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君
摘要:音樂作為人類的一種社會現象,它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是時代的產物,是作曲家對當時所處社會壞境的一種情感的表達,是精神世界和心理狀態的一種體現。
關鍵詞: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時代;情感表達;音樂形式
“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中“Classic”源自拉丁語“Classicus”(指水平高的作家),有標準的,優秀的,經典的,第一流的意思。古典音樂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古典音樂是指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在維也納所形成的古典樂派的風格,即“維也納古典樂派”,他們的作品對當時甚至是后世的音樂家都有典范的意義。然而,對于“古典樂派”風格的解釋,也存在著分歧。一種著重于嚴謹的形式,表達清晰的樂思,以理性為準則,有完美結構和精巧技藝,有和諧穩定,淳樸和自然的音樂風格特征;一種是著重于古典主義精神,也就是有古代崇高的藝術情趣,音樂語言樸素,有高超,精煉的表現技巧的作品。而廣義的古典音樂是從狹義的古典音樂概念出發,向前追溯到巴赫甚至更早的宗教音樂,向后延伸到浪漫主義、民族樂派,二十世紀西方的現代音樂都是廣義的古典音樂,只要是基于這個傳統的,不管是繼承和發揚這個傳統,還是嘗試以創新來突破這個傳統的音樂創作,都可稱為古典音樂。而在這個傳統外獨立發展的音樂,雖然有借鑒古典音樂創作,一般也不歸入古典音樂之內,比如爵士樂、搖滾樂,以及東方一些民族的音樂。
“流行音樂”是指音樂表現淺顯,曲調動聽,手法,結構簡明,具有文化娛樂性特點,且流傳廣泛,受廣大群眾所喜歡的音樂,由于它植根于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也稱“大眾音樂”。然而,這樣的界定會使那些本不屬于流行音樂的音樂(如:《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歌唱祖國》等等)僅僅是在群眾中廣泛流傳而劃為流行音樂,本是流行音樂只是未被廣泛流傳而排除于流行音樂之外。因此,對于流行音樂的界定應該再加上一點: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而創作的音樂。
流行音樂具有大眾性,時尚性,新奇性,娛樂性,商品性,快速更替性,參與性,即興性,傳播手段的科技性,它給人新鮮感。古典音樂具有傳統性,經典性,給人或寧靜、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歡喜、快樂,或悲傷、惆悵的感覺。盡管這兩種音樂形式給人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我們不能在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之間劃上一道鴻溝,不能認為喜歡聽古典音樂的人很古板,不前衛;而喜歡聽流行音樂的人太浮躁,沒內涵。音樂作為人類的一種社會現象,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的向前發展,是具有連續性和多樣性的,我們也不能將音樂完全的分為“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兩種類別。其實,古典音樂不一定不流行,而流行音樂也并不一定會流行。譬如:當代各種搖滾樂的流行程度卻還比不上每次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壓軸曲目老約翰.斯特勞斯的《拉德斯基進行曲》。
音樂作為時代的產物是對每一個時代的社會歷史形態的反映,它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和宣泄,是每一個時代的人精神世界和心理狀態的體現。例如:那些表達情欲的世俗音樂之所以產生于中世紀,是對當時禁錮思想的反叛;貝多芬蕩氣回腸,富于激情的交響樂之所以產生于法國大革命,是他對自由平等博愛的向往;電子音樂的產生是現代科技發達的體現;而流行的搖滾樂也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所有的音樂都是為了表達一種情感,古典時期,貝多芬的作品是對封建專制和神學束縛的抵抗,同樣,流行于當代的搖滾樂也是對某些社會現象的憎惡。例如:杰克遜的公益音樂,呼吁世界和平、種族團結;麥當娜以女權、性解放為音樂主題,他們也一樣具有深刻的內涵,只是由于所處時代的不同所表達的形式也不同而已。
當然,必須承認的是:由于流行音樂受到商業運作機制的影響,在利潤的驅使下,出現了越來越多內容單一,低俗的流行音樂,使流行音樂缺少了文化內涵,消減了音樂的精神價值和藝術性。但是,我們不能以偏概全,流行音樂所反映的創作者對現實生活做出的政治,道德,倫理等方面的評價,被聽眾所認識和接受,從而所起的教育功能也是我們不可否認的。再如: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引起全美國轟動的“甲殼蟲”搖滾樂,他們所演唱歌曲的內容不僅反映了青少年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彷徨無助而尋找精神寄托的逆反心理,而且還反映出了人民反對戰爭,反對民族歧視,反對暴力和希望和平的愿望,他們通過這種音樂形式生動的表達出來,對美國青少年甚至是全民都有直接地啟迪,它所起到的這種社會意義是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所不能達的。流行音樂,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反映的是人類新的思想。縱觀歷史,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都是音樂發展歷史的長河里重要的組成部分。
音樂就是音樂,不管是古典,流行,還是以其他形式存在,正如海涅所說:“語言停止的地方,就是音樂開始之處”,它們都是人類思想和精神的體現,是社會歷史形態的反映,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是對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因此,喜歡聽古典音樂的人并不見得他就有內涵,很高雅,而喜歡聽流行音樂的人就沒品位,找不到崇高的境界。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只是不同的音樂形式,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它們不存在孰優孰劣的比較。
參考文獻:
[1]李錚.初戀音樂 古典也流行[M].北京:京華出版社,2006.
[2]黃騰鵬.西方音樂史[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