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村信用聯社課題組
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事關國民經濟發展大局,關系著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為社會各界所關注,也是農村信用社自身極為重視的現實的重大課題。湖南省農村信用聯社在總結自身多年來履職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湖南省農村信用社進一步深化改革問題作出了分析探討,并以長株潭三市整合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問題進行了初步的可行性分析。
一、組建長株潭區域農村商業銀行的重要意義
長株潭是指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其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13左右,GDP占全省的40%以上,一直是湖南發展的精華地區。2007年12月,國家批準長株潭城市群成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9年,湖南省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全面啟動,目前已取得比較明顯的成效。組建長株潭區域農村商業銀行,對于繼續發展支農主力軍作用,實現湖南省農村信用社可持續發展,促進長株潭經濟社會發展,進而帶動全省“三農”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更有利于發揮農村信用社支農主力軍作用。農村信用社作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在支持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致富的進程中地位重要、作用不可替代。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可以在空間上集聚更大的統一平臺,在層次上形成更高的拓展態勢,在資源配置上追求更優的運作效率,為政府的支農政策和風險責任落實提供強有力的工作平臺與抓手。第一、支農幫農,涉農貸款顯著增長。如重慶農村商業銀行2009年全年涉農貸款總量、增量均居重慶市銀行業首位。武漢農村商業銀行。第二、調結構創新品,助推農業現代化。農村商業銀行能夠突出滿足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現代化規模農業、農產品深加工、高新農業技術、現代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能夠有效發揮信貸資金的催化作用,支持和引導農民從事多種經營,扶持涉農企業做大做特做強。第三、銀政攜手共同推進新型城鎮化。農村金融在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助推作用。與農村信用社相比,農商行具有資金和機制的優勢,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將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2、更有利于加快長株潭城市群發展。推進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發展,是事關全省發展大局的重大戰略。在8個國家配套改革試點區中,有6個已建立區域農村商業銀行。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城鄉統籌發展也需要有相應的區域農村商業銀行參與進來。組建長株潭區域農村商業銀行,能夠最大限度整合現有資源,挖掘融資潛力;可以發揮區域金融對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的巨大支撐作用,在促進做大經濟總量、優化經濟結構、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3、更有利于湖南省農村信用社改革向縱深推進。湖南省聯社成立六年多來,全省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但受多種因素影響,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仍未理順,整體優勢仍未有效發揮出來這,制約了進一步發展。組建長株潭區域農商行,可以改變“內部人控制”、法人治理效能不高的體制弊端;以資本為紐帶對全省縣級行社參股控股,將有利于理順管理體制,建立現代銀行制度;能夠發揮其示范效應和帶動作用,加大對相對落后縣級行社的扶持力度,進而實現全省農信的協調發展。可以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克服“小法人”分散、規模小的弊病,解決單個法人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有效增強整體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可以形成和強化服務全省農村信用社的服務平臺,促進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
4、更有利于長株潭區域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壯大。組建長株潭區域農村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政府和市場相結合的方式,加快消化歷史包袱。可以構建優秀團隊,增強創新能力,提高競爭力。可以實現三市農信社均衡發展。由于歷史原因,三市各縣級聯社的發展并不均衡,地域差別比較明顯。通過進一步整合資源、深化改革,資產質量、盈利水平、發展狀況不一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二、組建長株潭區域農村商業銀行的基礎條件
