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摘 要:礦井水水量在今后很長一個時間段內產量是逐年增加的,煤炭行業的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為節約水資源、緩解礦區用水緊張和緩解,提出了礦井水資源化管理和市場化運作的方法,并指出了存在問題。
關鍵詞:礦井水;資源化管理;市場化運作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6-0211-02
針對礦區缺水現狀,許多礦區尤其是西北部重點礦區,加大了對礦井水綜合利用的投資力度,加快了處理利用進度,充分認識到推進礦井水資源化和市場化,是節約水資源、解決礦區缺水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對于緩解礦區供水緊張局面意義重大,是煤礦實現清潔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煤炭行業用水發展趨勢
近十年來,絕大多數煤炭企業集團打破了行業、產業界限,大力興辦高耗水的火電、焦炭、煤制油、煤制氣等產業。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全國煤炭企業辦電廠火電裝機達到8 000萬千瓦以上,加之其他高耗水行業,初步估算年用水量增加6億噸以上,在煤炭企業產業鏈向下游延伸的同時,以四大用煤行業為主體的共16個行業開始投資進入與煤相關的產業,目前已進入14個大型煤炭基地投資興辦煤礦、坑口電廠、煤化工等產業,生產規模十分可觀,僅煤礦生產能力就達8億噸以上,這樣耗水量也將大增,解決煤炭礦區生產、生活用水已成為當前重大的戰略問題之一。
二、礦井水資源化管理
礦井水資源化管理是為了達到既定目標而實施的綜合措施,以科學合理和最優的決策來滿足既定應用目標,或使目標達到最優值。
1.礦井水資源量變化。中國礦井水分布極不均勻,一般規律是東、南部地區涌水量大,西、北部地區礦井水涌水量小;雨季比非雨季涌水量大;深部開采比淺部開采涌水量大。多年的實測數據表明,礦井水在開采過程中排放量一般相對穩定,作為水資源在數量上是有保障的。隨著中國煤炭總產量的增加,礦井水總產生量是增加的。到2015年規劃煤炭產量38億噸,到時礦井水排放量將達到70億噸左右,比2010年多9億噸左右,總之,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礦井水的產生量是逐年增加的。
2.礦井水資源化管理的方法。礦井水經過適當處理后加以綜合利用,即稱之為“礦井水資源化”。礦井水資源化管理是政策性強,牽涉面廣的系統工程,管理方法很多,重點要抓好以下幾點:(1)法律方法。就是制定并執行各種有利于礦井水資源化管理的法律法規,以調整和約束礦井水資源化管理過程中產生的多種社會關系和活動。中國礦井水資源的時空和地區分布極不均勻,一些礦區礦井水資源豐富,一些礦區礦井水涌水量少。另外,隨著煤炭行業的持續發展,礦井水污染、糾紛現象也時有發生。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礦井水資源化的應用,需要制定專門針對礦井水資源化應用的法律法規,增強各級管理系統的穩定性,促進各級管理系統的有序運行和可持續發展。(2)行政方法。是指依據行政組織或者行政機構的權威,在遵從和貫徹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基礎上,為達到礦井水資源化管理的目的而采取的各種政策等行政性措施。行政方法帶有一定的強制性,是實現礦井水資源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國家的法律法規在不同地區結合當地具體情況予以實施的有效方法。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都應明確并協調好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責權關系,明確礦井水資源化管理的扶持政策和標準,確保礦井水資源化目標的實現。(3)市場方法。需要發揮市場在優化配置礦井水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逐步建立礦井水應用交易市場,通過市場的調節實現礦井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應擴大市場模式的運用空間,建立明確的水權制度。可以按照用途將礦井水劃分為生活用水、生產用水、漁業用水、農業用水、林業用水、景觀用水等個方面,將傳統的礦井水資源計劃分配權益轉變為可以交易的市場水權,投放到礦井水應用交易市場,從而促進礦井水資源化管理的順利推進。(4)技術方法。是指通過現代的科學技術對礦井水資源的合理規劃、開采、保護、處置、利用進行統一協調。加大礦井水資源化應用的技術攻關和科學研究力度,注重專業人才的培訓,配備專職的技術管理人才。
3.存在問題。目前,中國礦井水資源化管理處于較低的水平,管理效率低下,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1)管理水平落后,未形成有效的市場。雖然中國礦井水資源豐富,但其資源化應用程度卻不理想,存在著很大的浪費。這表明,中國的礦井水資源的管理還是處于比較落后的水平。礦井水作為一種自然資源,有著其使用價值,經過處理和輸送的礦井水,更可以成為一種商品。因此,礦井水資源應納入商品管理體系中,遵守價值規律,中國水價較低,平均用水費用低于其成本費用,礦井水資源化管理尚未完全納入市場經濟的管理范疇,市場調節手段薄弱。(2)管理體制不完善。國家各相關部門職能既分割又交叉,嚴重影響了礦井水的應用。從機構設置的協調性來看,在國家一級缺乏礦井水應用協調機構,導致各部門在制定有關政策時,不能綜合考慮礦井水的應用,同樣在地方政府也缺乏有效的協調機構,這樣就導致管理體制缺位。(3)相關的法律不完善。目前中國尚缺乏專門針對礦井水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對于各部門制定的有關礦井水資源化管理法規,由于缺乏綜合性考慮,從而在總體上不能形成協調一致的規范體系。
三、礦井水市場化運作
