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漢語持續體“著”的動態、靜態兩種情況在韓語里用“-? ?-”“-? ?-”來實現,但是由于它們有各自的語言特征,“著”的動態和靜態的語義特征在意義上與韓語中“-? ?-”“-? ?-”對動作內部情狀所關注的內容并不一致,其對應的情況較復雜。本文根據漢韓持續含義的語法標記“著”和“-? ?-”“-? ?-”,對漢韓兩種語言持續體相關語法意義及其特征的對應關系展開研究。
關鍵詞:持續體語義動態靜態“-? ?-”“-? ?-”
各種語言里的時體系統是內外部時間與涉及時間的動作概念反映在各自語言語法系統上的結果。漢語和韓語作為兩種語言,有著不同的時體表達形式及語法意義,但是兩者的持續體都指出了時間和動作的關系,它們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即表示動作或狀態的進行或者持續。本文對漢語持續體“著”與對應的韓語表達形式“-? ?-”“-? ?-”的語法意義進行對比,找出了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及其特征。
一、現代漢語持續體“著”的語法意義
關于動態助詞①“著”的語法意義,很多學者進行了研究并給出了不同的定義。但是大多數學者,如黎錦熙(1961)、朱德熙(1984)、戴耀晶(1991)、石毓智(1992)、陸儉明(1999)等都認同動態助詞“著”的語法意義為“持續”,是個最典型的持續體標記。即“著”作為動態助詞,或者表示動作行為處于持續或者進行的過程當中,或者表示在動作行為的作用下事物處于狀態的持續,或者表示動作行為處于動作結束后的結果狀態。例如:
(1)他不停地說著,別人休想插嘴。(動作行為處于持續過程中)
(2)他拿著一張報紙。(在動作行為的作用下,事物處于狀態的持續)
(3)墻上掛著一幅畫。(動作行為處于動作結束后結果狀態的持續)
從以上對于持續體“著”的有關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著”表示“動作持續”的動態義和“狀態持續”的靜態義②為一般的傾向。
戴耀晶先生(1991)認為,“動態和靜態指的是事件的存在方式,動態反映變化,靜態不反映變化”。持續體“著”具有的動態、靜態特征是與動詞本身所具有的語義特征有著很密切關系的。由于“著”受到前面動詞的影響,它的作用在句子里就有了一定的變化,即句中的“著”不應該僅理解為“著”單獨的語法意義,還要關注這些動詞的語義特征與“著”連接所表達的語法意義。
(一)“著”的動態持續
“著”的動態性,其所在事件的存在方式是一種變動事件(changing event),動態反映了變化,表現非均質(heterogeneous)的時間結構。句中“著”附著在動作性比較明顯的動態動詞之后,表示動作行為的持續。動態持續中的“著”有兩種情況:
1.表動作延續過程中的持續
這些動作所描寫的狀態是處于某一動作過程中的,正在由起始點向終止點運動的動作延續,表現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反映事件進程的變化。例如:
(4)操場上放著電影。
(5)那個學生在本子上寫著什么。
上面例句中的動詞類型,如“放、寫、塞、走、哭、笑、說”等強持續性動詞本身具有動作行為的持續義,當它們與“著”結合時,正是由于受到“著”的持續語義特征的影響,在句中表示這類動詞的動作還沒有結束,所描寫的是動作事件延續進程的動態性質。
2.表動作反復進行中的持續
之所以在“持續”前面加上“反復進行的”這一限定語,正是為了突出它所表示的動作不斷重復的狀態,從而反映出其與強持續性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延續的區別。就是說,這類動詞在語境中要表示動作持續,就必須增加動作的次數和依靠“著”的描述才能排除動作的瞬間性,從而顯示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持續的狀態。例如:
(6)她輕輕地敲著。
(7)雪開始融化了,屋檐下在有節奏地滴著水。
這些句中的動詞類型,如“敲、滴、搖、跑、喊、打、跳”等,皆是弱持續性行為動詞。它們雖然近似,但不等同于“死”“離開”這樣的非持續性動詞,當然也不等同于強持續性動詞。此類句中所發生的動作行為是以反復進行來維持其動作連續不斷的、持續的語義特征的。
(二)“著”的靜態持續
“著”又有靜態性的一面,標志著事物正處于相對穩定的均質的發展階段,在事件的存在方式上,表示靜態不反映變化。對應的表達形式是在不表現變化的動詞或動作性不太明顯的動詞之后加“著”,在句中表現為持續過程中的靜態事件。這里的動詞一般是表示靜態持續的動作性較弱的動詞,這又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表非動作性行為的狀態持續
在事件的持續過程中,由于受到動詞所含有的語義特征的影響,一些均勻狀態的動詞在句中反映的都是具有持續特征的靜態事件,觀察不到事件過程的變化。例如:
(8)他的話里蘊藏著復雜的感情。
(9)她一直愛著他。
