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支付清算是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農村支付清算體系支持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保障農村地區金融運行,是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的重要設施。本文從地區實際出發,通過調查了解、實地走訪等方式,了解包頭地區農村支付清算體系目前的總體情況,旨在發現該地區農村支付清算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農村支付清算體系需從內、外兩方面著手進行改善的構建框架以及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支付清算體系農村地區金融服務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農村支付清算體系對于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有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本文通過調查了解包頭四個農村牧區支付清算體系的現實情況,針對包頭地區農村支付清算體系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并構建框架體系。
一、目前包頭地區農村支付清算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涉農金融機構數量少,網點分布不平衡
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為追求效益、量化規模,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分支行和經營網點進行撤并,導致涉農金融機構數量減少,網點在鄉、鎮、自然村分布不均。如包頭市×旗縣區有43個行政村和80個自然村,涉農金融機構僅兩家,這兩家金融機構在包頭市共85個營業網點,其中僅有9個設在該旗縣區的行政村,另外34個行政村及自然村無營業網點。
(二)涉農金融機構農村金融服務職能存在弱化現象
目前設在各旗縣區的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功能已逐步退化成單一的糧食銀行。農業銀行設在鄉鎮的營業所幾乎全部撤銷,如包頭市×旗縣區農行下設的5個分理處都在城區和城鄉結合地。郵政儲蓄銀行雖然在個別鄉鎮保留了營業網點,但受業務范圍限制,只能辦理儲蓄存取業務。農信社在農村金融中存在“一家獨大”的局面,金融產品少,金融基礎設施滯后,農村地區難以獲得優質的金融服務,不利于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三)支付清算渠道相對狹窄,影響資金匯劃
縣域大部分金融機構已加入現代化支付系統、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同城票據清算系統、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和人民幣結算賬戶管理系統,但鄉鎮部分網點卻沒有全部加入以上系統,為農村地區資金匯劃和清算帶來了不便。如包頭市×旗縣區截止2010年底轄內金融機構的61個網點接入現代化支付系統,占網點總數的64%;14個網點接入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占比僅15%;31個網點接入同城票據清算系統,占比僅33%。
(四)銀行卡業務受理環境有待改善
經調查,銀行卡發展以及銀行卡業務受理環境出現以下“瓶頸”:一是ATM自助服務機具由于安裝條件多、安裝費用高,限制了其在地廣人稀的農村布放;二是村鎮布放POS機具少,先進的支付結算服務難以向農區延伸;三是農區缺乏對ATM機、POS機具等現代支付工具的了解,農民寧可排長隊也不愿意在銀行工作人員幫助下使用ATM機。
(五)農村地區客觀條件受限,基礎設施配備不足
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網絡等電子化技術應用程度低以及人員短缺、整體素質不高的問題。例如包頭市×旗縣農信社只有5個網點加入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系統,其余11家基層信用社和郵儲銀行由于基層網絡不通、農牧區分散、業務量少等原因沒有加入。再如郵儲銀行開通了網上銀行業務,但受農村互聯網不普遍、電腦操作網銀用戶少等客觀條件限制,網銀服務惠及村民受阻。
(六)受傳統觀念影響,農民結算需求不足,現金結算占比較大
由于歷史原因,農村居民個人結算偏好使用現金,使得非現金結算工具在農村推廣難度大、進展慢。調查顯示,80%左右的老年人認為使用“惠農一卡通”發放支農補貼時,不能直觀反映卡上金額多少,且銀行卡密碼容易忘記,難以接受銀行卡而偏愛存折;全部被調查的農民認為操作電腦進行網銀業務太難,電腦轉賬不安全,不如在網點辦理轉賬、取現業務方便。
二、完善包頭地區農村支付清算體系的對策建議
包頭地區農村支付清算體系建設要結合包頭農牧區實際情況開展,制定農村支付清算體系建設的總體方案,從農村支付清算的制度基礎、組織建設、基礎保障、支付產品開發與推廣、支付工具風險防范五方面規劃和安排,同時,農村支付清算體系完善也需要政府和相關監管部門的支持,只有從內、外兩方面著手才能改善農村支付清算體系,有利于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服務農村經濟發展。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分析考慮。
(一)優化鄉鎮金融布局,合理增設金融網點,平衡金融服務供給
平衡金融服務供給,既要遵循資本逐利的規律,又要有針對性地采取差異策略。一是利用銀監會放開農村地區金融機構準入機會,放寬農村支付業務準入條件,鼓勵第三方服務組織進入農村支付市場。二是充分發揮農村商業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組織的作用,調整網點布局,完善金融服務的地區結構。
(二)結合農村實際,加強農村金融產品與金融服務創新
一是開展POS機小額提現業務,在鄉鎮及以下農村選擇具有一定經濟實力、信譽良好的特約商戶,安裝專用POS機終端,通過特約商戶墊付現金,為借記卡持卡人提供小額取現服務,緩解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不足的矛盾。二是增加金融流動服務站的服務項目,依托當地政府在交通不便的鄉鎮、村布放ATM機,有限度的增加存、取款等傳統的金融服務項目,使流動服務站向“流動銀行”轉變。
(三)推動非現金支付工具使用,提高資金運用效率
一是擴大農村銀行卡受理范圍,鼓勵和督促銀行機構加大對農村地區投放ATM 機和POS 機終端設備。二是對農村銀行卡特約商戶給予一定優惠。三是穩步發展銀行匯票和商業匯票等票據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農村金融機構簽發和受理匯票業務。四是針對農村地區電話比較普及且使用方便的特點,大力推廣電話銀行等新型支付工具。
(四)加大政府對涉農資金補貼投入,加快農村地區支付結算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水平的提升,不僅是金融機構或某個部門的任務,而是全社會的職責,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對農村牧區金融服務提供各種便利的優惠政策。政府要擴大補貼范圍,如對農村牧區網絡建設進行資金補貼;擴大補貼對象,既對農戶進行補貼,也對金融機構以及為農村地區支付結算基礎設施提供服務的機構進行補貼。監管部門積極督促和指導涉農金融機構加大人力、財力、物力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完善網絡和系統建設。
(五)維護支付清算秩序,加強日常管理及風險防范
人民銀行要不斷建立健全支付結算相關規章制度,強化對支付系統參與者的管理,同時制訂城鄉有別的支付結算收費標準,鼓勵農村企業和農民應用現代支付系統,減少現金使用,關注新開發的、適合農村牧區使用的新型支付工具的應用情況,及時防范風險發生。
(六)建立定期問卷調查走訪制度,擴大農村地區支付結算知識宣傳與普及力度
通過定期問卷調查走訪制度,了解農村地區企事業單位和居民日常資金流動領域和方式,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產品,讓系統除了能滿足日常生活和交易的支付需要,還能為新農村建設中家電下鄉、汽車摩托下鄉、支農補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社保等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支付工具和支付渠道。走訪的同時,便于細分宣傳群體,擴大支付結算知識的普及。
參考文獻
[1]潘志宏.對當前央行支付清算系統存在問題的思考[J].金融經濟.2009.5.
[2]李滬麗.支付清算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西安金融.2005.10.
作者簡介:劉捷(1980- ),女,內蒙古人,碩士,會計師,包頭市金融會計學會理事。
(責任編輯:趙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