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慧
摘要:針對供應鏈績效難以評價的問題,結合供應鏈特點分析了影響績效的主要因素,在供應鏈績效評價原則的指導下,建立了一套多層次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構建了供應鏈績效評價的綜合模型并給出了建模的具體步驟,最后以實例進行了相應的驗證。
關鍵詞:供應鏈;績效;模糊評價體系
1 引言
供應鏈的穩定運行是實現供應鏈運作最大效用的基本條件。加強供應鏈穩定性建設,提高供應鏈的運營績效,降低供應鏈的運營風險,客觀上要求對供應鏈穩定性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找出其運行的薄弱環節和關鍵影響因素,從而為改善供應鏈的穩定性提供指導和依據。
本文采用一種模糊綜合評價方法來對供應鏈的運作績效進行測評。其基本思路是:通過調查分析找出影響某特定供應鏈運營績效的關鍵因素,以此為基礎構建該供應鏈運作穩定性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利用模糊評價模型對該特定供應鏈的運營績效進行評價。
人們對事物的評價常常涉及到多個指標,這時需要根據多個指標對事物作出綜合評價, 綜合評判是綜合決策的工具。在模糊綜合評判中將有關的模糊概念用模糊集合表示,然后進入評判的運算過程,通過模糊運算獲得用模糊集合表示的評價結果。美國學者L.A.Zadeh 于1965 年建立了模糊集合論(FuZZSetS),開創了研究和處理模糊現象的模糊數學(Fuzzy Mathematics)方法,到目前,模糊數學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如設計方案的模糊綜合評價、用模糊綜合評定方法評定企業的經濟效益等[1]。模糊綜合評價是以模糊數學為基礎,將邊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從而進行綜合評價的一種方法,是目前應用極為廣泛的一種模糊決策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的主要優點在于:可將評價信息的主觀因素對評價結果的影響控制在較小的限度內,從而使評價比較全面和客觀。模糊綜合評價法既有嚴格的定量刻畫,也有對難以定量分析的模糊現象進行主觀上的定性描述,把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緊密地結合起來,因而,它成為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種新方法,己經在社會生活得各個領域有了廣泛的應用,對其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也比較成熟,可以說是一種比較適合供應鏈績效進行綜合評價的評價方法。因此,本文探討如何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供應鏈績效進行評價。
2 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原則
供應鏈績效的評價是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對供應鏈成員在運營過程中的效率進行評價的過程。然而影響供應鏈成員的運營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這使得供應鏈績效的評價工作變得非常復雜,在進行評價時必須全面衡量各種因素。因此合理確定評價準則,選擇影響供應鏈績效的主要因素是績效評價法研究的重點之一。本文認為為了通過指標體系對供應鏈績效進行全面的評估,構建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目的性
建立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是為了讓管理者們能清楚認識到供應鏈上企業的運營情況,以決定如何對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進行更有效的選擇。通過對供應鏈績效的實際情況的評估,找出供應鏈上的薄弱環節,總結經驗,提出改進方法,從而為企業的決策提供量化的、直觀的依據。最終實現企業的高效運營,提高整體經濟效益。
(2)科學性
科學性是制定指標體系的最基本的原則,任何的指標體系都應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以信息經濟學和統計學理論為依據,結合供應鏈自身的特點而提出來的。
(3)系統性
指標體系的制定要在合理的基礎上盡量全面、系統地反映供應鏈績效的預期效果,以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可信性。不僅要考慮正效益,而且要考慮負效益指標,只有采用全方位的指標,才能科學地反映供應鏈運營績效的整體效果。
(4)可比性
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是制定指標體系的重要環節,選取指標是要將不可比的因素轉化為可比因素,并保證指標的一致性,不僅有利于供應鏈間的橫向比較,也便于供應鏈自身的縱向比較。
(5)可操作性
