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水
摘要當前高校思想政治課處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一些突出的現實問題不斷涌現出來。為此亟需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思想政治課的應有作用發揮出來。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突出問題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1教師與教材
在教師與教材方面,當前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兩個:一是部分教師自己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抓得不夠緊,對本學科前沿領域的問題不了解。一旦遇到教材中與此相關的部分,教師無法給予學生滿意的答復。二是教師的教學方案跟不上教學改革的步伐。隨著國際和國內形勢的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在不斷改革,教材體系也做了很大調整。教師如果不能及時研究教學大綱新要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就不能完成新課程的教學目標。
鑒于以上存在的這些問題,筆者以為應該相應地建立如下激勵機制:第一,建立和完善教研室集體備課制度,以集體的能力帶動個體能力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專業課教學的一個重要不同就在于,前者面對著同樣的教學大綱和內容,每位教師都會從自身的知識背景和理論認識出發,形成對同一內容的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如果這些分散的資源能夠集中起來形成一個課程體系,那么這有利于集思廣益,提高教師對教學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以及課堂教學的精彩度。第二,積極創造各種條件活躍學術氣氛,不斷跟蹤最新的教學改革動向并展開有效的理論攻關,從外部環境方面激發教師不斷提高理論素質。在學校和院系內部,可以考慮成立經常性的教學改革會議制度,研究如何應對各種教學問題;對外延請一些相關領域的專家,舉辦一些相關的學術講座或報告會。最后,加強對專任教師的教學管理。考慮到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規律和特殊性,應該制定與之相適應的量化指標。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各地及高等學校在職務聘任、科研立項、國內外學習進修和物質待遇等方面要充分考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工作的特點,在政策上予以扶持。要落實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人員編制、經費投入和教學科研條件,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①具體來說,在對教師的考核和職稱晉升方面,把教學而不是科研作為主要指標;并且強化有經驗的同行和學生構成的綜合評議體系,不宜實行學生評教一票否決制。而且這些指標不宜和專業課教學雷同。
2學生
當前在我國高校大學生中間普遍存在著對思想政治課的輕視心理,缺乏學習的熱情。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三個。第一,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從而學習目的不明確。很多學生只重視專業課和一些他們認為時效性很強的課,思想政治課被認為是毫無用處。學生只是應付這門課的考試,不愿把這門課學精。第二,一些學生確實存在著政治信仰的誤區,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一些錯誤的看法,這使他們對這門課也產生抵觸心理。第三,當代大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增強,價值觀念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在很多大學生身上出現了信仰的缺失、價值尺度的混亂和精神層面的迷茫。
正如李衛紅同志指出的那樣,“正反經驗證明:智育搞不好就出次品,德育搞不好就出廢品。”②建立健全各種激勵機制,全方位調動起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課教育的當務之急。第一,注重“思想激勵”,采取各種措施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熱情。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加強課堂教學的可理解性;加強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環節的建設,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感性認識;及時跟蹤國際國內的重大局勢的變化,用思想政治課的觀點和方法分專題做一些講座,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焦點問題有理性的認識,而且對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原理也會加深理解。
第二,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激勵大學生,提高他們對思想政治課的認同程度。思想政治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身就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教師應該自覺地把這些歷史經驗貫穿到基本原理課教學中,用勿庸置疑的歷史經驗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生動實踐增強基本原理的說服力;在實踐教學環節,學校應該定期組織一些參觀活動,加強對大學生的歷史革命傳統教育,為基本原理課教學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
第三,用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偉大實踐激勵大學生,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現實針對性和有效度。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成就舉世矚目,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動教材,因而更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共鳴。教師可以用一些關于改革開放成就的生動實例打動學生,增強抽象原理的說服力。另一方面,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也遺留下很多現實問題尚未解決。教師應該對這些問題有深刻認識,并結合教材傳達給學生,引發他們的思考。思想政治課本身也不是僵死不變的,它也在不斷應對時代提出的問題而不斷作出適應性調整。
3教與學之間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很多問題,當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教師或學生方面,而是存在于教與學的關系中。核心問題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不夠,不能實現教學相長。第一,在學生方面,學生在課上或課下不愿意和教師交流,不管是否聽懂都不聞不問。第二,就教學方法而言,現在的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以聽講為主,這嚴重割裂了教與學的互動關系。
面對這些問題,課堂教學的方式與內容的安排應該作出必要調整,要改變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教學局面,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主體性。教師不能光顧著講,還要看學生的反映;學生也不能光顧著聽,必要時對教學內容應表達疑問與不解,并要求教師給予答復。教師與學生可以一起觀看聲像資料,并結合教學內容展開討論。在一些重點和難點章節,教師應該專門留出一些時間來答疑。總之,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學生要對教師的講解作出積極反應從而反過來激發教師的上課熱情,這樣就能形成教師與學生互相激勵的課堂教學局面。其次,改革課程考核辦法,采取靈活多樣的綜合評議體系。可以把一些考核環節放在課堂上,對那些在課堂上積極發言或質疑的同學給與平時成績獎勵;每學期就教學內容和時事熱點擬幾個題目,要求學生從中選題,完成2~3篇作業并由教師打分,記入期末成績。最后,組織得力的實踐教學環節。良性的教學互動,不僅有賴于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努力,而且也有賴于實踐教學的成功開展。可以依托學校的某些實踐教學基地,制訂定期的實踐教學計劃,把實踐教學落到實處;敦促教師認真組織實踐教學環節,密切它與課堂教學的密切聯系,以實踐教學促進課堂教學,激發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和研究熱情。
注釋
①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年5號文件.
②李衛紅.統一思想、明確任務、扎實工作,高質量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方案.教學與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