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要: 在體育新課程標準環境下高中體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在體育教學理論、體育教學模式和體育教學方法上都做了較大的改動,這對高中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戰。高中體育老師必須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念,創新體育教學方法,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出一份力。本文主要分析現階段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對提高高中體育教學效率有所裨益。
關鍵詞: 高中體育教學問題對策
1.前言
高中新課程標準改革的目標是將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普通高中實施真正的素質教育。高中體育教學的目標應以展現體育教學的多元化功能為出發點,以促進高中生身心全面發展為落腳點。新形勢下,高中體育教師必須樹立現代化的體育教育理念,不斷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將所學的體育知識、健康知識和體育技能傳授給學生;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方向,及時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容面對新形勢下社會變化所帶來的體育教學模式的改變,為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人才貢獻力量。
2.現階段高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2.1體育教學觀念落后
新課標提出“樹立健康第一”的體育教育教學理念。然而,很多高中的體育老師沒能從傳統的將體育知識與技能硬性傳授的教學理念上改變過來,體育教學觀念無法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體育教學錯誤觀念主要表現在體育知識及技能的傳授上,如部分高中體育教師認為其才是體育課程的主導者,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者,忽視高中生在體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重視教學,而忽略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體育成績,而忽略學生個性與身體的全面發展。部分高中體育教師對“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理念置若罔聞,沒有正確確立為學生身心健康服務的體育教學理念。
2.2對學生缺乏體育情感培養
普通高中開設體育課程,主要的目的不僅是完成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系統學習運動技能的能力,使高中生通過對體育的學習、了解、認識,養成愛好體育鍛煉的好習慣。高中生即將離開學校、離開教師,走向成人社會,如果不能在高中階段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那么到了激烈的成人社會,其身心健康將會面臨極大的威脅。然而,在實踐中,部分高中體育老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身體的訓練上,而忽略對學生體育情感的培養。部分高中學校忽視學生個人興趣,實施強制性體育項目教學,這與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提高運動興趣相悖。
2.3體育教學評價機制不科學
新課程標準推行了若干年,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時期遺留下來的落后體制仍在沿用,如現在的高中體育教學中忽視學生學生的個體差異,缺乏對學生努力及進步的肯定;重視學生的體育考試成績,以相同的標準對學生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機制嚴重忽視了對學生主觀努力的程度和進步幅度的評價,如對于較為肥胖的學生,其跑步成績無法達到及格標準,但是其已經盡最大的努力獲得高分,如果在體育學習評價中忽視該學生的努力而定為不及格,則無疑會極大地挫傷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甚至使其產生畏懼體育及厭倦體育的情緒。
3.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3.1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永遠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體育課堂也不例外。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目的是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并激發其對體育的求知欲。要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需要明確體育教學的目標,改變將體育教學作為“達標課”、“素質訓練課”的做法。其次,合理選擇體育教學內容,盡量選擇切合生活實際,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益的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不同體育興趣愛好,并尊重這種個體差異,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再次,增加體育理論教學的課時,學生只有充分理解體育教學的任務,了解體育鍛煉的基本原理,掌握運動的基本理論,在實踐課中才能充分掌握相應的體育技能。最后,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在課堂上開展適當的小型體育比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學以致用,還能有效轉變學生厭倦體育鍛煉的現象。
3.2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
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可以從學生原有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出發。體育教學主要是以身體語言作為基本培訓對象的特殊學科,容易培養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體育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學因素,激發高中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如果一個人從事的是自己不感興趣的活動,就很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長此以往會漸漸失去興趣,甚至是厭倦。要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首先,要把教材簡易化,使高中生感覺到理論知識易學,并將其逐步深化。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體驗到快樂,愛上體育課,這對不合群和內向的學生能發揮良好的調節作用。其次,通過設疑啟發學生,以提問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使教學內容成為一種誘因,把學生已經形成的學習興趣由靜態轉入動態,從而成為推動學生的內部動因,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積極性,同時使已形成的學習興趣得到鞏固及提高。
3.3建立健全體育評價機制
構建學生與教師“雙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體系。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體育教學評價,要轉變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傾向。評價不僅要考慮體育教學近期的顯性效應,更要注重遠期的隱性效應。基于此,要改變傳統的評價中過分強調識識別的功能,充分發揮評價對鼓勵學生學習的功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將教師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結合起來,得出科學、客觀的評價結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高中體育教學評價更加客觀公正。
4.結語
高中體育教學是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平臺,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基礎課程。只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通過客觀公正的體育教學評價,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才能提高高中體育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馬志剛.在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5).
[2]黃華.新課程理念下高中體育教學的新探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8).
[3]李建榮.淺談心理健康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