1、政治基礎好。擁有堅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國務院批復的《長株潭城市群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明確提出,以農村信用社為基礎,組建區域性農村商業銀行。2010年全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監管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推進以股份制為主導的產權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加快向現代農村金融制度過渡的步伐。擁有先行先試的改革條件。以省聯社為基礎,對多個地市農村信用社整合改制符合因地制宜、區別對待的原則,符合“兩型”試驗區先行先試的政策要求。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2009年國務院副總理王歧山在我省考察農村信用社工作時指出:“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事關整個農村金融體系和“三農”的大局。要有信心、有目標,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通過加快發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優化服務和強化管理逐步破解這一難題。省委書記周強在聽取省聯社工作匯報時指出,要積極創造條件早日推進長株潭農信社的改革,更好地服務“四化兩型”戰略。
2、經濟基礎好。長株潭經濟在全省占據突出位置,為農村商業銀行的組建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在中部六大城市群中,長株潭城市群的經濟總量、綜合競爭力優勢比較明顯,集聚效應、窗口效應、洼地效應突出。長株潭較高程度的一體化,為農村商業銀行的組建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長株潭擁有較為成熟的金融市場體系,為農村商業銀行的組建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環境。隨著長株潭城市群經濟發展融合程度不斷加深,群內金融一體化建設進程逐步加快,整體信用環境日趨良好,金融監管規范有力,金融服務體系較為完善。
3、自身基礎好。省聯社自身推動組建農商行有內在的動力,在經營理念、管理能力、服務功能、電子化建設、隊伍素質、企業品牌、制度建設以及依法合規經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基本具備了走向商業化的條件。長株潭三市基層行社對組建更高層級的農商行要求十分迫切。長株潭三市農信社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瓶頸,縣級行社由于金融市場準入、服務地域、自身規模等因素的制約,業務拓展受到較大限制,新業務的開展更是障礙重重。基層行社迫切希望通過體制改革,組建農村商業銀行來尋求新的突破,實現新的發展。地方企業和個人對投資入股農商行的意愿要求非常強烈。
三、組建長株潭區域農村商業銀行的基本設想
組建長株潭區域農村商業銀行,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堅持股份化、市場化、商業化改革取向,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和經營機制轉換,逐步把農村信用社辦成產權明晰、經營有特色的現代金融企業,實現全省農村信用社健康持續穩定發展,更好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
1、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服務“三農”的原則。立足服務“三農”經營方向,改進服務方式,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支農服務水平,充分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二是堅持市場化的原則。實行股份化運作,以市場化手段推進改革,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逐步建立符合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體制機制;三是堅持穩定縣域、做實縣域的原則。立足我省經濟和農村信用社發展實際,維持縣級聯社獨立法人地位不動搖,強化縣級聯社基礎基石作用,提升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增強服務“三農”的實力和水平;四是堅持因地制宜、區別對待的原則。充分考慮全省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不平衡性,階段性地推動省內機構間股份制改造和兼并重組,實現全省共同協調發展;五是堅持分步實施的原則。要把長株潭區域農村商業銀行辦成地方性的省級金融機構,發揮農村信用社品牌效應,在資本紐帶未到位前,繼續履行行業管理職能,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六是堅持機構的完整性原則。保持農村信用社機構體系的完整性不動搖,無論怎么改,其性質、宗旨、定位、業務、機構布局等都不能變。
2、改革的具體路徑。在省聯社基礎上,整合長株潭地區21家縣級聯社組建長株潭區域農村商業銀行,現有股本在自愿的基礎上按清產核資后的評估值轉為長株潭區域農商行股份,另采取溢價發行方式公開募集吸收省屬國有背景企業、戰略投資者、其他自然人(含職工)和其他企業法人、經濟組織入股,新募集股金溢價部分用于置換不良資產或消化歷史包袱。同時以10%比例對全省其他縣級聯社參股,其他縣級聯社保持獨立法人地位不變。長株潭區域農村商業銀行持銀行牌照,擴大業務經營范圍,行業管理職能不變,為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地方性省級金融機構。
