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磊
摘 要:洱源縣是大理州旅游二次創業的試點地區,科學合理的開發洱源西湖旅游資源對洱源縣乃至大理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實地調研,在對西湖旅游區發展現狀分析、旅游資源評價以及旅游資源地域競合分析的基礎之上,對洱源西湖旅游資源開發策略。
關鍵詞:洱源西湖;旅游資源評價;開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6-0182-02 一、西湖旅游區旅游發展現狀
洱源西湖旅游區,是國家濕地公園,國家AAA級景區。現在由大理海之源西湖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經營。自2005年起一直至今,公司一直處于開發與建設中,目前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具備吃、住、行、游、購、娛的條件。2007年批量接待游客以來,日接待游客近1 000人次。2010年日接待團隊、散客能力達2 000人(次)以上,在保障客源的情況下,按綜合收費(包括二次消費)人均80元計算,年綜合銷售收入預計可達5 280萬元,包括帶動相關產業的收入預期將達億元以上,稅收預計可達316.8萬元;可實現利潤422.4萬元;可安排500人就業;可帶動農戶或經營戶1 000戶。但是,目前洱源西湖旅游產品的開發較為單一,不能夠體現洱源西湖的魅力與特色,同時,還存在著大量的環境污染問題,對拉動社區居民致富未起到明顯作用等。隨著洱源西湖被評為國家濕地公園,洱源西湖旅游區的開發會以一個更高的標準去衡量。
二、旅游資源評價
1.山清水秀、物種繁多。西湖位于蒼山十九峰第一峰云弄峰腳下,云弄峰生長著常綠樹種和灌木,清秀而不妖艷;延綿的山體猶如優美的線條,雄偉而不突兀。來自蒼山的涓涓細流在西湖匯聚,其水清可見底。泛舟湖上,青草柔波令人流連忘返。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眾多的物種,這里品種繁多的魚類,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紫水雞。還有一種鳥類,因體型小且長的像葫蘆,所以當地人稱之為“葫蘆鳥”,這種鳥時而悠閑的浮于水上,時而飛馳于水面之上,時而消逝于水中捕魚,各種姿態,讓你感悟大自然之奇特。
2.湖中有島、島中有村。洱源西湖中共有七島,其中有六個島面積較大,上面分布著六個村子,故有“六村七島”之稱。第七個島被稱為菜島,是由許多零星的小島組成,是當地居民主要的農業用地。小船是村民主要的交通工具,日間村民劃著小船去勞作,此情此景真可謂 “東方鄉村威尼斯”。
3.自然山水、白族風情、溫泉完美組合。洱源西湖不僅自然山水自然豐富,湖中島長期生活著大量的白族居民,形成一種自然生態系統與人工生態系統交叉重疊完美融合的特色。此外,西湖旅游度假區還擁有大量的溫泉旅游資源,與山水旅游資源、民俗旅游資源相互組合,形成休閑度假旅游勝地。
三、旅游資源的地域競合分析及對策
(一)旅游資源的地域競爭現狀及對策
1.與拉市海國家濕地公園的競爭現狀與對策。拉市海位于麗江縣城西面10公里處的拉市壩中部,是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自然保護區。區內共有鳥類57種,每年來此越冬的鳥類有3萬只左右,其中特有珍稀瀕危鳥類9種,是觀鳥的極佳勝地;另外拉市海邊山清水秀,各種泉水匯集成潭,清澈見底;并且擁有獨特的拉市海美食以及納西民族風情,因而被稱為麗江旅游的第一站。拉市海距洱源西湖大約120km的旅程,乘車約一個半小時,由于區位的相鄰性以及自然資源的劣勢性,決定了拉市海與洱源西湖構成了激烈的競爭關系。特別是麗江古城的緣故,使拉市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為此,西湖旅游資源的開發應突出自身特色,走既競爭又合作的雙贏之路。
2.與騰沖溫泉的競爭現狀與對策。騰沖溫泉位于中國云南省騰沖縣境內。泉區自然景觀獨特,以奇異而壯觀的火山地貌和遍地熱泉著稱于世,自古以來就有“一泓熱海”的美稱。其溫泉資源無論從質量上還是從數量上都要優于西湖溫泉。但是其地理區位相對偏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西湖溫泉的競爭力度。洱源西湖溫泉位于214國道以及大麗公路沿線,交通便捷,并且處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交通要道,是滇西北旅游圈的重要節點。因此,西湖旅游度假區應積極利用這一優勢,對內做好旅游產品的開發以及旅游環境和配套設施的改善,對外積極做好品牌宣傳,形成一種先入為主的競爭優勢。
3.與滇西北湖泊旅游資源競爭現狀與分析。洱源西湖旅游度假區的主要競爭對象有麗江拉市海——以觀鳥和納西文化為特色、納帕海——以森林、草甸、黑頸鶴以及藏族文化為特色、碧塔海——以動物觀賞和藏族風貌為特色、瀘沽湖——以高原湖泊風貌和摩梭女兒風情為特色、程海湖——以環湖自駕游為特色(近年來,永勝縣委、縣政府作出了西北岸作為旅游景區,東岸的海腰一線作為休閑度假區的程海湖旅游開發規劃)。
