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名曲在線聽系列》叢書由《世界著名組曲欣賞》《世界著名序曲欣賞》《世界著名交響曲欣賞》《世界著名交響詩欣賞》《世界著協(xié)奏曲欣賞》《世界著名圓舞曲欣賞》《世界著名通俗鋼琴曲欣賞》《世界著名進行曲欣賞》八本組成,每冊書在原作基礎上增加了近二十幅精美圖片,并配一張CD-ROM光盤,讀者既可在CD機上聆賞一小時與書配套之曲目,亦可在電腦上免費在線聆聽近三十小時的音響資源。
此套音樂愛好者叢書力求向普羅大眾推薦世界上最典型、最著名的音樂作品,對每部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生平、藝術特色作了詳盡而通俗的釋讀,并圍繞歐洲音樂發(fā)展史上出現(xiàn)的音樂家及作品插敘了一些生動有趣的軼事。
本刊將從本期開始在叢書中節(jié)選部分篇章以饗讀者。
夏爾·路易·昂布魯瓦茲·托瑪(CharlesLouisAmbroiseThomas)1811年生于法國梅斯,1896年卒于巴黎,法國作曲家。托瑪?shù)母赣H是音樂教師,因此托瑪自幼從父學習音樂。1828年學于巴黎音樂學院。1832年獲羅馬大獎留學意大利,隨卡爾克布雷納學鋼琴,隨勒絮爾學作曲,三年后回巴黎。185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56年任巴黎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1871年起任院長。托瑪最成功的作品是歌劇《迷娘》和《哈姆雷特》。
三幕歌劇《迷娘》(Mignon)作于1866年,同年11月17日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次演出。歌劇《迷娘》取材于德國作家歌德的長篇小說《威廉··麥斯特的學生時代》,歌德筆下的麥斯特,是資產階級啟蒙運動時期德國青年的代表,他要擺脫狹隘的生活天地,從廣闊世界中認識人生的真正意義,追求理想的自由世界。由作家巴爾比埃和卡列共同為歌劇編寫的腳本,在情節(jié)上與原作有很大不同。歌劇幾乎不涉及原作中麥斯特的人生哲學主題,而代之以真誠的愛情故事。歌劇《迷娘》首次上演后,立刻大獲成功,并連續(xù)上演一百多場。這部歌劇和它的序曲至今仍被廣泛演出。
歌劇講述的是麥斯特和迷娘的一段動人故事。十八世紀末,意大利羅塔里奧伯爵之女斯佩拉塔被吉卜賽人拐走,易名迷娘,淪為流浪藝人。羅塔里奧深受刺激,失去記憶,從此成為流浪老藝人游吟四方。一日,吉卜賽人杰爾諾用鞭子脅迫迷娘在旅館里為眾人獻藝時,青年麥斯特和浪游至此的羅塔里奧阻攔了杰爾諾的暴行。迷娘向兩人送花表示感謝,麥斯特將花轉送劇團女演員費琳娜。迷娘訴說自己的不幸遭遇,麥斯特同情迷娘,遂挺身而出為之贖身。迷娘穿上男裝,做了麥斯特的書童。麥斯特被邀請為劇團的詩人,跟著劇團去城堡演出莎士比亞的戲。不久,迷娘對麥斯特產生戀情,但麥斯特沒有察覺迷娘對他的愛意。當迷娘看到麥斯特和劇團女演員費琳娜在一起時,陷于妒忌和失望,她想投河自盡,被羅塔里奧阻止。迷娘詛咒城堡劇院毀于天火。羅塔里奧聽了迷娘的詛咒,當真縱火焚燒城堡劇院。迷娘為取回她送麥斯特的花沖進城堡劇院,不幸陷身大火。麥斯特奮力不顧身,從火中救出迷娘。羅塔里奧在麥斯特的陪同下,帶著受傷的迷娘回到自己的意大利老家。迷娘在羅塔里奧和麥斯特的悉心照料下逐漸恢復了健康,迷娘回憶往事,羅塔里奧突然恢復記憶,原來她就是羅塔里奧失去的愛女,于是父女相認。迷娘和麥斯特互訴愛戀之情,兩人終成伴侶。歌劇在德國演出時曾改為悲劇性的結局。
序曲采用了歌劇中的音樂,但它既不是隨意的湊合,也不沿用歌劇中出現(xiàn)的次序排列,而是經過作者的精心剪裁組合而成。序曲以迷娘和費琳娜的兩首著名詠嘆調為主要音樂素材。
序曲一開始的曲調源于歌劇第三幕的豎琴序奏,這是失去記憶的羅塔里奧彈著琴弦游吟四方的生動描繪。如同娓娓訴說的旋律由豎琴以小行板的速度緩緩奏出。
接著,圓號奏出抒情婉轉、富于詩意的旋律。這曲調源于歌劇第一幕。麥斯特阻攔了杰爾諾的暴行后,詢問迷娘的身世。但是自幼被拐走的迷娘只記得在岸邊被人帶走,對雙親已經沒有印象。不過,她還記得家鄉(xiāng)的一首歌,于是便唱起詠嘆調《你可知那地方》。歌詞大意是:你可知那地方,到處橘花飄香,黃金果的國土,紅玫瑰的故鄉(xiāng)……啊,命運叫我流浪,空對幸福海岸,獨自黯然神傷。我衷心向往,愿生活和終老在那地方。這首著名的詠嘆調又被稱為“迷娘之歌”。
這是迷娘對故鄉(xiāng)的向往,波浪翻涌般的節(jié)奏和悠揚的旋律,充滿了思念和贊頌。小提琴溫暖的重復使深情得到進一步升華。
緊接著出現(xiàn)了歌劇第二幕第二場費琳娜扮演戲劇《仲夏夜之夢》中的仙后蒂塔妮婭時,開心地演唱的著名詠嘆調《我是金發(fā)的蒂塔妮婭》,歌詞大意是:我是蒂塔妮婭,是漂亮的女王;我快樂地游蕩,比鳥兒還快,勝過閃電光!歡快跳躍的旋律,華麗的附點節(jié)奏使這首詠嘆調具有波洛奈茲舞曲的風格特點。
最后樂曲出現(xiàn)了源于歌劇第三幕中費琳娜演唱的華麗的福拉納風舞曲旋律。
福拉納是一種六拍子的意大利威尼斯民間舞曲,擅長表現(xiàn)生動活潑的情趣,從而順利地將樂曲推向一個歡快的高潮后結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