可見,上面的例句都是具有非動作性的靜態事件,此類句中的動詞類型,如“蘊藏、愛、渴望、存在、掌握、包含、惦記”等,其本身含有著靜態義,它們在句中表達的事件經常呈現出一種無變化的狀態,可以說是一種靜態的性質。
2.表動作行為持續下的狀態持續
此類動作在句中一般是動作性不明顯的動詞,其后附著“著”表現出處于持續過程中的靜態事件的語義特征。例如:
(10)他從早上就等著我。
(11)他拿著一張報紙。
上述例中的動詞類型,如“等、拿、坐、站、躺、躲、摟、舉”等,此類表姿勢的動詞雖然本身含有一些動作性,但其動作性不太明顯,與“著”連接表示動作持續下的狀態,具有一種無變化的靜態義的特征。
3.表動作行為完結狀態的持續
這類句中的主語一般是由處所詞來充當,“著”出現在此類存現句中,由于句首處所詞具有的語義特征,所描寫的狀態是一種動作完成后的靜止狀態。例如:
(12)墻上掛著一幅畫。
(13)桌子上擺著書。
可見,上例中的動詞類型是“掛”類弱持續性行為動詞,在此類處所主語的存現句中,這些動詞與“著”連接表示動作完結后的結果狀態的持續。
二、韓語“-? ?-”與“-? ?-”的語法意義
關于韓語中持續含義的表達,是由體標記“-? ?-”和“-?/? ?-”配合動詞來實現其語法意義的。持此觀點的代表學者有,???(1982)、???(1989)、???(2000)、???(1985)、???(2002)。他們認為持續含義的語法范疇有未完成的“-? ?-”和完成的“-?/? ?-”③,這是韓語里最典型的持續體的語法標記。
韓語里表示持續含義的語法標記有:未完成的“-? ?-”,相當于漢語里的動態義,具有動作的進行和持續的特征;完成的“-? ?-”,相當于靜態義,表示動作行為完結后狀態的持續。
(一)動態持續義的“-? ?-”
韓語中動作的持續,所反映的是與時間流逝發生聯系的動作進行、反復、持續等的展開過程,及其存在的方式。韓語中持續體標記“-? ?-”與動詞結合表示動作尚未完了,正處在動作發生變化的動態持續階段。它還可以分成以下三種情況。
1.表動作行為正在進行
韓語中“–? ? -”與動詞搭配,表示動作行為正處于進行的過程之中,尚未結束,具有明顯的動作進行中的動態特征。例如:
(14)?? ?? ??? ?? ??.(他正在打籃球呢。)
(15)?? ?? ?? ?? ??.(他正在吃飯。)
諸如上面句子中的動詞類型,如“??(打)、??(吃)、??(看)、???(跑)”等動作性較強的動詞與“-? ?-”同現,表示某一時間段里行為動作的進行。這種語法意義與“-? ?-”本身具有的進行性特征有關,它與此類動詞組合時,可以引出某行為已經發生,動作尚在進行過程當中的意思,所以“-? ?-”表動作的進行。而漢語中這類動態句一般以進行體標記“正(在)、在、呢”來表達其動作的進行,這與韓語持續體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
2.表動作行為的持續
韓語持續體標記“–? ?-”與動詞搭配,可以表達動作行為正處于持續過程中的含義。例如:
(16)???? ??? ???? ??.(教室里進行著一場辯論賽。)
(17)???? ??? ???? ??.(孩子們等著我們呢。)
上面例句中的此類動詞,如“????(進行)、????(等)、??(寫)、???(下)、????(放)”等。它們與持續體標記“-??-”結合可以表示動作行為的持續,具有動態持續的語義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韓語里的動詞(Jeong,Hee-Ja,1994:47~106)與“-? ?-”結合只表示動作進行和動作持續。這是由于韓語是以動詞的形態變化來表達時體范疇的語言,其中語法標記“-? ?-”的語義特征在句中起的作用比動詞性質或其他成分更大,不像漢語里動態義和靜態義的劃分是基于動詞詞義而決定的。例如:
(18)??? ?? ???? ??.(她愛著他。)
(19)???? ?? ?? ?? ??.(一群人圍著那輛車。)
在韓語的存現句中,表示動作的進行和持續,在漢語里表達的是靜態義,而在韓語里則概括為動作性“-? ?-”的語義特征。這是由于漢語和韓語作為兩種語言,各自存在不同的時體表達方式,從而產生不同的語法意義。例如:
(20)?? ???? ?? ??.(他在沙發上睡著。)
(21)???? ???? ?? ??.(床上歇著三個人。)
對于這種現象,B.Comrie(1988)曾經提道:“在多數語言中可見‘未完成體里的‘進行體標記,在存現句中與姿勢類動詞連接時,由于它們具有的靜態描寫性特征,它所關注的好像是對動作的狀態性,但這仍然是‘進行體的語法范疇。”(Berrard Comrie,1998:145)
3.表動作完成后的狀態
韓語持續體標記“–? ?-”在與附著類動詞④搭配使用時,除了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之外,還能表示動作完成后結果狀態的持續。這一部分和“-? ?-”的語法意義相同,但是此類動詞不能與“-? ?-”搭配表其意義。例如:
(22)a.?? ?? ?? ?? ??.(他穿著藍色的衣服。)
b.*?? ?? ?? ?? ??.
