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麗 張滄麗 劉泰然
摘 要: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是推動區域金融業健康發展,進而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客觀要求,地方政府應從加大金融生態環境宣傳力度入手,健全法制環境和征信系統,提高誠信意識,構建金融安全網,為金融業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區域金融;生態環境;企業改革;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544(2012)03-0037-02
區域金融業的發展依賴于該區域的金融生態環境,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可以形成資金聚集地,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源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河北省保定市自2009年開始已連續3年開展“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并出臺了相關政策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經過持續努力,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有力推動了當地金融業發展。但是,我們在調查中也發現,該市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有些帶有一定的普遍性,研究解決這些問題對探索我國的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保定市金融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
1. 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宣傳力度不足, 影響了政策實施效果。近年來保定市把金融業放在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相繼出臺了《關于支持金融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的意見》、《關于開展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年活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在政策扶持、強化服務等方面改善了金融生態的外部環境,成為金融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但是在各種政策實施過程中,更多集中在政府和金融企業的管理層面, 而其他企業管理者、居民,甚至金融業的普通員工了解的并不多。從我們的調查結果看,80%多的被調查者不知曉金融生態環境的內容, 這勢必使政策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 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 一是宣傳教育不到位,缺少有效的傳導和溝通渠道;二是宣傳教育缺乏針對性,條款內容比較繁瑣,使受眾難以接受;三是社會公眾及投資者的金融風險意識不強,沒有樹立“風險自擔”的意識,對各種金融產品的收益和風險了解不多。四是社會公眾缺乏法律意識,對于金融法規和各項制度不了解, 對于一些金融違法活動沒有準確的判斷能力。
2. 征信體系建設進展緩慢。 近年來保定市一直在積極推動社會征信體系的建設, 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積極性不高,也缺乏有效地制約措施。另外,企業主管部門、工商、稅務、公安、金融等信息資源部門掌握的企業和個人信息尚不能合理共享,從而使社會征信系統的功能和作用大打折扣。
3. 政府干預金融企業行為時有發生。 由于長期以來行政干預的慣性, 對于地方政府重點支持的項目, 金融企業往往迫于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壓力而提供資金支持,難以完全擺脫行政干預。
二、優化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的路徑
1. 加大宣傳力度, 營造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的社會氣氛,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識。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作為一項復雜的長期工程,需要全社會各主體廣泛參與,真正實現各項金融改革措施和政策能夠上通下達,全民知曉。
2. 政府加強協調作用, 為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保障。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需要搭建一個相互協作的平臺,地方政府部門由于自身職能特色,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影響力和組織能力,可以利用行政、財政、市場等多方面的資源,發揮主導調控作用,配合金融監管部門,做好金融工作的領導協調。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密切政府、金融企業、客戶的關系,市金融辦應定期組織召開金融例會、金融論壇,形成有效的協調溝通機制,及時通報金融信息,推動金融創新活動的開展,為提升地方經濟的金融支持能力創造有利條件。
3. 逐漸完善社會征信系統建設, 為金融企業提供精準的信息基礎。信用環境是金融生態的主要標志,加快征信體系建設是促進金融生態優化的重要手段。2011年10月19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制訂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提出“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抓緊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當前,企業誠信意識和公眾金融風險意識還比較淡薄,偷逃金融債務情況時有發生,社會公眾以及機構投資者的信用信息還沒有得到有效歸集和準確的評估,部分企業信息造假嚴重,失信懲罰機制的約束力較低。各地應以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為依據,加快推進全社會信用體制建設,培育企業和個人的征信系統的規范化管理,形成在信用信息基礎數據采集環節的規模效益,避免信息重復和信息分割,建立企業信用信息交換系統,推進信用信息的傳輸、提取、考核的自動化,提高信用信息征集效率,實現資源共享。此外加強對企業會計、審計等信息的披露制度,提高會計、審計等信息的披露標準,增強企業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真實性,逐步與國際標準完全接軌,形成良好的生態金融環境。
4. 健全法制環境,嚴厲打擊金融犯罪行為。我國近幾年來在金融法制建設上逐漸完善,但是仍難以適應當今金融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金融法制環境的治理主體是各地司法機關,由于各家銀行和司法機關分屬不同的行業,司法機關的物質保障完全取決于地方財政, 這些都使司法人員在執法中容易受到外部的干擾, 使司法機關不再是中央在地方的執法機構,而成為了體現地方利益的地方機構,造成金融機構在債務訴訟中經常陷入“贏了官司,輸了錢”的窘境。 保定市近年來金融機構上訴至法院追討資金的金融案件銳減, 經向金融部門了解主要原因是金融機構擔心與企業發生債務糾紛后, 容易導致銀企關系破裂,貸款更加難以追回,往往采取一些緩救措施來解決債務問題, 金融業的法制環境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為此,作為地方政府應改變這一現狀,改善法制環境, 提高企業法律意識, 加大司法維權力度,加強金融案件的審判工作,充分發揮司法審判的終極救濟作用,提高審判、執行的效率和質量,切實保障金融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信用秩序;打消金融企業依法維權的顧慮, 積極建立和完善打擊金融犯罪工作協調機制和監測機制, 對于違反金融法規的犯罪行為嚴厲打擊, 及時阻斷違法犯罪活動的資金往來,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金融秩序。
5. 建立金融安全網工程, 提高金融風險檢測手段。 金融安全網工程是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為保持金融系統、尤其是銀行系統安全穩健運行而建立的危機防范和管理的一系列評價體系。 通過金融安全網的建設可以降低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降低危機處理的成本,一些檢測指標的設置對于金融企業起著“高壓線”的警示作用,可促其穩健經營。 金融安全網的建設由政府監管體系、中央銀行、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投資者保護制度共同組成; 風險監測指標由金融機構經營情況指標、 社會信用指標、法制環境指標、政府支持金融發展情況指標構成。 通過制度建設和風險指標的監控, 形成有效的金融風險預警和控制機制,為積極處置金融風險,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宋維彥. 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J]. 黑龍江金融,2008(11).
[2]馬俊昀. 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的角色定位:陵縣案例[J]. 金融發展研究,2009(8).
[3]王瀛. 發展可持續經濟與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研究[J]. 工業技術經濟,2009(4).
[4]許冀藝,白云,牛建高. 助推區域產業升級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對策研究——以河北省產業升級制約因素為例[J]. 開發研究,2011(2).
(責任編輯:李丹;校對:盧艷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