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銀行課題組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綠色信貸體系的構建思想和構建模式,介紹了長株潭城市群綠色金融的發展狀況,提出了以綠色信貸助推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的具體措施,并結合長沙銀行綠色信貸的實施情況進行了分析。
2007年7月,國家環保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頒布了《關于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旨在通過金融信貸領域確立環境準入門檻,控制兩高行業的資金來源,結束我國銀行業放貸資金盲目擴張和無序發展的混亂局面,也即推行綠色信貸措施,促使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依據國家的環境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對研發、生產治污設施,從事生態保護與建設,開發、利用新能源,從事循環經濟生產、綠色制造和生態農業的企業或機構提供貸款扶持,而對污染生產和污染企業的新建項目和流動資金進行貸款限制的政策手段,從而實現資金的“綠色配置”。作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的實驗區,湖南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
1綠色信貸體系的構建思想
事實證明,單純的依靠銀行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來推行綠色信貸,做到一方面要對污染企業和行業限制貸款,另一方面,要對環境友好的企業和項目給予積極的貸款支持,還存在一定的困難。綠色信貸,實質上是一種多方博弈的關系,博弈方包括中央政府、銀行、企業、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等。綠色信貸的本質在于正確處理金融業務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它是生態保護、生態建設和綠色產業融資,構建新的金融體系和完善金融工具。綠色信貸體系涉及到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如何最有效地通過一系列政策、相關激勵措施、輔助渠道使商業銀行積極提供貸款支持環保產業,促進可持續發展,真正做到金融業與可持續發展相互結合、相互促進;二是如何使商業銀行最有效的為相關環保企業提供資金,這是生態環境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前者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確保、鼓勵、支持,確保以中央、地方政府為代表的機構對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的監督和激勵作用,鼓勵商業銀行為主體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后者在于商業銀行本身對于綠色信貸的認識和自身運營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創新。
2 綠色信貸體系的構建模式
首先,建立銀行實施“綠色信貸”的良好外圍支撐網絡,其中包括法律部門、環保部門、銀監會以及地方政府。從國際經驗來看,政府部門行為的調整和約束、銀行與各級政府的共識是信貸政策有效支持環境保護的首先要前提。
其次,建立提供專業人才、技術、知識經驗的輔助網絡。這就需要將教育機構、公共服務機構、非政府組織以及國外成熟的金融機構聯合起來,為綠色信貸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
再次,建立銀企互利的綠色信貸核心網絡。商業銀行和信貸需求企業作為綠色信貸政策的直接執行者,除了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質之外,兩者之間還存在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
為了清晰剖析三層次的要素內部以及各層次要素之間的聯結,我們構筑了下圖所示的綠色信貸體系模型(見圖1-1)。該模型包括三個層次的網絡:核心網絡、輔助網絡和外圍網絡。其中核心網絡反映的是核心層次的要素聯結,輔助網絡反映的是輔助層次要素的聯結,外圍網絡反映的是外圍層次要素的聯結。輔助網絡主要為核心網絡提供資源和基礎設施。外圍網絡或通過不斷完善輔助網絡,或直接通過有關制度的建設,或通過其他間接的作用方式(如文化),影響著核心網絡的行為和相互聯結方式。
3 長株潭綠色信貸業務發展狀況分析及相關路徑建議舉措
3.1長株潭城市群綠色金融的發展狀況
長株潭城市群地處湖南省東北部,由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組成,城市群位于中國京廣經濟帶、長江經濟帶和泛珠三角經濟區的結合部,區位優勢突出,交通條件優越,產業和科技基礎良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長株潭城市群以占全省不足1/7的面積,不足1/5的人口,創造了全省2/5以上的經濟總量,在湖南省的經濟發展中處于核心增長極的地位。從1998年長株潭經濟、金融一體化建設以來,長株潭區域金融建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長株潭城市群的經濟發展迅速,增幅明顯高于全省水平,區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長株潭區域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日趨完善,金融同城順利推進,區域金融資本的吸引效應和輻射效應得到了明顯增強;同時,長株潭區域的社會、法制和文化等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有力地促進了長株潭城市群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長株潭城市群“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各商業銀行積極響應,及時調整經營思路,突出綠色信貸,經過精心論證和篩選,重點支持了一大批低碳、環保領域客戶,如與洞庭湖工程管理局、湘江航電綜合樞紐開發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洞庭湖區域、湘江長沙段流域環境治理等綜合授信38億元;與環保部門展開全面合作,支持環保產業客戶信貸余額達70多億元;長沙市軌道交通、益陽桃花江核電、永州市涔天河水庫綜合治理等一批符合“兩型”要求的重大工程中,也都有各商業銀行的“綠色貸款”。目前各商業銀行正積極尋求與環保部門的全面合作,為兩型產業提供包括“綠色融資”、“綠色管家”、“綠色能效”、“綠色生活”和“綠色公益”在內的服務方案。同時,對于“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資源性)領域信貸投放有保有壓,支持企業淘汰落后產能、促進技術改造升級。
