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月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一方面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另一方面也出現了“房奴”、“車奴”等一系列與現代文明相悖的現象。馬爾庫塞的著作《單向度的人》一書從社會意識形態角度對發達工業社會的單面性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其中的關于技術異化、單向度等理論有助于我們從哲學層面上理解現代社會的人們何以成“奴”,對中國當今社會的長遠發展具有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房奴”;單向度;異化;反思
中圖分類號:B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6-0206-03
一、中國社會的“房奴”現象
“房奴”意思為房屋的奴隸。“房奴”是指城鎮居民抵押貸款購房,在生命黃金時期中的二十至三十年,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50%甚至更高的比例償還貸款本息,從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長期壓力,影響正常消費。購房影響到自己教育支出、醫藥費支出和撫養老人等,使得家庭生活質量下降,甚至讓人感到奴役般的壓抑。
現如今“房奴”這個名詞已經越來越成為我們社會所共同關注的熱點。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人對家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西方人,中國自古以來就對家非常重視,“欲治其國者,先治其家”,可見家的概念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有了房子才可以稱作有一個完整的家,所以中國人對房子有著非常濃烈的渴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較之舊社會的中國,可以說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人們耗盡一生的積蓄卻買不起房子,越來越多的人成了“房奴”,買房的壓力使得人感到受到房子的奴役。
雖然擺脫了居無定所的窘迫局面,但是“房奴”也承受著“一天不工作,就會被世界拋棄”的精神重壓,生活質量大為下降。在“商品拜物教”的誘惑下,大眾失去了人性和靈魂卻全然不覺,把物質需求看作自己真實和唯一的需要,房子是一個物品,雖然它對人很重要,但是它仍然只是個物品,人們制造了房子,卻要被房子所奴役。人們失去了個人自由和精神的解放,當今我們國家建設和諧社會,不僅要在物質上滿足人們的需要,更要在精神上滿足人們的需要。中國現在所處的歷史方位與馬爾庫塞分析批判的商品經濟社會中的一些重要問題有著相似的背景,面臨著相似的問題。如何借鑒資本主義經驗教訓使得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并促進人的自由和全面的發展成為我們當代人應該關注和反思的問題。
二、單向度的人
馬爾庫塞是法蘭克福學派最為知名的激進哲人,他的《單向度的人》這本書以哲學的高度剖析了西方發達工業社會中“物質豐富、精神痛苦、人性喪失、社會畸形”的病態現象。“單向度”一詞,確切的說是指“肯定性單向度”。
(一)寫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獲得了穩定的發展機會,馬爾庫塞寫作這本書正值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剛剛經歷以電子技術為先導的工業革命,這場革命給西方社會帶來了很大的變化,由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生產生活各個領域的應用,生產力獲得空前的發展,社會獲得長足的進展,人們的生活條件和勞動條件得到空前的改善,但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更加安逸和舒適的同時,也淪為商品需要的奴隸。在這種背景下,馬爾庫塞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展開了研究。
(二)主要內容
馬爾庫塞認為在當代歷史條件下,科學技術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控制的新型形式,在這個新的形式的控制下,整個社會成為單向度的社會,個人成為單向度的人,進行著單向度的思維,因此,科技成為一種意識形態和統治人,奴役人的工具。“單向度”的涵義是:發達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是雙向度的社會,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是有差別的,因此個人可以合理地批判地改變自己的需求。而現代文明的各方面都是“單向度”的,即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性的原則,人們內心的批判性、超越性思想受到抑制,從而成為統治制度的消極工具。
1.政治領域的單向度。政治的單向度表現為對立派別明顯的一致和趨同,更重要的是表現在于新的技術工作世界強行削弱 了工人階級的否定地位,無產階級和其他政治反對派一道被資本主義制度同化了,深層次的不合理性和矛盾被掩蓋在表面的合理性中,發達工業文明的奴隸是受到抬舉的奴隸,但他們畢竟是奴隸。因為是否是奴隸,是由人作為一種單純的工具,人淪為物的狀況來決定的。作為一種工具、一種物而存在,是奴役狀態的純粹形式。
2.生活領域的單向度。發達工業社會使人的生活方式同化起來,即使是下層的人也可以和上層的人一樣享受同樣的電視節目,漫游同樣的風景勝地。由于生活方式的同化,由于大家都“分享制度的好處”,以往那種在自由和平等名義下提出抗議的生活基礎也就不復存在了。不同階層生活方式的同化正是控制的新的形式,它把不合理性寓于合理性之中。
3.思想文化領域的單向度。高層文化不斷與現實同化,人的思想順從于人的社會行為,不再具有否定與超越的意義,批判理性被技術合理性所代替。高層文化與現實的“間距”被克服,早期資本主義文學中那些反叛的角色現在已被征服。理想本是超越現實的東西,不再想象另一種生活方式就不再有理想,或者說理想已被現實所超越、同一。從思想領域看,實證主義、分析哲學的流行也標志著單向度思考方式、單向度哲學的勝利,現代哲學變為肯定性思想。
4.人的單向度。在西方發達工業社會,人們正享受著需求得到滿足所帶來的幸福,然而,這種需要只是“虛假的需求”發達工業社會正是通過制造和滿足這種“虛假需求”,控制人們的意識,支配人們的生活,人們喪失了合理地批判社會現實的能力,舒舒服服地成為工業文明的奴隸,成為屈從社會政治需要而又麻木的自感幸福的“單向度的人”。
三、技術異化下的“房奴”現象
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理論對工業進程不斷加快,現代化不斷深入的中國有著很大的借鑒價值,其中最可以說明“房奴”問題的就是技術異化的理論。
異化概念是一個歷史概念,應該動態的考察它,“異化”在德國古典哲學中被提到哲學的高度。黑格爾把存在的一切都歸結為“自我意識”,把異化也歸結為“自我意識”的異化,他的異化理論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歷史局限。隨后,資本主義對工人階級的控制手段發生了從意識形態控制到生產資料控制再到技術控制的變化,異化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時期表現為勞動異化,和技術異化兩種形態。馬克思的勞動異化主要從生產關系方面問題,側重于政治和經濟批判。馬爾庫塞的技術異化主要從生產力方面看問題,側重于意識形態和文化批判。