這些湖泊旅游景點雖然在資源品質上以及市場知名度上都優于洱源西湖,但其多處在滇西北地區,一方面地理區位不如洱源西湖,另一方面洱源西湖也是滇西北湖泊型旅游的必經之地。同時通過總結以上旅游資源可知,當地傳統文化在其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對洱源西湖來說,在抓住地理區位優勢的同時,打出白族文化特色,以“不同的水域風光、異樣的人文風情”為競爭口號,以“白族水域風情”為特色進行營銷,變“過客”為“常客”。
(二)旅游資源的地域合作現狀及對策
從旅游資源的互補性及共生性角度來講,與洱源西湖存在合作的旅游資源主要是大理地熱國。大理地熱國是洱源縣早期旅游對外宣傳的主要旅游形象,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對于這種存在差異性和一定知名度單體旅游資源,可以構建互補的旅游產品群,進行聯合促銷,在生態環境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區域旅游合作,以求得旅游效益的最大化。
四、旅游資源開發策略
(一)突出特色,打好“休閑”牌
旅游是關聯性非常強的產業,對于旅游產品的開發,既要滿足市場的需求,又要突出自身特色。西湖旅游度假區旅游資源豐富,將這種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的關鍵在于開發富有特色性的旅游產品。與其他國家濕地公園相比,洱源西湖最大的特點在于島、水與人文的組合。體現在“湖中有島、島中有村”的和諧畫面,體現在獨特的白族傳統文化與豐富的溫泉旅游資源。基于以上特色努力打造出高品位、別具一格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
(二)塑造精品,打好“體驗”牌
西湖旅游度假區不但擁有良好的自然風貌,并且還擁有高品質的冷水資源和熱水資源,對西湖旅游產品的開發應重點發揮這一優勢,塑造水上體驗精品和溫泉體驗精品。所謂“仁者愛山,智者樂水”,西湖是仁者與智者的天堂。立一座木屋與西湖之上;建一座田園于湖島之中。現代且包含品位,傳統又不失高雅。給游客塑造一種人與自然完美接觸的休閑度假天堂。對于溫泉體驗精品的塑造,除了對溫泉周圍環境的塑造以及溫泉產品種類的開發外,更需要塑立溫泉體驗文化。使游客在泡溫泉的過程中體驗到“泡心情”、“泡感情”、“泡健康”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可以與白族茶文化進行結合等等。
(三)深度挖掘,打好“文化”牌
旅游的本質是一種對異域文化的體驗和交流。位于麗江的拉市海國家濕地公園,不僅注重對茶馬古道文化的挖掘,而且讓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體驗納西文化的獨特風情,例如納西族特色飲食、納西歌曲等等。
洱源西湖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內,西湖六村七島以及周邊地區長期生活有大量的白族居民,西湖旅游產品的開發應注重對白族文化的深度挖掘,尤其對白族特色飲食文化和白族特色節慶文化的挖掘。
1.挖掘白族特色飲食文化。白族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由于地理、氣候、物產、風俗等原因,白族飲食文化比起其他少數民族來說,無論是烹飪方法、食用禮儀、口味特點等方面都非常具有特色。在白族的飲食習俗中,具有民族特色的菜品主要有:生皮、海水煮海魚、乳扇、粑粑以及各種梅。此外,白族三道茶也獨具特色。具有“頭苦、二甘、三回味”的特點。
2.挖掘白族特色節慶文化。節慶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著民族社會、歷史的發展軌跡。因此,可以結合節慶活動,讓游客充分體驗白族文化的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并且節慶活動具有很強的參與性和體驗性。有助于提升西湖的旅游吸引力。白族的節日按節慶目的分類,可分為宗教性、祭祖性和生產生活性三種。主要有朝山會、本主節、火把節、栽秧會等。西湖旅游度假區在深度挖掘傳統節慶文化元素的基礎上,舉辦一些富有白族特色的節慶活動,例如以紀念白潔圣妃為目的的節日。
(四)注重整體效益,打好“合作”牌
對西湖旅游景區內部而言,要注重各旅游資源的整合。既自然山水、民族文化以及溫泉旅游資源的整合。使景區內容更加的豐富多彩。同時注重與洱源縣其他旅游資源的合作,尤其是與大理地熱國的開發合作,使之形成優勢疊加效應。從大理州區域旅游的角度來看,要注重同大理州內其他旅游資源合作。形成一條或多條特色旅游線路。走區域旅游合作共贏之路。
參考文獻:
[1] 洱源縣地方志編撰委員會.洱源年鑒[K],201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家督檢驗檢疫總局.旅游規劃通則(GB/T 18971-2003)[S],2003-02-24.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