3.2綠色信貸助推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的具體措施
3.2.1加強長株潭地區金融業自身改革
與國內成熟的金融中心相比,長株潭地區的金融機構數量較少,規模有限。為更好地推行綠色金融,必須構建適應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新的金融組織體系的基本框架是形成以區域央行為核心,國有商業銀行、區域商業銀行、地方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等銀行機構為基礎,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租賃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財務公司等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共同發展的格局。為此,還要大量建設各類中小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并改善地區金融結構,以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這樣,使得金融業通過投融資方式能影響能多的企業,更好地將環保措施推行出去,達到更好的效果。
早在2009年長沙銀行就提出,“引導和推動信貸資源投向信貸政策重點支持的行業和關鍵領域中主營業務突出的優質客戶;鞏固和擴大支持優勢行業價值鏈上附加值高、綜合收益大的企業和業務產品,堅持壓縮和控制一般客戶、一般行業的新增投放;堅決退出國家限制的高能耗、高污染行業,逐步退出劣勢、低效領域。”在董事會和高管層的積極推動下,綠色信貸意識根植于長沙銀行的信貸文化。對于總行審批的貸款,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對于分支機構審批權限內的貸款,若支行違反環保要求,由此造成的后果長沙銀行將對客戶經理進行嚴厲的問責。
3.2.2全面建立“綠色”信貸體系
首先對企業,銀行、投融資公司可以把環境因素納入貸款、投資和風險評判體系中,對環境有污染的企業的貸款可以提高利率;對有嚴重污染的企業不對其貸款;對貸款之后才發現有環境污染問題的企業停止對其貸款,并提前收回已貸出去的款;而對有良好環保記錄的普通企業則提供優惠貸款;對企業貸款用于改善環境污染問題的貸款項應該予以支持等等。金融業卡住企業的融資命脈,通過以上一系列措施,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能很好的引導企業走上環保之路。同時,銀行、投融資公司要清楚地看到,把環境因素考慮在風險評判體系內并不是單單為了支持國家的環保政策。從長遠來看,環境友好型企業更能長期成長,盈利。而從短期情況來看,由于國家對長株潭地區的“兩型社會”的重點建設,勢必對該地區環保產業的投資加大,環保的總需求變大,導致環保產業產值變大,更能使銀行,投融資機構對環保產業的貸款成為優質貸款。其次對個人,要鼓勵其“綠色消費”。雖然,國家為了擴大內需,鼓勵個人消費信貸,但是,站在環保的角度,并不是對所有消費品的信貸都是一視同仁的。對公眾購買環保型消費品,如環保汽車、家電等,銀行可聯手商家推出貼息甚至免息的消費貸款鼓勵其消費;但是,如果是購買對環境污染嚴重的消費品,如助力車等,則可以不予貸款而有效地抑制消費。
以長沙銀行為例。2010年底,長沙銀行轉發了湖南銀監局《關于加強對淘汰落后產能企業貸款風險管理的意見》,要求分支機構對照文件所列名單進行排查,若有相關授信客戶,必須進行清理。另外,明確提出嚴禁分支機構進入高能耗、高污染企業信貸市場。在長沙銀行2011年授信政策指引中明確指出,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我行信貸優先支持的重點產業之一;適度支持區域鋼鐵、煤炭、電力、有色金屬的龍頭企業;謹慎支持流通業中的煤炭行業;限制支持鐵合金、電石、有色金屬冶煉、電解鋁、能源、水泥、皮革加工、其他建材等產能過剩制造行業和建筑行業。2011年度風險管理工作指導意見中也規定,對于不符合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規定的高能耗、高排放項目,嚴禁發放任何形式的新增貸款及授信。對列入淘汰類的項目,必須盡快收回并保全貸款。
3.2.3大力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創新
首先,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可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對于一些社會效益較好但卻需要動用大量資金的環保項目和生態工程,可由銀行通過發行綠色金融債券、金融環保債券來解決。所籌資金可通過優惠貸款提供給企業,支持其研發綠色產品,從事生態農業生產,實現生態工業加工,開展綠色營銷活動。其次,可以借鑒國外經驗,推出綠色基金,專門投資與環保相關或環保措施做的好的企業的股票等,在一邊取得收益的同時,也一邊保護了環境。綠色基金是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專門投資于能夠促進環境保護、生態平衡事業發展的公司股票的共同基金。雖然從短期來看,綠色基金的投資收益率可能不如一般的投資基金,但從長遠來看,由于這類基金的投資目標更加合理,并且能夠規避環境風險,因此從長期來看總的投資收益反而有可能高于一般投資基金。國外的很多的實證研究已證明了這一點。所以這類基金在國外已經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再次,可以開發綠色金融衍生產品。金融衍生產品是指其價值依賴于基礎資產價值變動的合約。相對于發達國家,中國金融衍生產品種類是比較少的,地處中部的長株潭地區則更是少之又少了。但從另一方面說,該地區開發金融衍生產品的潛力大。與建“兩型社會”密切相關的就是綠色金融衍生產品,例如排放減少信用。排污單位通過治理污染,其實際排污量低于允許排污量,該排污單位可以向主管機構申請排放減少信用(等于實際排污量與允許排污量之間的差額)。在美國,法律已賦予排污權(排放減少信用)以金融衍生工具的地位,允許其以有價證券的方式在銀行存儲,并且儲存的信用可以用于出售轉移到其他工廠。類似的產品還有天氣衍生品。國外的天氣衍生品市場得到快速發展,交易量顯著增長,交易品種日益多樣化,成為金融衍生品市場中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現在國內已經在進行有關天氣衍生品和排放減少信用等金融衍生品的試驗,長株潭地區應加快步伐,結合“兩型社會”建設實際情況,開發出更多的綠色金融衍生產品。
參考文獻:
1、魏國雄:關注環境風險,建設綠色信貸銀行;銀行家;2010.04
2、陳偉光,盧麗紅:中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外部障礙與環境風險管理框架的構建(A);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11.03
3、彭雅曼:淺談我國綠色信貸的發展(J);價值工程;2011.08
4、劉東慶:當前形勢下的商業銀行信貸結構調整研究-基于資本監管、綠色信貸、信貸規模的視角;科學與財富;2011.09
課題組成員:張智勇酈浤浤朱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