(23)a.??? ??? ?? ?? ??.(媽媽抓著孩子的手。)
b.*?????? ?? ?? ??.
(二)靜態持續義的“-? ?-”
韓語中表靜態持續的語法標記是“-? ?-”,在時間的展開過程中,反映的是觀察不到動作變化的一種狀態。它表示動作行為完成后結果狀態的持續,所表達的內容是某種狀態正處在沒有變化的過程之中。例如:
(24)??? ??? ??? ??.(士兵倒在路上。)
(25)????? ??? ??? ?? ??.(鞋架上放著一雙鞋子。)
上述例子中的動詞類型,如“??(開)、??(放)、??(關)、??(死)、??(矗立)”等。它們與“-? ?-”連接表示動作完結后狀態的持續。即此類弱動作性動詞與韓語的完了體“-? ?-”結合,表達動作已經處于完成階段,并保持現有狀態,一直持續下去。這些句子具有的時間幅度比較長,不發生變化的語義特征。由于“-? ?-”的持續狀態的描寫作用,此類動作的主體都具有非行動動元(non-agent)⑤的特點。
三、結語
漢語持續體“著”所具有的動態和靜態的語義特征相當于韓語里的語法標記“-?? -”“-?? -”。漢韓兩種語言體標記在持續含義的表達上是相同的,即:表示某種動作或狀態的進行或者持續。但由于漢語和韓語作為兩種語言,各自具有的語言特征在動態、靜態的內在情狀上具有不同的表現,不僅在語法上兩者對“動作進行”義的表現有著不同的語法形式,而且兩種語言的持續體標記“著”和“-? ?-”對動作情狀所關注的內容也不同。因此,漢語中的動態和靜態在韓語里的對應情況較復雜,并不一致。
漢語和韓語的持續體在語法意義上存在諸多異同,所表達事件的動態、靜態意義不完全對應,因而在語法形式的對應上產生一定的影響。


筆者總結上述所言漢韓持續體“著”與“-? ?-”
“-? ?-”在語法意義、特征及其對應情況如下表。
注釋:
①現代漢語語法將這種表示“持續”的“著”通稱為動態助詞。《語
言學百科詞典》(1993)稱“動態助詞”為“漢語助詞的一種。附著于動詞或動詞短語后面表示行為動作的變化情勢。有‘了(完整態)、‘著(持續態)、‘過(經歷態)等。”
②陸儉明在《“著”字補議》中認為“行為動作的持續”是一種“動
態的持續”,“狀態的持續”是一種“靜態的持續”。
③“? ??”“? ??”的標記法是由“-?”“-?/?”和表
“存在”義的補助動詞“??”連接形成,比如“?? + ? ?? -> ?? ??、?? + ? ?? -> ??? ??(?? ??)”等。“-?/??-”一律寫作“-? ?-”。
④這些語法范疇以含著不可分性(inalienability)概念的附著類
動詞和相對概念脫著類動詞來實現動作進行和動作結果的狀態的重義性。
⑤韓語持續體“-? ?-”在結構上,主語不管是“人”還是“事”
都含有“非行動動元(non-agent)”的特點,所表達的是一種非動作的狀態,也可以說是一種變化后的狀態描述。從文中例(24)“??? ??? ?? ??.(士兵在路上死了。)”中可見,主語雖然是“士兵”,但是他不能做出任何“動作”,因此具有一種結果狀態的語義特征。
參考文獻:
[1]戴耀晶.現代漢語表示持續體的“著”的語義分析[J].語言教學
與研究,1991,(2).
[2]胡裕樹,范曉.動詞研究[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
[3]金鳳鳴.助詞“著”的基本語法意義[J].漢語學習,1991,(4).
[4]陸儉明.“著”字補議[J].中國語文,1999,(5).
[5]Berrard Comrie.Aspect[M].Shin,Su-Song譯.韓信文化社,1998.
[6]Jeong,Hee-Ja.??? ?? ??? ????[J].????,
1994,(15).
[7]Kim Cha-Gyueun.“??”? ????[J].??????,1985,
(5).
[8]Lee,Gi-Dong.???“-? ??”? ??[J].????,1977,
(30).
[9]Lim,Hong-Bin.???“?”? ????? “?”[J].??
?????,1975,(8).
(邊美仙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2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