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
[摘 要]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成長發展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必將成為一種趨勢。我課題小組對我院的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發展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目前我院輔導員現狀及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我院輔導員職業化的路徑。
[關鍵詞]輔導員 職業化 問題分析
在完成我院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項目過程中,我們對我院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情況做出了調研,具體調研方式有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座談以及文件查閱等。本次調研一共發放調查問卷46份,回收46份,全部為有效問卷。同時,還查閱了關于輔導員工作與隊伍建設方面的政策文件。在對結果進行了分析歸納之后發現,目前我院輔導員隊伍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在職業化方面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還需要提出相應的對策來解決。
一、我院輔導員職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做好輔導員的選拔與教育培養工作,給予他們和業務學術骨干教師同等的重視程度,以不斷提升我院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發展水平。但是,我院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發展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而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也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在本次調查當中發現,目前我院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發展存在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我院輔導員隊伍結構不合理;二是我院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偏低;三是輔導員隊伍培訓機制不完善;四是輔導員隊伍考評機制不科學。
二、我院輔導員職業化發展存在問題分析
1.輔導員隊伍結構不合理
(1)我院輔導員數量不足。在國家教育部2006年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當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總體師生比例不可以低過1:200,要專門設置一線專職學生輔導員崗位,在每個院(系)的每個年級都應該設置專職輔導員。”①但是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院所帶學生的師生比平均為1:247,我系4800個學生配備了17個專業輔導員,師生比例達到了1:281,大多數時間都忙于處理學生班級日常事務,而作為思政輔導員的真正工作宗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卻成為了次要任務。在日后的輔導員隊伍建設中,必須充實輔導員隊伍數量,保證輔導員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2)我院輔導員年齡結構年輕化。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年齡在20歲到30歲之間的輔導員占總數的78.4%,年齡在30歲到35歲之間的輔導員占總數的15.1%,年齡在35歲以上的輔導員占總數的6.5%。很多輔導員都是剛剛從學校畢業,盡管本身的朝氣與活力較好,同時在工作當中也有一定的干勁,但是由于沒有經過社會的洗禮就直接進入高校,基本上沒有實踐經驗,未能深入把握學生工作的規律與特征,目前已經成為了影響輔導員職業化發展的一個阻礙。
(3)我院輔導員性別不均衡。我院共有專兼職輔導員45人,其中男性15人,女性30人,女性輔導員占了66.7%,有的系別輔導員甚至全是男性或全是女性,這些不平衡極大的阻礙了輔導員學生工作的開展。
2.我院輔導員隊伍素質整體不高
高校輔導員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且為中共黨員這一點在各校輔導員招聘中均有體現,這是我國高校教育的獨特之處。在政治素質上,目前我院的輔導員能夠滿足要求,全都是黨員。但在學歷結構及學科背景上還有待強化。我院明確規定,輔導員必須具備本科以上學歷。值得肯定的是, 我院輔導員中研究生有15人,在讀研究生有27人,本科學歷有3人,博士在讀1人,研究生學歷占90%。但是學歷性質卻是良莠不齊,其中有將近一半是通過成人自考、函授、在職獲得的學歷,和省教育廳的學歷要求標準存在一定的差距。
和學歷一樣,輔導員自身的專業背景也是職業準入的條件之一。我院屬新升本院校,情況特殊,大部分輔導員都不具備教育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等綜合學科的知識結構,導致在實際工作當中有力不從心的感覺。調查結果顯示:15%的輔導員具備管理學專業學科背景;4%的輔導員具備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學科背景。事實上,管理學、教育學以及心理學是和輔導員工作最為貼近的,然而兩者相加卻只有19%,由此可見,我院輔導員的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化水平較低。
3.輔導員隊伍培訓機制不完善
本人所在的湖南省,有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和湘潭大學4個輔導員研修基地,承擔了輔導員崗前培訓、日常培訓、職業化培訓和高級研修等方面的任務。調查表明,“一方面,對輔導員進行培訓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另一方面,高校輔導員培訓工作需要大力加強,培訓制度有待完善。”②我院對輔導員的培訓一是培訓時間不夠充分,長期是兩三天時間完成,培訓內容是走馬觀花,落不到實處;二是培訓機會相對較少,對于大系部至今仍有部分輔導員尚未參加過培訓。
4.我院輔導員隊伍考評機制不科學
所謂的輔導員考評,指的就是在階段時期內針對輔導員的工作成效做出評價,肯定取得的成績,督促存在的不足。目前來看,我院雖制定了輔導員工作考核辦法,但多為各系部分開進行,標準不一,而且這些考評指標也過于細化,失去了張力和彈性。在問卷調查過程當中也發現,有70.2%的輔導員認為目前我院的考核標準“不科學、未能體現工作特征”。而這種不合理的考評,直接導致了我院的輔導員被當成“萬金油”來使用,日常工作內容涉及到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等方方面面,從繳費、保險、戶口遷移到班級衛生、紀律、就業等等幾乎所有與學生相關的工作都是輔導員的區域。同時,幾乎所有與學生管理相關的部門如學工處、團委、就業指導中心、心理咨詢中心、教務處等相關部門也都成了輔導員的直接指導者,每天,輔導員整日奔波于各部門和學生的日常瑣事中,常常“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根本就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認真分析、研究學生的問題,從而影響到了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
根據我們的問卷調查,在我院輔導員當中,我院有相當部分的輔導員并非是自愿擔任的,而是被動接受的結果。有20%的輔導員表示,自己之所以選擇輔導員職業是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找個穩定的工作不容易,所以才選擇做輔導員”,有35%的輔導員是在本科畢業之后作為優秀畢業生留校的,只是將輔導員工作當成跳板,一旦有機會一有機會就“果斷”跳槽或轉崗。從而導致輔導員這一職業很難形成良性循環,加之工作倦怠,對工作的熱情度降低,態度消極。在工作狀態的調查中,更是有25%的輔導員表示“工作任務重、壓力大,莫名其妙地煩惱”。后顧之憂重,前途渺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滯后,造成整個隊伍思想和行為的不穩定。
輔導員是現如今我院發展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承載著太多人的期許,同時也擔負著更大的壓力。只有不斷地改革制度,改進高校學生管理方面的工作方法,提高對高校輔導員的重視以及認可,加強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做好教育培訓與個人待遇工作,才能使我院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建設取得新突破。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部長令第24號)[R].北京:2006
[2]張才君.當前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發展的若干問題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0,(2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