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 李金德
摘要本文獻綜述主要羅列了目前國內針對大學生思想狀況、動態、發展等問題提出的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觀點與大家分享與討論。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特點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縱觀近幾年這一領域的文獻,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務實功利,理想信念薄弱。正如隋麗麗、張艷君等人2010年做了一項關于“9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的研究都談到隨著不斷開放的信息資源,當代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更加理性及豐富。對網絡的依賴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他們擅長利用網絡學習、工作及生活。這些年輕人非常關注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關心社會現實問題,了解目前的主流價值觀。由于當今社會巨大生存壓力,社會復雜的利益關系影響著他們更加注重實踐能力及人際關系,在價值取向上也趨向務實性。
第二,道德觀,榮辱觀不強。龍興躍于2010年在《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發表了一篇題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分析及教育方法創新簡論》論文。他指出當代大學生雖然個體綜合素質日益提高,但思想作風行為養成不夠平衡。筆者認同這一說法。思想作風行為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體現。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有條件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大多孩子進入大學時已經具備較高的個體才藝,且呈多元化發展趨勢。但家庭常常忽視了對學生的道德觀教育,學生普遍榮辱觀不強,對一些不文明行為持無所謂甚至贊成的態度。如很多同學認為學生情侶在校園內牽手、擁抱、食堂喂飯、在外同居、婚前性行為、墮胎等反應平淡。對考試舞弊、逃課等現象習以為常。
第三,重視民主法治,有正確的政治觀,但政治參與度不高。馬永春、李潔、龍興躍等人提到當代大學生是“80后”、“90后”,成長于中國改革開放之后,切身體會并感受到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思想活躍、朝氣蓬勃、愛憎分明、時代感強是這一代人的特點。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人民的法律意識、民主觀念也在不斷加強。這一代大學生的民主和法制觀念也比其他年代的大學生要強,渴望在各方面充分維護和體現自己應有的民主及權利。
第四,心理健康度低,抗壓抗挫能力弱。龍興躍、馬永春、李潔等人都認為,當代大學生具有心理不夠成熟、處事不夠冷靜等不足,抗壓抗挫能力弱的特點。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巨變,貧富差距的擴大,各類生活方式的同步也促成大學生產生思想困惑及心理上不平衡,例如巨大的就業壓力令許多學生對前途感到迷茫。
第五,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的創新能力。隋麗麗、張艷君、馬永春、李潔等人均認為,自從高校開始實行擴招,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可以進入大學深造。正規的教育和發達、開放的媒體,使當代大學生接觸新事物,大大開闊了他們的眼界,使他們比其他前輩們見識更廣。他們別具匠心、思維開闊,適應能力強,接受能力高。他們不再墨守陳規,而是求變創新,追求打破傳統,彰顯個性。
針對以上特點,前人提出了以下幾點大學生思想教育引導對策。
第一,樹立“全員育人、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之所以將馬永春等學者的這一點擺在首位,是因為我認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絕不僅僅是輔導員、班主任或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的任務。高校是育人重地,其育人主體是校內黨政干部、教師、輔導員、班主任。要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在全面發展的視野下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以學生為本,在學習上、生活上、情感上、工作上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與引導,促進學生全面的成長。
第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組成。第二,重點做好愛國主義教育,深化民族精神教育。以“八榮八恥”貫穿于學生的日常思想教育。第三,普及公民道德教育,樹立基本道德規范。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傳統美德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
第三,注重心理咨詢和心理教育。馬永春、李潔等人認為培養健康的大學生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社會急劇變革,在身心尚未成熟之后,他們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難免產生不適應的情況,例如人際交往、學業競爭、經濟負擔等問題。就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而言,團體心理咨詢是一種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團體心理輔導可以促使大學生個體獲得新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通過團體心理咨詢,圍繞不同主題對大學生予以專項訓練,能夠幫助他們建立團體意識,學會傾聽與訴說,學會與他人分享、交流經驗,可促使大學生盡快走向成熟。
第四,重視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積極組織社會實踐,開拓課外資源,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隋麗麗、張艷君等人提到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自覺運用隱性課程理論,注重開發利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通過比較隱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無意識間獲得某種思想或經驗的教育方式。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青睞,比起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課堂灌輸為主的方式,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更為多樣化,以學生主動參與為主,更易被學生接受,這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高校應充分發揮黨團組織的優勢,著重開發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總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據當代大學生的新特點及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加強引導和教育,打破傳統,摸索出一套適用于當代大學生新特點的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1]張麗麗.建立積極心態促進心理健康[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0).
[2]羅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3]龍興躍.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分析及教育方法創新簡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