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
摘 要:農產品交易模式依其激勵強度、權力控制以及績效特性等條件可以區分為市場型、混合型以及等級制三種類型。不確定性影響農產品產地交易模式的選擇。不確定性程度越小,越宜采用市場交易模式;不確定性程度越大,越宜采用等級制交易模式;不確定性程度介于中間時,宜采用混合型交易模式。
關鍵詞:農產品市場;契約安排;交易模式;不確定性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6-0115-02
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交易的目的是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商品最終為消費者所接受,這一過程需借助于一定的交易方式來完成。因此,交易方式是實現資源和商品所有權轉移的重要手段,對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仔細觀察農產品交易市場,會發現交易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現象,這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體現。一般而言,無論是市場交易,還是組織內交易都是要花成本的。由于交易費用的存在,人們就會選擇不同的契約安排來完成各自的交易。交易方式是契約安排的具體表現,契約安排可能受任何微小條件變動而有所差異。正是在這意義上說,組織內交易與市場交易只不過是不同的契約安排,契約安排不同,交易方式殊異。而且,所有契約安排可以按照科層級數多少連續排列,并由此組織各種各樣的交易方式。選擇和采用符合自身經濟要求的交易方式,是降低交易費用,縮短交易時間和交易空間,達到經濟、有效交易目的的重要途徑。
一、農產品流通市場交易模式的劃分與特性比較
包園:包園是一種典型的現貨市場,指作物在接近成熟階段尋求出售的行為,買主通常是專門從事特定作物收購的販運商。農戶與買主通常在田邊進行買賣的議價,田園邊的議價主要是對作物的數量與品質進行評估,買主會依據最近市場的行情進行估價。農戶如果不滿意可以進行討價還價,若最終仍無法達成一致的價格協議,雙方都可以再另尋交易對象。依契約法精神,其實這種契約最接近古典契約法完全契約的精神,因此可以推斷包園屬于典型的市場型交易模式。
訂單:該制度又稱為合同農業或契約農業,表現形式主要是“公司+農戶”及其他衍生型態。它主要是指農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按照與客戶(農產品購買者)簽訂的合同組織安排生產的一種農業產銷形式。通過合同形式把產銷雙方的利益關系緊密聯結起來,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按照合同的規定,完成生產經營中產銷活動的全過程。其實質就是通過訂單的形式把市場需求反映出來,引導農戶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生產。
承租返包:該制度就是將土地在原承包關系不變的前提下,由農戶把土地經營權按一定的租金(或按平均畝產折價)返租給村委會,再由村委會通過完善一定的基礎設施后,按合理的經營規模和方式倒包給企業,企業再自行雇用農民從事種植耕作,并根據企業自身的經營渠道進行產品銷售。這種交易特性符合關系性交易,因此可以推斷承租返包屬于典型的等級制交易模式。
自產自銷:與人類原是交易方式最為接近的型態就是小規模的自產自銷,交易地點多在產地附近的集貿市場。自產自銷的農戶可能種植單一或多種作物,在其他農戶將種植作物以其他方式出售時,自產自銷的農戶則將其種植作物送到附近集貿市場的攤位自行銷售。自產自銷的剩余所有收益都屬于農戶自己所有,因此具有相當高的生產激勵機制。家庭式自產自銷基本上是將所有權整合在一個共同的決策者身上,在組織工具與績效特性上具有雙重優勢。但由于其自身經營規模太小,無法享受市場機制中規模經濟與專業分工帶來的好處。
二、不確定性對交易模式選擇的影響
下面就從節省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不同程度的不確定性下,各種交易模式的交易效率。
市場交易模式:該模式的最大特性就是具備完全的激勵機制。在不確定性程度較小的情況下,交易雙方只要依據各自的經驗就能輕易分辨出交易農產品的特質,或是不必支付較多成本獲取相關交易信息;同時,由于不確定性程度較低,引發道德風險的可能性也相對降低。所以當不確定性程度較低時,市場型交易模式由于具備較高的激勵機制,因此是最有效的交易方式。包園就是一種典型的市場型現貨交易,采用包園交易的農產品一般在作物采收前,比較容易測量其產量、品質的階段。交易雙方關系獨立,都具備較高的激勵機制,假如一方不滿交易條件,可以很容易選擇其他交易方式。
等級制交易模式:當產品特質越復雜,不確定性程度越高,事前的交易信息測度越可能發生偏差,在事后也越容易發生道德風險。因此,在不確定性程度越大的情況下,交易雙方為了保證交易的順利進行,將會投入建立等級制的成本,采用更強控制能力的工具來確保交易的進行。此時,交易的激勵機制將相對受到抑制或減弱,交易的運作不再是自發性調適,而是依賴于合作式調適。承租返包交易方式就是一種標準的等級制交易模式。當交易的不確定性越大,就越有可能發生交易對手的違約、背叛或事后的討價還價等道德風險,企業就也越有可能進行一體化,自己雇用農戶來進行耕作以免除貨源被勒索的風險。
混合型交易模式:市場具有最好的激勵機制,通過價格機制就可實現自發性適應的效率;而等級制的建立與運作又必須付出管理費用。所以,一般交易除非是不確定性程度極大,否則不會犧牲市場激勵又付出管理費用。也就是說,在不確定性程度增加的情況下,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選擇等級制的交易模式。訂單交易就是一種典型的混合型交易模式,在遇到不確定性時,交易雙方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權力控制,但為了保障交易的進行,以簽訂收購契約確保產品交易數量、等級及其價格。訂單交易的訂價標準基本上仍以作物數量和品質,通過剩余索取權的賦予能使農戶保留一定程度的生產激勵機制;另外,通過訂單簽訂的條件來增進買方的權力控制。
三、研究結論
市場交易模式激勵機制與自發性調適能力最強,而權力控制與合作性調適能力則最弱;等級制交易模式激勵機制與自發性調適能力最弱,而權力控制與合作性調適能力則最強;混合型交易模式激勵機制、自發性調適能力、權力控制、合作性調適能力均居市場型交易模式和等級制交易模式之間;特殊等級制交易模式激勵機制、自發性調適能力、權力控制、合作性調適能力都非常高,但喪失了規模經濟與分工帶來的好處。由于道德風險等機會主義的存在,不確定性影響農產品產地交易模式的選擇。市場型、混合型以及等級制三種交易模式由于具備不同的組織工具和績效特性,在對抗道德風險問題上將產生不同的效率。當不確定性較低時,代表激勵機制及自發性調適能力較高的市場將是相對最優的交易模式;當不確定性較高時,代表權力控制和合作性調適能力較高的等級制將是相對最優的交易模式;當不確定性中等時,代表激勵機制、自發性調適能力、權力控制以及合作性調適均為中等的混合型將是相對最優的交易模式。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