕不隨意妥協。當然在遇到綠色壁壘侵襲時,我國外貿部門應當依據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等相應原則加以抗辯,借由國際環保條約中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方面的特定優惠政策,穩妥地解決綠色壁壘所引發的各種爭端。
四、結語
面對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貿易活動的諸多不利影響,我國企業要因勢利導、趨利避害,投入資金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以順應綠色環保的總趨勢,提高產品的國際名望與綜合競爭力,以便于為我國出口企業創造可觀的效益。
參考文獻:
[1]郭少東.綠色壁壘對我國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 生產力研究, 2011(04)
[2]李雅卓,溫玉.綠色壁壘環境下的我國國際貿易企業發展策略[J].中國商貿, 2011(14)
[3]吳翠霞.也談國際貿易中的惡意綠色壁壘 [J].商業時代,2012(13)
[4]耿志濤,任唯佳,劉衛軍.國際貿易綠色壁壘的法律思考[J].商場現代化, 2008(08)
[5]蔣凌燕.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16)
[6]李穎.“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貿易活動的影響[J]. 綏化學院學報,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