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夢穎 李俊文
【摘要】法國興業銀行事件,英國巴林銀行事件,美國安然事件等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使人們開始意識到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從加強內部控制的動機,目標,策略進行研究,并以應收賬款的內部控制為例進行說明。
【關鍵詞】內部控制動機目標
引言
國內外各大銀行事件,中航油事件等的屢屢發生,呼吁人們越來越重視內部控制。“有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不控則敗。”那么,究竟什么是內部控制?加強內控的動機、目標、策略又是什么呢?
2010年中國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以及保監會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連同 2008年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基本規范與配套指引的發布,標志著適應我國企業的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已基本完成。
一、內部控制的定義
內部控制是受企業董事會、管理者和其他員工的影響,為取得(1)經營的效果和效率;(2)財務報告的可靠性;(3)遵守法規等目標而提供合理保證,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控的過程。
從上面的定義,我們可以歸納出:1.內部控制的主體是企業內部人員,包括決策層、管理層和作業層;2.內部控制的目標是相互聯系的三個目標;3.內部控制的作用是合理保證而非絕對保證,這主要是由于成本效益的考慮;異常活動超出正常設計范圍;控制執行人員責任性不強;控制執行人員串通舞弊;高層管理者自我違規操作等造成的;4.內部控制包含五個相互關聯的要素,整個內部控制體系以內部環境為基礎、把風險評估作為依據、把控制活動作為手段、把信息溝通作為載體,把監控作為最終的保證。總之,內控是全方位、立體的。
二、內部控制的目標
內部控制的目標,概括起來講有三個,如定義所示。具體來講,它的基本目標是:規范企業整個會計操作流程,確保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填補漏洞、消除隱患,預防、發現并及時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確保企業資產的安全與完整;使得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規章制度能夠得到貫徹執行。
以應收賬款為例,應收賬款的內控目標可概括為:企業通過制定恰當的收賬、賒銷等政策,加強對應收賬款整個流程的控制,使應收款項得以安全并快速地回收,力爭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和效果,最終達到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的目的。
三、內部控制的動機
企業為什么要重視內部控制的建設呢?首先,加強內部控制是深入貫徹實施《會計法》的需要,是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的第一道防線。其次,加強內部控制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因為其可以使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籌資成本等,提高經濟效益。最后,加強內部控制是保障企業資產安全的需要,可為貨幣資金提供安全保障,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有效控制在建工程成本的盲目擴大等。
以應收賬款為例,加強應收賬款的內部控制就是為了從合同訂立,商品發出,賬款收回整個過程進行規范控制,加快資金流動,減少壞賬。
四、內部控制的策略
內部控制是全方位的,單從經營活動層面來說,包括銷售及收款環節的內部控制;貨幣資金管理的內部控制;采購及付款環節的內部控制;生產環節的內部控制;固定資產管理、存貨的內部控制;關聯交易的內部控制;投資環節的內部控制;擔保與融資的內部控制;研發環節的內部控制;人事管理的內部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等。
不同的活動,內部控制的要求,內部控制的關鍵點,以及內部控制的目的都是不同的。例如,對于貨幣資金的控制,內部控制就要求,企業應對貨幣資金的收支和保管,進行嚴格的授權與審批。并且關鍵是做到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相關的機構和人員應當相互制約。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確保貨幣資金的安全。而對于實物的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則要求,單位應當通過建立崗位責任制度對實物資產進行管理。內部控制的關鍵是對從驗收入庫、領用發出、盤點、保管及處置整個流程的控制。力爭達到防止各種實物資產被盜、毀損和流失。
進行內部控制的策略主要有:職責分工;進行授權控制;保護財產控制;會計系統控制;內部報告控制;分析經濟活動控制和考評績效控制;電子信息技術控制和信息系統控制等。
以應收賬款為例,從應收賬款的整個流程考慮,以時間順序為準,分為應收賬款的準備,形成,管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具有不同的特色,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對策。
(一)應收賬款的準備階段
信用管理部門主要負責此階段的流程,負責對客戶進行信用評審,了解客戶的誠信情況,這可以按老客戶、新客戶等標準來分,有不同的獲取資料的方法。采用5C系統,進行定量與定性的分析。最后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針對不同客戶的具體情況,分別制定合理的信用額度標準、回款期限、折扣標準等,對客戶實施風險分級管理。
(二)應收賬款形成階段
相關責任人和信用管理部主要負責此階段的流程,此階段的關鍵是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對相關人員與部門的職責權限進行明確,力爭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并且達到相互制約和監督的目的。例如,對客戶信用進行管理與對銷售合同協議的審批、簽訂;計提壞賬準備與對其的審批等,應分別由不同的人員執行。此外,還需建立賒銷責任制度,設置批準賒銷信用的權限,不同層次的管理人員對不同信用額度的賒銷進行審批,必要時候可以實施聯簽制。
(三)應收賬款的管理階段
此階段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兩個階段,即以應收賬款到期為界,分為事前管理,和事后管理。在到期前相關會計人員將相關資料進行歸檔,用于后期管理和考核。首先,對于在應收賬款到期前收回的款項,公司可以進行相應的獎勵。其次,對于到期不能收回的款項,公司應制定措施進行催款。對不同的公司制定不同的催款時限。最后,對于經過催款,仍無法收回的款項,考慮是否需要計提壞賬準備,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做到賞罰分明,激勵員工加強對應收賬款全過程的內部控制。
參考文獻
[1]蔡吉甫.“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實證研究”,《審計與經濟研究》[J].2005,第5期.
[2] 池國華.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實施機制構建:戰略導向與系統整合.會計研究,2009,9.
[3] 戴彥.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基于 A 省電網公司的案例研究[J].會計研究,2006.
[4]丁瑞玲,王允平.從典型案例分析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建設的必要性[J].審計研究,2005.
作者簡介:蘇夢穎(1983-),女,瑤族,廣西金秀人,就讀于廣西大學,研究方向:民商法;李俊文(1982-),男,漢族,廣西柳州人,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研究方向:資本市場與證券投資。
(責任編輯:趙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