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霞
現如今,科學技術正在飛速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文化、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我們終于認識到,必須打開國門走向世界,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走向世界,還要把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引進回來,進行交流。所以我們需要大批高水平的外語人才。回顧我們學習英語的道路,可以分為幾個不同階段,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都為國家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二十一世紀以來,國家的素質教育不再停留在口頭上,而是切實在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法,寓德育于學科教學之中,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英語教學必須進行全面的改革。
在高中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通過入學考試的成績基本上了解了學生的大致水平,在最初應該較為適當地把初中的知識查漏補缺,利用一些時間對他們從語言、詞匯、語法、句型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復習,幫助他們較好地進行高中課程的學習。一些簡單的詞組和句型如:would like to do sth;be busy(in)doing sth;It takes sb.some time to do sth;The park is south of the mall等。這些在他們看來非常簡單,幾乎可以倒背如流了,做起題來當然得心應手。但是由初中升入高中以后,他們對英語的學習還不適應,因為進入高中后教學內容上有了很大的改變,閱讀材料的篇幅也較長,可是課時卻相對減少了,不但如此,口語、閱讀、單詞等方面的要求還提高了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引起注意,在學生們自信心不足容易出錯的這一時期,教師絕對不能一味地批評,“嚴師出高徒”的名言在這里就不適用了。我們應該多寬容理解學生,給他們大力的支持和鼓勵,即使是真的很差,不得不批評的時候,也要注意把話說得委婉含蓄。我們要多給學生創造一些口語等交流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全體同學參加,在給予評判的時候要多使用“Excellent!”“Very good!”“Well-done!”“Take it easy.”“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One will succeed by correcting mistakes.”“It doesnt matter,just try it again.”“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鼓勵性的話語,給學生自信,給他們產生成功的喜悅。對成績不理想的同學,要讓他們消除緊張害怕的情緒。這些都非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學習興趣和動力會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也會變得非常輕松。
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起引導作用。自主學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從不會到學會,這才是最基本的,繼而重要的是再到會學,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前我們總是認為教師在課堂中是最主導的地位,把教師的地位放得太高: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教師是“園丁”,不辭辛苦,歷盡心血。似乎教師是萬能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所想去塑造學生。可是我們細想一下,這完全就是工業模式,似乎學生就是一塊塊沒有大腦沒有思想的木頭,任由教師雕刻,這根本就是對學生的不尊重。教師把知識教給學生只是表面,讓他們愛上學習、學會學習才是關鍵。
總之,新課程改革對我們既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又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新課標》已經實施了幾年,因為認識的漸進性,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對《新課標》的認識還是非常片面的。因此依然要努力鉆研,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修養,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保證《新課標》的實施,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教育宗旨,切實提高我國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