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 陶源青青
摘 要:運動環境與運動員的健康密切相關,因此科學地保護運動環境,改造運動環境以及利用運動環境,從而避免或控制環境因素對人體的消極作用并且更好的提高運動成績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運動環境;運動場地衛生;運動設備衛生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6-0335-02
環境是以人類為中心的所有的客觀外界條件的總和,而良好的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前提。運動環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局部,它與自然環境緊密聯系,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人體。當人體在進行運動時,體內物質代謝增強,與環境的聯系更為密切,受環境的影響也就越大,因此健康、合適的運動環境對于運動員的健康和運動成績意義非凡。
一、運動環境對運動能力的影響
(一)空氣污染
在體育活動場所附近的空氣污染如工業廢氣、塵埃以及吸煙引起的煙霧等,均會損害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并且給運動員的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尤其是吸煙引起的煙霧,對人體的危害最大。煙霧里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吸入后會使血液中一部分血紅蛋白與之結合而喪失其應有的運輸氧的作用。
(二)噪音干擾
噪音會降低工作效率并且加速人的疲勞感。訓練和比賽場地周圍環境的噪音,會導致運動員注意力的不集中,輕則影響訓練和比賽的效果,重則引起傷害事故,危害生命。
(三)溫度
1.冷環境。冷環境一般指零度以下或者更低的環境。人體對冷適應需要幾周的時間。在寒冷環境中進行運動,往往會造成對人體不利的影響,如機體散熱增加,周圍血管收縮至皮下組織血流量減少,肌肉的粘滯性增加等。這些不利因素會影響投擲、抓握器械等運動技能的發揮,甚至發生類似于凍傷這樣的運動性疾病和運動損傷。
2.熱環境。在炎熱環境中,人體的外周毛細血管擴張,加速傳導、對流和輻射散熱,汗腺分泌旺盛,汗液蒸發帶走熱量。人體對熱適應需要5~7天的時間。在熱環境中進行劇烈運動,由于汗腺分泌旺盛、體液丟失而出現循環血量下降,從而導致運動員運動能力的下降,甚至誘發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高熱中暑等疾病。若想讓身體提高對炎熱的耐受能力,則要反復地在高溫氣候中進行體育鍛煉或訓練,是身體出現熱習服的適應狀態(如外周導熱能力增強,血漿量增多,安靜和運動時心率減慢,每搏心輸出量逐漸增加對熱習服的生理性調節)。
(四)高原環境
高原環境主要表現為空氣稀薄,氧分壓隨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在高原的低氧環境中進行訓練,主要會對運動員的呼吸循環功能造成影響。習慣了平原生活的運動員進入高原地區后(如海拔2 240m高的云南多巴地區訓練基地)因全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氣候干燥,太陽輻射強,年平均氣溫低(多巴地區在6℃左右),在缺氧的刺激下,前幾天呼吸頻率每分鐘要加快2~4次,心率每分鐘加快10~20次,導致運動能力的下降并且常伴有氣喘、胸悶、頭昏、口干、喉嚨不適等現象。然而這些癥狀可以通過3~5天適應性訓練后即逐漸消失。再經數周訓練后,運動員耐久力的生理、生化指標比高原訓練前均可產生明顯的變化。長期處于高原環境,人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的含量提高,毛細血管的數量增加,氧代謝酶的活性增強?;氐狡皆院?,大大提高了運動員的有氧運動能力。