各評價指標含義明確,數據資料容易獲得,計算方法易于實現,這是評價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指標的含義必須清楚,如果不清楚,就會影響評價的實現,甚至使評價失敗。
(6)靈活性
指評價指標體系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調整,使其具有可擴展性。
3 建立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扮演著監督和改善的角色,一方面不僅需要隨時檢查供應鏈系統的運作是否符合既定的目標;另一方面又需要監視外在環境的變遷以檢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否能符合外在競爭環境的需求,以準確地反映滿足顧客需求的經營能力。為了科學、客觀地反映供應鏈的運營情況,應該考慮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并確定相應的績效評價指標。
根據構建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的原則,并在綜合考慮供應鏈特點的情況下,本文提出了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指標體系。
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的定性指標部分,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制定:
(1)顧客滿意度。顧客對產品或服務滿意的程度,這些衡量可用于公司內部顧客或外部顧客。
(2)彈性。表示供應鏈上能響應隨機變動需求的反應能力。
(3)信息流和物流的整合程度。供應鏈中分享信息及獲取、傳輸信息的能力,傳送物料的能力。供應商能夠持續的傳送信息及持續地運送物料使信息暢通、使生產能夠準時與順暢的進行,這是供應鏈績效很重要的部分。
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的定量指標部分,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1)資源評價。有關成本方面的衡量,因為有效的資源管理是供應鏈獲利的關鍵因素,評價的標準是最少資源需求產生最高效率。這個層面指標包括總成本、配送成本、制造成本、存貨成本和投資報酬率。
(2)產出評價。有關顧客服務方面的衡量,包括顧客響應、質量和最終產品數量,如果沒有可以接受的產出,顧客將會轉移到別的供應鏈,評價的標準是顧客滿意度。這個層面的指標包括:銷售額、利潤額、訂單滿足率、送達時間、顧客相應時間、運送錯誤和顧客抱怨。
(3)彈性評價。有關系統如何反應不確定性的衡量,在不確定的環境下,供應鏈系統響應改變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響應不斷改變環境的能力。這個層面的指標包括產能彈性、運送彈性、混合彈性以及新產品彈性。
基于以上定性及定量指標評價因素,本文建立了二級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4 構建供應鏈績效模糊評價體系模型
供應鏈績效評價是一個綜合性問題,它涉及的因素多、層次多、企業主體多,其指標既存在定性化,更有定量化的要求。多級模糊數學理論可以將定量化調查與定性化評價結合,對于供應鏈的績效評價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正是基于此,本文采用模糊數學理論,對企業供應鏈的績效進行綜合評價。(在表1 中)本文將影響供應鏈績效的因素歸為三大類,建立了二級指標體系。因此,本文采用二級模糊—層次分析法搭建供應鏈績效模糊評價體系模型。
4.1 評價模型的構建
4.1.1 確定評價指標因素集
根據表1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可以確定一級指標的因素集A,一級指標A={A1, A2, A3}。
評價指標體系的二級指標因素集為:
A1={A11,A12,A13,A14,A15},A2={A21,A22,A23,A24,A25},A3={A31,A32,A33,A34,A35,A36}。
4.1.2 確定指標評語集
建立供應鏈績效評語集為V,則V= {v1,v2,v3,v4,v5},如V={很好,稍好,普通,差,極差}。
4.1.3 建立權重系數矩陣
評價因素集中的每個因素在“評價目標”中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即各評價因素在綜合評價中占有不同的比重,這個比重為權重值。確定權重值的方法很多,如專家咨詢法、層次分析法或“相對重要程度相關等級計算法”等。本文采用常用的“專家咨詢法”得到權重值。
設一級指標Ai權重為Wi(i=1,2,3),則:W=(W1,W2,W3),其中,W1+ W2+ W3=1;
設二級指標Aij的權重系數為Wij,則Aij對于Ai的權重集合為:
Wi=(Wi1,Wi2,Wi3,……,Wij),其中i=1,2,3,各對應5,5,6個二級權重。由于不同的企業面臨不同的經營環境,對于不同的指標重視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對于以上權重,可以視具體情況,通過專家調查法或頭腦風暴法確定。
