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益廣告廣泛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教育、輿論導向、社會關懷、文化傳播等作用。作為一種公益宣傳,認真研究語言的表達,才能更好地引起受眾者注意。本文集中探討公益廣告語音層面上的特點,以及語音層面上表現出的隱喻,旨在通過這些分析,對公益廣告用語的語音有更深入的了解。
關鍵詞:公益廣告語音隱喻
關于公益廣告的定義多種多樣,從不同的側面則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采用余明陽先生的觀點,“所謂公益廣告,是指不以營利為直接目的,采用藝術性的表現手法,向社會公眾傳播對其有益的社會觀念的廣告活動,以促使其態度和行為的改變。”公益廣告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具體內容分為:社會教化、公共服務、生態保護、慈善救助、政府行為等五類。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語音在語言的使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爾基曾指出:“語言的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辭的準確、明朗和響亮動聽而產生出來的。”老舍先生指出:“除了注意文字的意義之外,還注意文字的聲音和音節。這就發揮了語言的音韻之美。我們不要叫文字老爬在紙上,也須叫文字的聲響傳到空中。”公益廣告用語重視了聲音的配合,才使人讀來順口,聽來順耳,才能享受到大珠小珠落玉盤似的音樂美,起到很好的公益宣傳效果。
一、公益廣告用語的語音特點
(一)節拍
語言是有節奏的。節拍就是指有一定數量的音節構成的語言節奏單位,這樣的節拍也叫音步。(張登岐《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雖然現代人寫作已經不要求同古人寫詩作文一樣,講究工整藻飾和嚴格駢儷,但適當注意調配音節,使節拍自然,可以營造優美的旋律和節奏感,充分展現漢語的音樂美。公益廣告用語中,有大量的句子充分利用了漢語語音的特點,注意了音節的節拍對稱變化,使之達到抑揚頓挫、波瀾起伏的效果和悅耳動聽的音樂美。例如:
(1)人吻是甜蜜,車吻是苦澀。(交通安全)
(2)人間知音難覓,校園草坪難培。(愛護草坪)
(3)你血輸在我身,你情溶入我心。(公民義務獻血)
(4)奉獻是無私的驕傲,大獎是愛心的回報。(購買體彩)
(5)呼出來的是煙,損人;吸進去的是毒,害己。(禁煙)
(6)有了喧嘩,自己無法心靜;有了打鬧,別人無法思凝。(教室)
(7)一滴雨露,挽救一個生命;一片藍天,拯救一個地球。(環保)
以上公益廣告用語就注意了音節的調配,使句子音節相稱,節拍自然、平穩,富于變化。例(1)音節節拍為2+1+2,2+1+2;例(2)為2+2+2,2+2+2;例(3)為2+2+2,2+2+2;例(4)為2+1+3+2,2+1+3+2;例(5)為4+1+1,2;4+1+1,2;例(6)為2+2,2+2+2;2+2,2+2+2;例(7)為2+2,2+2+2;2+2,2+2+2。這些公益廣告用語中,節拍抑揚頓挫、錯落有致,句中又采用整齊劃一的語音模式,使整則公益廣告語句如同一首詩,有很強的節奏感和音樂美,使得受眾樂于接受。
(二)押韻
讓同韻音節有規律地在句尾重復出現,這叫押韻。(邢福義《現代漢語》)“同韻音節”包括整個韻母相同的音節,也包括韻腹、韻尾相同或相近的音節。押韻使同韻音節在相應的位置上重復出現,可以使句子和諧悅耳,朗朗上口,產生一種回環復沓的韻律美,便于傳誦,便于記憶。
(8)紅花綠草滿園栽,風送花香蝶時來。(環保)
(9)人間自有真情在,獻出鮮血播下愛。(公民義務獻血)
(10)花草叢中笑,園外賞其貌。(環保)
(11)誰家有老也有小,尊老愛幼不可少。(尊老愛幼)
(12)陽光總在風雨后,快樂跟著“體彩”走。(購買體彩)
(13)體育是我們永恒的追求,體彩是我們永遠的朋友。(購買體彩)
(14)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環保)