3、股權設置及股本構成。按照股權結構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和股權相對集中要求,構建新的產權關系。為滿足市場準入條件和參股全省其他縣級聯社以及業務發展資金需要,總股本擬設定為60億元人民幣,其中法人股占60%,自然人股占40%。根據股本金來源和歸屬,設置自然人股和法人股,每股金額為1元人民幣,自然人股起點為10萬元人民幣,法人股起點為1000萬元人民幣。對整合范圍內縣級聯社現有股金清產核資后凈資產按2:1比例折算為長株潭農商行股金。同時公開新募集一部分股金,新募集股金采取1:2溢價公開募集,溢價部分用于置換不良資產。股本主要面向省屬國有背景企業、戰略投資者、其他自然人(含職工)和其他企業法人、經濟組織等對象募集。
4、公司治理架構。設立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構建符合現代金融企業制度要求的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執行機構。對未整合入長株潭區域農商行的其他縣級聯社行業管理職責仍由省政府授權長株潭區域農商行行使。根據中國國情和我省實際,領導班子由省委管理。董事會下設董事會辦公室、戰略規劃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行業管理委員會、提名薪酬管理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等專門委員會。監事會下設監事會辦公室、履職盡職監督委員會、財務與內部控制監督委員會等專門委員會。按照精簡效能和組織結構扁平化原則,設置高級管理層和相關職能部室。
四、面臨的主要困難及解決途徑
根據中國銀監會關于設立省(直轄市)農村商業銀行的規定指標,組建長株潭農村商業銀行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差距。主要是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和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等指標存在一定差距。
1、資本金問題。2009年12月末,全省農村信用社股金總額110.35億元,其中長株潭21家縣級聯社股金總額27.35億元,加權風險資產總額507.64億元,全省其他縣級聯社股金總額約83億元。從資本金需求情況分析:①長株潭區域農商行要保證自身資本充足率12%需資本凈額60.92億元;②按10%比例參股其他縣級聯社需資本金8.3億元;③長沙地區縣級聯社現有股金12.7億元,2009年所有者權益31.2億元,按1:2.58折算為長株潭區域農商行股金31.2億元;④株洲、湘潭地區縣級聯社現有股金14.6億元,2009年所有者權益16.8億元,撥備缺口20.4億元,剔除撥備缺口后,實際所有者權益為-3.6億元,按1:1折算為長株潭區域農商行股金14.6億元。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資本金缺口=60.92+8.3+3.6-31.2=41.62億元。
2、不良貸款率問題。2009年末,長株潭21家縣級聯社不良貸款余額66.26億元,不良貸款率15.19%,若不良貸款率控制在3%標準以內,在不考慮新放貸款稀釋等因素的情況下,則不良貸款余額至少要壓縮53.17億元。
3、貸款損失準備問題。2009年末,長株潭21家縣級聯社應提貸款損失準備35.34億元,已提19.11億元,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54.06%,貸款損失準備缺口16.23億元。
上述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和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是三個相互關聯的指標,降低不良貸款會相應提高資本充足率和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減少對資本金和貸款損失準備的需求。因此,達到市場準入條件的現實途徑是要設法降低不良貸款并適度增資擴股。擬通過內部消化、外部引進以及尋求政府支持等方式來化解相關指標壓力。
1、壓縮不良貸款的主要途徑。一是農村信用社內部清收16.17億元。其中長沙7.17億元、株洲5億元、湘潭4億元;二是新股東購買37億元。長株潭農商行總股本設定為60億股,原股東股本折算為新股本23億股,余下37億股按1:2溢價向省屬國有背景企業、戰略投資者、其他自然人(含職工)和其他企業法人、經濟組織等募集,溢價部分37億元用于購買不良資產。
2、解決資本金缺口和資本充足率問題的主要途徑。一是公開募集發行股份37億股。向省屬國有背景企業、戰略投資者、其他自然人(含職工)和其他企業法人、經濟組織等公開募集發行股份37億股,加上原股東股金折算為新股本23億股,使長株潭區域農商行股本總額達到60億;二是對株洲、湘潭地區縣級聯社提足撥備后所有者權益缺口18.2億元請求省政府彌補,作為資本公積,增加長株潭農商行資本凈額;三是在處置不良貸款過程中各級地方政府捐贈的37億元作為資本公積,增加長株潭農商行資本凈額。若上述目標可以實現,不考慮其他因素,據測算,可使新成立的長株潭農商行資本充足率達到23.67%,滿足市場準入要求。
3、解決貸款損失準備缺口問題的主要途徑。2009年12月末,長株潭21家縣級聯社不良貸款次級、可疑、損失結構比為30.6:48.4:21;若上述不良貸款清收處置目標能夠實現,按上述結構比匡算,則可減少應提貸款損失準備28.1億元,使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提高到264%,滿足市場準入需要。
通過上述途徑,長株潭區域農村商業銀行設定總股本60億。股本來源為:地方政府支持18.2億元,用于彌補株洲、湘潭地區縣級聯社提足撥備后的所有者權益缺口;長株潭21家縣級聯社清產核資后原有凈資產可轉為長株潭區域農村商業銀行股本23億股,另有37億股公募,若股份募集順利完成,則前述資本金、不良貸款率、撥備充足率問題可迎刃而解。
主持人:張明久、鄭福生
成員:胡善良、徐迪、張其志、唐造時、樊杰、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