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
教育均衡發展是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主題,而提高城鄉教師的整體素質是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任務。針對我區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現狀,我提出了以“區域互動教研”為手段構建開放式教研模式的思路,并提出“分片互動,城鄉聯動,名師、名校引領”的教研策略。
所謂的“區域互動教研”就是打破校域范圍,校、鄉、區三結合,以新理念下的新策略研究為主題,以新理念轉化為日常的教學行為為目標,開展同伴共創、共同參與研討為全過程的互動教研活動。
在區域互動教研中我們應該注意互動網絡組合、城鄉搭配、強弱搭配、劃片組合,以利于以強扶弱、城鄉互補、互助整改、均衡發展。區域互動教研的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分片互動
根據各校的地理位置和學校的強弱劃分片。每片由一名進修學校的教研員負責,組織開展聯片教研活動。以同學科教師集中為主,每周一次教學研討,要求做到目標明確、內容具體、形式新穎、注重實效。每月一次集中教學研討和教學實踐中發生問題的專項研究,要求做到抓住焦點問題、集思匯智、解決問題。在互動教研活動中教師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對實踐中的困惑、疑問進行成功探索并積累豐富的經驗。大家共同剖析教學成敗,研究改進策略。這種多人匯智的教研形式可達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
“互動研討課”是分片互動教研中的重點工作。在互動研討課中教師吸取他人的教學精髓,促進自身發展。把他人的先進思想,對問題的深刻理解,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對文本教材的處理,對課堂教學機智、教學機會的把握,他人課堂的某一環節、某一形式創造性地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力求在互動會課、論課中達成共識。當然要充分考慮到每個人的見解、業務起點、教學風格的不同及對問題的感悟深淺不同,積極鼓勵教師在實踐工作中進行個性化的再創造。互動教研有利于教師群體在新策略上合力攻關,讓教師在思維碰撞中生成新的教學行為,及時推廣優秀做法,積累成功經驗,促進共同成長。
二、城鄉聯動
“城鄉聯動”的基點在于重心下移,縮小城鄉差異,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和諧發展。區域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條件,不但要在教學設備上給予資助,更要把自己的先進教學理念、好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帶到鄉村,拓寬鄉村教師的教學視野。
在城鄉互動教研中,城區學校與鄉村學校結對聯誼,通過共上一節課、共研一個專題、送課下鄉、會課交流、師徒結對等豐富的教研活動,營造城鄉間的教研氛圍,讓城鄉教師間建立深厚的友誼,在友好和諧的教研氛圍中共同提高、共同發展。城區教師在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要積極學習農村教師的教學經驗,相互切磋、汲取精華、取長補短、互助整改、優勢互補,實現城鄉在藝術教學、特色發展上的共同提高。
互動教研帶動了一些薄弱鄉村校的教學工作,促進了大批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整體提高了區域教學質量。
三、名師、名校引領
名師、名校之所以能成“名”,其原因是有先進的辦學理念、超前的教育思想、鮮明的教學特色、成功的實踐經驗和高超的教育教學策略。在區域互動教研中,名師、名校則釋放著自身的能量,帶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
在區域互動教研中,我們應該采取“名師與名校互動”、“名師與薄弱學校互動”、“名校與薄弱學校互動”的形式,建立名師工作室、名校教學開放日制度,明確工作職責。通過名師視導、送培訓、送教研、送課改、送科研、名師帶徒等活動,建立起直接服務于學校和教師的開放式學校教研網絡,讓名師將教研思想精華、實踐經驗無私奉獻出來。
在名師、名校與對方互動教研中,我們應該注意體現尊重對方,做到服從而不盲從,研究而不居高,指導而不主導。
互動教研倡導的是“合作、研討、交流、提升”,即打破校際界限,區域教師間的隨機交換信息與研討、教師集體專題研討、案例分析與問題會診、教學觀摩與交流、集體會課、論課、名師名校示范引領,等等,切實解決課改中教師知識積累不足、觀念滯后、教法學法陳舊等問題。開放式的教研形式讓教師深刻理解了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完全打破教師間、學校間的封鎖現象,取而代之的是交流、協作、支持、幫助,營造出一種濃厚的研究氛圍,構建起一種研究文化,創造了一種和諧發展的教研方式。
區域間互動教研是在區域層面上展開的,體現的是一種集體協作,靠團體力量完成的研究活動,是慧智性教研,會讓教研活動步入一個新境界。在研究中,研究者之間逐步形成了一個研究共同體,在彼此民主平等的合作支持中,實現了資源共享、共同提高,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