二、運動建筑設備與運動場地的衛生
(一)運動建筑設備的衛生要求
1.基地的位置選擇與坐落方向。(1)位置選擇。要避開污染區,選擇地勢稍高,交通方便,且土質顆粒較大、通透性好的地區。(2)座落方向。室外運動場的長軸最好與子午線平行,即南北方向或長軸與主導風向垂直;室內場館利用自然采光時,宜座北朝南,若用人工照明的,可不考慮座落方向。
2.采光與照明。采光分為:(1)自然采光:系數標準應為1∶3~1∶5;(2)人工照明:室內照明度一般不能低于50lux。
3.采暖與降溫。(1)采暖方法:蒸汽、熱水管道。(2)降溫方法:自然通風、人工通風、冰塊降溫、空氣調節。(3)采暖、降溫設備應盡量保證室內氣溫適宜,一般為23℃~25℃,并保證室內各處室溫相對均勻、穩定。
4.通風。(1)分類:自然通風、人工通風。(2)運動建筑物必須有良好的通風設施,以排出室內污濁的空氣,保持室內空氣衛生。
(二)室內運動場地的衛生要求
1.體育館。運動場地的硬度和平滑情況,對人體在進行運動時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人體在進行跑跳活動時,踏地的力量相當大,如起跳時的踏地力可達幾百公斤。踏地力越大,受地面的反作用力越大,地面越硬,其反作用力也越大。因此場地不能過軟,過軟的場地地面反作用力不足,會跑不快,跳不高,影響運動員能力的發揮。但是場地也不可過硬,因為地面反作用力過大,容易造成下肢的應力性損傷。因此,要保證地面平坦、結實、不滑、不過硬,且墻壁要無明顯的突出部分。
2.游泳館(池)。(1)池水的清潔程度與飲用水相同。(2) 水溫18℃~25℃,室溫24℃~25℃(室溫應高于水溫)。(3)每月至少作二次細菌學檢驗。余氯測定每升(公斤)水不應低于0.2~0.3毫克。(4)要有足夠的采光照明。(5)每人使用池水面積至少5平方米。(6)水的透明度 站在岸上能看清放在池底任何地方的一個直徑為10厘米、中間有5厘米呈黑色的圓盤。(7)跳臺下的水深至少應為臺高的1/2,不少于3米。(8)池壁、池底平整、光滑,不透水,且無易致外傷的凸出物或其他雜物,岸上有做準備活動的平整空地。(9)要有必需的急救設備和技術熟練的救生人員。
(三)室外運動場地的衛生要求
1.田徑場。田徑場首先應該考慮布局的合理性,既要考慮每個項目有足夠的合乎規格的場地,又要考慮教學、訓練和比賽的方便。(1)田徑場的跑道應平整結實,富有彈性、無浮土,晴天能保持一定的濕度,雨天應便于雨水的滲透,防止積水。應有100m以上的直線跑道。(2)跳躍場地的助跑道的方向應避開陽光的垂直照射。踏跳板應與地面平齊;沙坑的邊緣宜為木制并與地面平齊;坑內應填滿三份鋸末與七份干凈沙子,每次使用前應掘松、耙平。跳高或撐竿跳高的沙坑內應放置較厚的海棉包,并高出地面1米~1.5米。(3)投擲區必須與其他運動場地有明顯的區分。在一個投擲區內不允許同時進行幾種投擲運動,更不允許面對面投擲,鐵餅和鏈球場地應設置護籠,以確保安全。(4)室外單雙杠、高低杠、爬竿、吊環等固定器械要勤檢查,看有無螺絲銹蝕、松動或斷裂,發現問題要及時修理。
2.球場。 優化球類場地,保證籃、排球場地平坦結實、無碎石浮土、地面軟硬適宜(水泥場地地面硬度較大,三合土地面硬度較合適)。足球場最好有草皮或人工草皮,球場四周2.5m范圍內不應設置任何障礙物,以免撞傷。
綜上所述,所有的衛生措施基本上都有助于預防傷病并且有利于運動員健康的。在運動中,環境對人體的影響比平時大,因此筆者認為運動場地合適與否,不僅關系到運動員的運動技巧掌握和運動能力的發揮,而且直接關系到運動員的安全和健康,所以必須關注運動環境的狀況,盡最大努力使其符合衛生要求。
參考文獻:
[1] 馬俊.關于中國體育公園的現代認識[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6.
[2] 首都體育學院.體育保健學教育大綱[Z],2006.[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