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金融市場格局隨著金融危機消極影響的不斷加強面臨著重新洗牌。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問題成為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金融危機導致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下降,國際貨幣體系從單極到多元化的改革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要想更加全面地融入經濟全球化必須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關鍵詞】金融危機貨幣體系變革人民幣國際化
一、貨幣國際化研究綜述
貨幣國際化是指一種貨幣突破國別限制,在國際資金流動和貿易中行使價值尺度、交換媒介、貯藏手段等職能。貨幣職能的國際化是貨幣國際化的實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美元霸權地位出現衰落,日元國際化正在不斷推進,歐元作為國際貨幣出現。越來越多的學者對貨幣國際化問題進行了研究。
強大的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是主權貨幣成為國際貨幣的根本條件。研究表明,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與該國經濟規模直接相關,進而影響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潛在流通使用狀況。完善而發達的金融市場為貨幣國際化提供保障。良好的公信力和可兌換性是主權貨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基礎。此外,在貨幣國際化及地位維持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個因素是“慣性”。除了經濟因素外,政治文化也對貨幣國際化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二、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與缺陷
(一)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
國際貨幣體系是指各國政府在國際貿易交往中,對涉及國際貨幣流通的各個方面,包括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國際匯率制度和支付原則等,在國際范圍內做出制度性安排。
1944年7月1日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鎮舉行。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陷入經濟危機,歐洲經濟復蘇,金價自由浮動,各國開始拋售美元。到1971年,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瓦解。
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牙買加協定》。新的國際貨幣制度格局即牙買加體系出現。貨幣與黃金脫鉤,黃金的貨幣作用降低,地位下降,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得以建立。
(二)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
(1)美元價值穩定職能缺失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黃金成為可以自由買賣的普通商品。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的特質是純信用本位幣。在信用貨幣本位下,美元難以替代黃金成為國際貨幣價值標準。美元穩定協調國際匯率體系需要美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高度自律。而在現實情況下,為了實現本國經濟發展,美國不會選擇限制資本的自由流動,特里芬難題對匯率的影響在現行貨幣體系下依無法解決。
(2)制度缺陷
國際貨幣體系制度具有非均衡性。此種非均衡一方面是由于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缺乏平等的參與權和決策權,另一方面是缺乏相關配套制度。跨國金融機構和發達國家主導著國際貨幣體系的決策權。隨著金融全球化的不斷深化和廣化,各國之間的依賴于影響在不斷加深,實現了高度的金融和貿易一體化,大大增加了系統性風險。
(3)國際儲備供求不均衡
國際貨幣制度一個重要內容是國際儲備制度。國際貨幣非發行國與發行國在儲備供求方面的矛盾在不斷加劇。國際貨幣發行國往往是國際收支順差國,外匯儲備積累較多,取得外匯儲備的方式主要有貨幣互換和貨幣發行。非國際貨幣發行國基本屬于發展中國家,一方面進口具有剛性,另一方面出口能力不足,期望通過增加出口減少進口改變國際儲備的狀況似乎不現實。國際儲備供求存在強烈反差。
三、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與策略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分析
(1)經濟增長提供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金融資產占不斷提高??焖俚慕洕l展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經濟在未來保持良好的的發展勢頭,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是中國的發展目標。
(2)金融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拉開序幕。采用有管理的、單一的浮動匯率,匯率實現并軌。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得以建立,外匯兌換券逐步退出流通。人民幣經常項目實現可兌換。國內銀行業通過股份制改造發生巨大變化。以上措施的執行使中國金融體系不斷完善、發展。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策略
(1)堅持改革開放,促進經濟增長
本幣國際化,經濟增長是根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有目共睹。外匯儲備全球領先,人民幣穩中有升。但經濟發展中依然存在問題,結構矛盾不斷強化,經濟轉型迫在眉睫。擴大內需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創新能力實現集約增長是我國經濟改革的關鍵。
(2)提高金融監管國際化水平
結合國際經驗和本國現狀,完善經融市場的關鍵是構建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和期貨市場,建立相對開放的外匯市場和培育離岸金融市場。充分實現金融市場資源優化配置。通過國際合作和金融監管建設,提高國內金融監管水平。積極參與經濟區域合作,嚴格履行國際金融監管協議,防范金融風險。
(3)加快實行“走出去”戰略
十一五期間,“走出去”戰略初見成效。投資主體實現多元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企業競爭力大幅提升。“走出去”戰略對于維護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還處于發展階段,國內企業在多方面存在不足。所以更應注意國際資源合作與交流,為企業提供金融支持,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四、結束語
人民幣國際化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已成為普遍共識。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人民幣國際化面臨著機遇與挑戰。人民幣國際化對于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和競爭力、緩解外匯儲備壓力具有重要意義。堅持“三步走”戰略,逐步實現人民幣周邊化、區域化、國際化。
參考文獻
[1]柳利.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中之重[N].金融時報,2009.
[2]張云.劉俊民.國際貨幣體系演變規律[J].上海金融,2009.
[3]劉仁伍,吳競擇.重構新的國際金融體系[J].銀行家,2009(02).
作者簡介:曾華明(1985-),男,漢族,就讀于四川教育學院數學系,研究方向:數學。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