例(8)中的“栽”和“來”,例(9)中的“在”和“愛”,都押“ai”韻;例(10)中的“笑”和“貌”,例(11)中的“笑”和“少”,都押“ao”韻;例(12)中的“后”和“走”,例(13)中的“求”和“友”,都押“ou”韻;例(14)中的“命”和“情”押“ing”韻。這些公益廣告用語句子的末尾音跌宕回環,同聲相應,別有情致,給人以和諧悅耳的美感,從而達到宣傳效果。
(三)疊音
疊音是音節的重疊。疊音使語句節奏感強,聲音優美,既可以增強對事物的形象描繪,使其新鮮活潑、生動引人,又可以造成同音相合的音樂美,給人一種字音協調、節奏鮮明、形式勻稱的美感。例如:
(15)字字含意韻,句句傳真情。(宣傳欄)
(16)點點滴滴環保情,殷殷切切愛國心。(環保)
(17)人人學講普通話,個個爭當文明人。(推普)
(18)點點滴滴熱血濃,人道博愛處處情。(公民義務獻血)
(19)涓滴之水成海洋,顆顆愛心變希望。(希望工程)
(20)手下留情,口中留德,生態才能維持平衡,人類才能幸福久久久久。(環保)
例(15)中的“字字”和“句句”使宣傳欄上的語言文字活靈活現,形象具體。例(16)中的“點點滴滴”和“殷殷切切”突出了每一個微小的環保舉動,都能反映出赤誠的愛國心。例(17)中的“人人”和“個個”突出了全體性,號召廣大群眾講普通話,做文明人。例(18)中的“點點滴滴”意在說明每一滴血都很珍貴,“處處”突出了具有奉獻精神的公民遍布人間。例(19)中的“顆顆”說明了眾多關注希望工程,奉獻關愛的舉動能凝聚成不可估量的力量。例(20)中“久久久久”的重疊,凸顯了幸福的長久。即人類只有注意保護環境,弘揚道德,維持生態平衡,才能擁有永久的幸福。這些公益廣告,盡管有各自要表達、宣傳的內容,但疊音的運用都使其表達的內容得到了強化和凸顯,取得了較好的廣告效果。
(四)同音
公益廣告用語利用漢字同音,使語音連貫,受眾多印象深刻。這里討論的同音與后面辭格章節討論的雙關相似,主要是側重點不同,此處只單純從語音相同的角度討論。
(21)別因有意思就有意“撕”。(圖書館書庫)
(22)愛惜生命之源,“關住”點點滴滴。(節約用水)
(23)“艾”與被愛,連著紅絲帶。(關愛艾滋病患者)
(24)孩子學習需寧靜,四鄰休息需寂靜——稍安勿“噪”。(公共場所)
例(21)中的“撕”與“思”同音,創設一種和諧輕快的語氣,沒有嚴肅地警告人們不能故意撕書籍,這樣的宣傳更容易讓人接受。例(22)中的“關住”與“關注”同音,讓人會在第一時間內聯想到“關注”,與前面的“愛惜”呼應。既真切地表達了要記得關好水龍頭節約每一滴水,也使前后語言連貫和諧。例(23)中的“艾”與“愛”同音,使整個廣告詞讀起來和諧上口,鮮明地傳達了一種社會關懷,即關愛艾滋病患者。例(24)利用“噪”與“躁”同音,巧妙化用“稍安勿躁”這一成語,警示大家不要發出噪音,以免影響孩子學習和四鄰休息。
(五)雙聲疊韻
雙聲疊韻也是漢語語音特有的一種表現形式。雙聲,指兩個音節的聲母相同。疊韻,指兩個音節的“韻”相同。在雙聲疊韻中,由于聲母或韻母的復現,使語言優美動聽,構成一種語音回環之美,可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公益廣告用語利用雙聲疊韻,和諧悅耳,吟誦順口,從而加深了讀者印象。
(25)不要讓我無故流淚。(節約用水)
(26)踏平坎坷,再上征途。(下崗再就業)
(27)彩民共托朝陽,足彩再創輝煌。(購買體彩)
(28)波濤讓江河澎湃,熱血使生命沸騰。(公民義務獻血)
(29)眼觀古今中外,耳需一時清靜。(圖書館)
例(25)中的“流淚”疊“l”聲母,是雙聲;例(26)中的“坎坷”疊“k”聲母,是雙聲;例(27)中的“輝煌”疊“h”聲母,是雙聲;例(28)中的“澎湃”疊“p”聲母,是雙聲;例(29)中的“清靜”疊“ing”韻母。雙聲疊韻,能產生聲音彼此應和,回環蕩漾的語音效果。這些公益廣告用語中語音的雙聲疊韻,使聲韻鏗鏘婉轉,增強了公益廣告用語的感染力,容易吸引受眾。
二、隱喻分析
Lakoff等認知語言學家認為隱喻是指“跨喻域”現象,即“以他物來理解或體驗某物。”根據Langacker和Pierce等語言學家的觀點,“象似性指語言符號在語音、語形或結構上與其所指之間存在映照性的相似現象。”這二者有很大的同一性。王寅把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對比,等同于非隱喻性與隱喻性的對比。李弘(2005)認為語音隱喻是語音與其所指對象之間的象似性的問題,語音隱喻應該叫語音象似性。可見,語音隱喻與語音象似性并無本質的區別。本文所持觀點也是把語音隱喻理解為語音層面上的“跨域喻指”現象。