4.1.4 確定評價矩陣
(1)對于評價指標體系的某個指標,請相關專家根據已設定的評語集及企業實際情況進行評判,確定該指標的模糊評價矩陣R,設評判對象按第i個因素Ai進行評判,則評判集上的對應模糊子集Ri=(ri1,ri2,ri3,ri4,ri5),單獨考察二級指標隸屬于各個評價的程度,可以得到:
Rm= rm11 rm12 rm13 rm14 rm15
rm21 rm22 rm23 rm24 rm25
┄ ┄ ┄
rmk1 rmk2 rmk3 rmk4 rmk5
其中,rij 表示對Am 中的第i個因素Aij 的評價為第j個評語的隸屬度,Am 中共有k個單因素。
(2)確定評語因素集Ai 的評語矩陣為Ri,以及其權重系數向量Wi,則可以得到模糊評價矩陣C=(C1,C2,C3,C4,C5)T,Ci=WiRi,其中(i=1,2,3)。
4.2 計算綜合模糊評價矩陣E及綜合模糊矩陣評價得分X
綜合模糊評價矩陣E的計算公式為:E=W×C=(e1,e2,e3,e4,e5),E值的大小反映了不同評價指標的優劣,從而為供應鏈績效評價提供了依據。通過以上計算獲得的數據,可以得到供應鏈績效評價的綜合得分X=EVT,其中V表示評語集中的數據表示。
4.3 評估結果分析
本文計算出的績效評價綜合值反映的是整個供應鏈的運營情況,按照如下原則確定供應鏈運營的狀況:
(1)如果X=100,則整個供應鏈管理運行狀態很好。
(2)如果100>X>80,則整個供應鏈管理運行狀態稍好。
(3)如果80 X 60,則整個供應鏈管理運行狀態普通。
(4)如果60 X>40,則整個供應鏈管理運行狀態差,有待改善,應根據績效評價指標中的對應指標狀況進行改進。
(5)如果M 40,則整個供應鏈管理運行情況極差,亟待改善,應根據績效評價指標中的對應指標狀況及時改進。
5 結果驗證
以上述評價指標及評價模型為例,對某供應鏈進行模糊綜合評價。根據專家評分,得到各指標在評價中的權重為:
W=(0.3,0.4,0.4)
W1=(0.25,0.1,0.2,0.2,0.25)
W2=(0.23,0.2,0.12, 0.22, 0.23)
W3=(0.2,0.2,0.1,0.1, 0.15,0.25)
給出各指標對評語集的隸屬度,構建模糊評判矩陣R,模糊關系矩陣為:
0.40.25 0.20.150
0.20.10.3 0.30.1
R1= 0.50.10.2 0.20
0.30.250.3 0.150
0.20.40.2 0.20
0.10.2 0.25 0.450
0.30.20.20.30
R2= 0.50.20.30 0
0.40.250.20.10.05
0.20.50.10.20
0.30.2 0.40.1 0
0.10.4 0.20.2 0.1
R3 =0.50.1 0.20.2 0
0.30.2 0.30.1 0.1
0.250.45 0.10.2 0
0.40.3 0.30.1 0
設定評價集的五級制數字表示為V=(100,80,60,40,20),由Ci =WiRi ,
C=(C1,C2,C3,C4,C5)T, E=W×C 可得最后計算綜合評分:X=EVT=75.26,根據3.3節中的評估結果分析,說明該供應鏈綜合評定成績為普通。
6 結論
供應鏈績效評價是一項新的研究課題,而且尚未形成完善和權威的理論體系,所以對于供應鏈的績效評價研究具有一定復雜性。本文主要是探討了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和模糊數學原理應用。該問題還可以進行進一步研究,如供應鏈在企業間、企業內部的運作,以及柔性、社會責任等等的研究。總之,模糊數學原理在供應鏈績效評價中的應用,解決了傳統供應鏈績效評價側重于定性化的缺陷,使供應鏈的績效評價研究更加科學可信。
參考文獻
[1] 周曉輝.基于模糊方法的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模型研究[J].物流與采購研究.2008(49).
[2] 陶余會.如何構造模糊層次分析法中模糊一致判斷矩陣.四川師范學院學報.2002(3):282~286.
[3] Zhu Qinghua, Joseph Sarkis.An inter-sectoral comparis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hina:Drivers and practic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5,34(2):134-141.
[4]Scot D.lohnson.Identifieation and seleetion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tors:applieation of the balanced seored approaeh [J].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1998,5(4):34~41.
[5] 鄭 歡,古福文,吳海軍. 現代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一綠色供應鏈管理[J].現代管理科學,2005,15(1):34-38.
[6] 樓世博.《模糊數學》[M].科學出版社.1985.
[7] 張吉軍.模糊層次分析法[J].模糊系統與數學,2000,14(2):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