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農村信用合作社加大軟硬件整合力度,注重產品創新和信息化建設,農信社發展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對地方發展貢獻度越來越高,但自身存在的問題也很多。本次調查旨在獲得第一手調研信息,深入剖析當前農信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農信社后續健康發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農信社公司治理股東參與度
為落實人總行2月24日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荊州中支對本轄區12家農村信用聯社(農村合作銀行)及其法人股東、內部職工股東和社會自然人股東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共發出問卷457份,回收有效問卷457份。調查問卷顯示:法人治理結構漸趨完善、資本實力尚待加強、資產質量穩步提高、股東參與度不夠。
一、法人治理結構漸趨完善
在法人治理結構方面,“三會一層”模式得到推廣建立并逐步完善,12名調查對象對其成效的評價較高。據調查問卷統計,被調查法人機構認為其法人治理機構已建立并完善的占比75%,認為初步建立但尚未完善的占比25%,不存在尚未建立法人治理機構的調查單位。
據12家農信社(農合行)機構法人反映,目前法人治理結構還有不足之處:社員代表的作用不明顯,股權高度分散、決策層與經營層的職責界限不明晰。另外,各調查單位在選舉董事長和監事長的方式、股東分紅和股本組成上也存在些善待解決的問題,如以等額選舉產生董事長的方式占比41.67%,等額選舉產生監事長的占比50%,均占到半壁江山,建議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下,應推行差額選舉方式;股金分紅方面將自身盈利狀況作為唯一依據的占比達到50%,這樣容易受到多數以股金分紅作為主要生活來源投資者的排斥,部分受訪者建議綜合采取多種股金分紅方式。
二、資本實力尚待加強
在資本實力方面,在上一輪改革中,有三分之二的農信社(農合行)反映政府沒有對其不良貸款提供資產置換,接受了政府不良資產置換的農信社(農合行)反映置換后的資產存在小部分的比例并沒有有給其帶來收益。據調查結果反映,有66.67%的被調查對象在上一輪信用社改革中,沒有得到政府提供資產對其不良貸款進行置換的政策扶持,只有33.33%的受訪者受益此政策,并且受益對象中認為其置換資產沒有給自身帶來根本性受益的占比達到25%,政府政策執行力度尚待加強。
三、資產質量穩步提高
在資產質量方面,12家農信社(農合行)歷年來不良資產呈現一個不斷下降的趨勢,整體資產質量水平在不斷提高,資產質量改善的主要途徑是用盈利彌補歷年虧損掛賬和用政府提供的資產對不良貸款進行置換。據調查問卷信息反饋,近幾年來,各農信社(農合行)資產質量都處于一個穩步提高的過程,在資產質量及不良貸款情況考核上,有66.67% 的農信社認為其資產質量提高不良貸款率下降,其余的均認為其賬面資產質量都不錯,但存在較大的潛在風險。
四、股東參與度不夠
本次調查問卷抽樣115戶法人股東(由于荊州市信用聯社只有8戶法人股東,江陵縣信用聯社只有7戶法人股東),110戶職工內部股東(荊州市信用聯社沒有內部職工股東),220戶社會自然人股東(荊州市信用聯社沒有社會自然人股東),共計445戶農信社(農合行)股東。
(一)股東入股資金主要是自有資金
樣本統計量中,有91.91%的股東入股資金來源于自有資金,來源于本農信社(農合行)貸款的占比3.60%,其他融資方式占比4.49%。應該說絕大部分資金是來自于股東自有資金,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民間資本,符合當初成立農信社的基本宗旨,集資于農,服務于農。
(二)股東對行使股東權利和履行股東義務的認識有待提高
樣本統計數據反映,只有57.08%的股東全部知道股東的權利和義務,38.43%的股東部分知道股東的權利和義務,還有4.49%的股東不知道股東的權利和義務。在對股東是否知道所持股份的性質進行調查時,有3.37%的人不知道其所持有股份的性質。另外,股東從沒參加過或未接到通知參加股東大會的占比達到37.08%。所有均數據顯示,股東須提高自身行使股東權利和履行股東義務的認識水平。
(三)股本集中度不高
在對入股金額進行四個檔次劃分的問卷調查統計中,我們股本金在1到10萬的小股東占比達到56.18,股本金大于10萬元的股本占比為32.58%,股本金在100萬以上占比更少。股本較為分散,不利于集中股東權利,給法人結構治理帶來了一些困難。
(四)社會自然人股東和內部職工股東入股目的明確
社會自然人股東入股的主要目的是獲得股金分紅,其次是獲得貸款的優先、優惠權。在對自然人入股目的調查中,以獲取股金紅利的股東占比達到62.92%,為獲取貸款的優先、優惠權的占比17.5%。由數據反映,社會自然人股東和職工內部股股東中大部分都是以獲取股金紅利為主要目的,其中內部職工股中存在有以參與機構日常經營管理為目的。
五、分析結論
農信社發展的最大障礙體現在歷史包袱沉重、優質客戶少、信用環境差和競爭太激烈等幾個方面,地方政府支持農信社改革還需要在幫助消化不良資產、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強地方信用環境建設和解決歷史遺留的基層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清欠款等幾個方面進行加強,今后農信社管理體制改革應該朝組建全國統一的法人機構和各省農村信用社為分支機構的方向進行發展。
作者簡介:楊仁兵(1983-),男,湖北荊州人,中國人民銀行荊州中心支行,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及經濟監測。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