馬爾庫塞認為,隨著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物質財富日益豐富,強迫工人去消費勞動產品,工人成了消費產品的奴隸。他提出了虛假需要的理論,認為為了特定的社會利益而從外部強加在個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艱辛、侵略、痛苦和非正義永恒化的需要是“虛假的”需要。真實的需要和虛假的需要這一問題必須有一切處于自治狀態下的個人來回答。而事實是工人和產品的關系是一種強制性的消費關系,工人受到消費品的壓抑沒有真正選擇的自由,在強迫性的消費過程中完全處于一種被奴役的地位,完全受到自己創造出的產品的支配,是自己創造出的產品的奴隸。
“房奴”現象的產生,可以說是技術異化的產物,人們制造房子,房子只是一個物品,卻成了反對異己的力量,反過來奴役人,壓迫人。而房子本身是每個人生存的基本的需求,但是房價卻大大超過了正常人的經濟可以承受的能力,人們無法得到需要和滿足,這樣的需要具有社會的內容和功能,它們取決于個人所無法控制的外力,這些需要的發展和滿足是受外界支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房奴”等一系列現象是中國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的問題,它是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一個階段。一定的結果是由一定的原因造成的,由于商品被推到了一個極高的位置,人們對有些商品的需求及渴望已經到了一種畸形的程度,成了商品拜物教,房子就是當下中國拜物教的教主,它讓太多的中國人付出了過多的代價。這是區別于奴隸社會的一種現代社會的奴役,不只是身體的奴役,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奴役。
中國已經進入到了工業社會,在利用科學技術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方面和西方社會沒有本質的差別,筆者認為科學技術本身是個中性詞,沒有褒貶,所以不能一概否定,科學技術作為促進近代文明發展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馬爾庫塞只是在批判科學技術被當作社會控制的一種新的形式,造成了極權主義,壓抑了人和社會的否定性的向度,并沒有否定科技本身。但技術只能作為一種手段,而非目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這種狀況造成了技術萬能的錯覺,應該合理的利用科學技術趨利避害,為人類造福。
四、“房奴”現象的哲學反思
“房奴”現象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產物,關于現代化,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是社會歷史性的進步,但隨之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我們應該理性地對待它,不能一刀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發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現代化。馬克思主義認為,判斷一種文明社會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健康,最根本的還是看它是否具有歷史必然性,是否具有歷史合理性,如果喪失了這兩者,則必然會是病態的,現代化進程是符合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雖然存在問題,但是在曲折中不斷前進的。
和諧是當下流行的一個詞,大到和諧社會,小到和諧社區,和諧校園。筆者認為應該理性的理解和諧,和諧是包涵肯定性和否定性的,和諧社會需要肯定的聲音,更需要否定性的、批判性的聲音,這就是馬爾庫塞所反對的單向度的理論。社會、思想、人都包涵有兩個向度,如果喪失了對立性的向度,社會將失去它的活力。所以和諧的內涵是包涵否定性的和諧。用思想引領時代,站在哲學的高度對這些現象進行反思,發出批判性的否定性的聲音。
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雖然有其不足之處,但對我們來說仍有現實的借鑒意義,發達資本主義社會雖然有著空前的技術進步和物質文明,卻不是一個健全的社會,其單面性表現在整個社會盛行拜金主義風氣,人成了物的奴隸。中國正處于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前車之覆,應該成為我們的后車之鑒,我們既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努力發展 經濟,也要推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包括精神文明建設、政治體制改革、民主與法制的健全等。中國正處在并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的異化現象不可能完全消失,對人性的壓抑甚至扭曲的不合理現象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所以中國應該更注重研究人的問題,注重人文關懷。從個人角度來講,追求正當的物質利益是應當的,但如果物欲膨脹,不注重道德自律、人格修養,必將使人淪為物的奴隸。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是幸福的,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讓人們感受到了幸福,但這種幸福是不完全,不徹底的,個人自由和精神的解放還有待追求。不要做“房奴”,要做自己的主人,要促進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關注人,發展人,使人成其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每個人也要爭取做個雙向度的人,具有批判性的否定性的思維,不被物所奴役,爭取個人自由和精神解放。如果整個社會以及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朝著雙向度的方向努力,那么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每個人才能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張艷濤.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閾中的“中國問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4]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 陳學明.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當代人的生活取向[J].復旦學報,2000,(2).[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