Lakoff和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指出:“隱喻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不僅在語言中,而且在我們的思維和行動中都是這樣。”公益廣告用語中存在大量的語音隱喻,前面分析的語音特點中的同音和押韻,就是隱喻的表現。
(一)公益廣告用語中的同音
利用詞匯間的語音相同性或相似性進行不同意義間的轉換,可以達到跨域喻指的效果,恰如其分地表達出某種新意。例如:
(30)“痰”吐得體,從我做起。(公共場所)
“痰”與“談”同音。“談吐得體”是指舉止、言辭適宜合理。“痰吐得體”是指不要隨便吐痰。
(31)“痰紙”一揮間,風度盡逝矣!(公共場所)
“痰紙”與“彈指”同音。“彈指”是指時間瞬間即逝,時間過得快。“痰紙”是指垃圾。
(32)君子之“澆”,平淡如水。滿腹經綸,出口成“臟”。(校園)
“澆”與“交”同音,“臟zāng”與“章zhāng”語音相似。
(33)孩子學習需寧靜,四鄰休息需寂靜——稍安勿“噪”。(公共場所)
“噪”與“躁”同音。“躁”指急躁、煩躁。“噪”指聲音雜亂,喧嘩。
利用語音相同這一特性,通過人們比較熟悉的字詞來理解和表達另一字詞,既能使公益廣告語語音通順和諧,容易記憶,又顯得新穎別致。
(二)公益廣告用語中的押韻
公益廣告常用押韻的手法,使得韻腳和諧,極富音樂美。這種押韻正是運用了語音象似性或者說是語音隱喻,即用一個相似的語音來說明和理解另一個語音。例如:
(34)小草微微笑,請您繞一繞。(愛護花草)
(35)來也匆匆,去也沖沖。(講究衛生)
(36)手下留情,腳下留青。(愛護花木草坪)
(37)愛妻愛子愛家庭,無視安全等于零。(交通安全)
例(34)中的“笑”和“繞”押“ao”韻;例(35)中的“匆”和“沖”押“ong”韻;例(36)中的“情”和“青”押“ing”韻;例(37)中的“庭”和“零”押“ing”韻。這些相同或相似的韻腳,使得公益廣告語言極具韻律美、和諧美,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
三、結語
本文考察分析了公益廣告用語在語音上的五個特點:音節節拍自然,富于節奏美;韻腳相押,盡顯語音的和諧悅耳;音節相疊,增強節奏,強化語音效果;語音相同,引人注意;雙聲與疊韻,使語音朗朗上口。為了提高公益廣告語言的表達效果,可以利用語音要素,使語言生動活潑、通順流暢、節奏分明、音調和諧,從而增強音樂美感。語音層面上表現出來的特點,使公益廣告用語極富音樂美,便于記誦,易于流傳。語音隱喻是語音層面上的“跨域喻指”現象,在公益廣告用語中集中表現在同音與押韻上。
參考文獻:
[1]張明新.公益廣告的奧秘[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4.
[2]高萍.公益廣告初探[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9.
[3]潘澤洪.公益廣告導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4]何新祥.廣告語言修辭策略[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
[5]吳啟主.現代漢語教程[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劉彬.校園公益廣告語的修辭藝術探析[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
2010,(3).
[8]趙晉媛.公益廣告語言的修辭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
社會科學版),2009,(2).
[9]李弘.語音隱喻初探[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5).
(黃麗音銀川 北方民族大學文史學院7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