中國已經從計劃經濟轉型到市場經濟,市場化是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新型管理方法。近幾年來,由于煤礦企業產業鏈的延伸,在對礦井水資源化管理后,礦井水資源化應用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利用規模也在逐漸增加。
1.市場化運作的思路。礦井水市場化運作,必須堅持統籌規劃和分步實施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重點突出相結合;政策引導與市場導向相結合;技術創新與科學管理相結合。鼓勵水資源缺乏而煤炭資源豐富地區與附近水資源豐富而煤炭資源短缺的地區,進行產業協調,將此前的“調水”為“輸煤”,以期實現水、煤資源跨區域優化組合。
2.市場化運作的方法。推進中國礦井水應用市場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從市場需求出發,構建有效的市場化競爭機制。市場經濟是以市場引導生產,任何一種產品生產或產業形成后,沒有市場就實現不了價值,達不到價值的增值目的。市場對礦井水生產具有巨大的牽動作用,因此必須要建設好市場,發揮市場在集散、流轉、輻射功能方面的作用,推動礦井水向深層開發,向規模優勢方向發展。推進礦井水的市場化,必須根據市場需求作為導向。市場需求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最大最直接動力,市場需求結構變化則是產業結構變化的原動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種產業能不能迅速形成并發展壯大,關鍵在于其產品的市場前景和市場占有的能力。(2)鼓勵企業與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礦井水市場化。礦井水應用市場化,首先要變革觀念,要由封閉轉向完全開放,由管理型轉向服務型,由微觀實物型轉型向宏觀調控型,政府要重點履行市場監管職能。通過一系列的政策鼓勵企業與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礦井水市場化應用,將礦井水資源的供給建立在市場機制上。(3)發揮政府在礦井水市場化中的控制作用。實行礦井水應用市場化,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政府作為管理者,要發揮積極作用。首先,政府要盡快建立和完善礦井水市場化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并組織好實施。要為礦井水市場化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環境,確保各項工作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科學。其次,由于某些煤礦企業的礦井水應用具有成本高、非盈利等特點,政府必須對其進行財政補貼。再次,以是否有利于礦井水應用市場化健康有序發展為標準,來激勵和約束各方的行為。(4)實施人才戰略,提高市場競爭力。人才是衡量一個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的關鍵指標,是企業的重要資源。礦井水市場化健康推進,要求煤炭企業要充分重視人才,實施人才戰略。實施好人才戰略,是礦井水市場化有序開展、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證。(5)循序漸進,由淺層次市場化到深層次市場化發展。礦井水的市場化進程,要循序漸進,由開始的根據市場需求提供水產品的淺層次市場化,往引導市場對水產品的需求的深層次市場化逐步發展。開發各種層次的水產品,除工業農業等用水需求外,還要開發其他市場需求的水產品和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精水產品,從開始的適應市場,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到領先市場,再到引導市場。
3.存在問題。對于礦井水市場化的運作,雖然已經起步,但是與其他行業的市場化運作相比,仍然存在著很大差距,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問題:(1)市場體系還不完善,不靈活。市場基礎較差,沒有專門的市場交易平臺,供銷信息反饋不及時,容易造成買難賣難的問題。市場經營分散,生產規模程度不夠、效率低,規模經營較難開展,市場行為不規范,制度建設滯后。礦井水市場化運作建設相對滯后,缺乏統一規劃,布局不合理,數量少、品種單一、規模小、功能不全,市場發育程度低,流通不暢,龍頭企業少,不能有效地帶動區域化、專業化生產。 (2)政府職能弱化,管理體制不完整。市場經濟并不意味著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不中用,一方面,要實現礦井水市場化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對各種社會資源的選擇、組合;另一方面,政府職能和職權不明確,管理體制不完善,國家沒有發揮應有的導向作用,制約了礦井水市場化的進程。(3) 礦井水利用的途徑單一,龍頭企業少而弱。目前,水產品品種較少,對于新的用水市場的開發有很大的困難。在礦井水市場化運作的進程中真正能起到帶頭作用的龍頭企業很少,難以真正承擔龍頭和帶動作用。(4)政府扶持政策不明確,不到位。政府對礦井水市場化沒有明確指導意見,缺乏對礦井水市場化運作的政策扶持,阻礙了礦井水市場化進程的推進。
四、結語
通過法律、行政、市場和技術管理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共同推進礦井水資源化管理有序進行。通過發動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等各方面力量推進礦井水市場化運作,從而使礦井水資源化應用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達到最優化。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