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永剛
【摘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快速上升的成本,使很多企業經營舉步維艱。成本風險是每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因此,如何構建成本管理預警系統,從而有效防范和控制成本風險,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 成本管理; 風險; 預警系統
成本風險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始終,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風險預警管理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者的重視。隨著市場環境競爭的加劇,為防范和規避風險,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成本預警系統,通過對經營全過程進行跟蹤、監控,特別是通過指標的設計以及對其他相關經營信息的分析,及早發現和預測成本風險,采取應變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或減少成本風險損失。
一、企業成本管理預警系統的內涵和特點
(一)企業成本管理預警系統的內涵
預警是指事先覺察可能發生某種情況的感覺。預警系統是指由能夠靈敏地、準確地捕捉風險前兆,并能及時提供警示的機構、制度、網絡、舉措等構成的管理系統,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饋、及時布置、防風險于未然。企業成本管理預警系統是以信息化為基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潛在的成本風險因素進行實時監控的系統,它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是企業控制成本,防范風險的有效手段之一,其目的就是識別成本風險因素、分析評價風險因素、擬定風險應對策略,有效控制成本,降低或消除風險。
(二)企業成本管理預警系統的特點
企業的成本管理預警系統,與其他管理系統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具有以下特點:
1.系統性
成本管理預警系統是通過多個子系統的有機結合,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不同階段的子系統將產生不同級次的成本預警信息,同時總系統也會隨著子系統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成本管理預警系統應注重其整體性,客觀真實地反映成本的運行狀況。
2.預測性
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各因素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因此我們可以根據企業成本運行的發展狀態和趨勢,預測與其相關的各因素的發展變化,尤其是當影響企業成本的關鍵因素發生變化時,應密切關注,及時尋找對策降低風險和損失。
3.靈敏性
由于企業成本體系各因素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某一因素的變化會在另一因素上反映出來,從而提示預警信息。即企業成本狀況的變化能在預警指標中迅速地反映出來,便于管理者做出判斷和決策。
二、構建企業成本管理預警系統的原則和條件
(一)應遵循的原則
要有效控制企業的成本狀況,必須建立一套能反映企業成本因素及變化狀況的預警系統。因此,構建企業成本管理預警系統應遵循下列原則。
1.成本效益原則
企業成本管理預警系統的構建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使產生預警信息的預警成本小于產生預警信息的價值,保證該系統的有效性和經濟性。成本效益原則就要求企業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能真實反映成本狀況及變化的指標,不需要太注重那些數額很小的費用項目。
2.動態化原則
成本管理預警系統能發現企業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發出警報并采取解決措施,但企業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要求成本預警研究系統動態性的規律,預見系統的發展趨勢,掌握主動,才能不斷地改善企業的經營活動。因此建立的成本預警系統要能夠不斷更新,對企業的成本狀況進行實時監控。
3.適用性原則
成本管理預警系統建立的目的是能夠對企業的成本風險有一個客觀的反映和評價。所以,構建預警系統時要能夠合理地反映企業自身的特點,準確地反映企業的成本數據與經營管理活動的內在聯系,客觀反映企業經營活動中潛在的風險,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
(二)應具備的條件
1.信息管理平臺
成本預警系統以大量的信息為基礎,信息系統是成本預警系統的基礎和數據來源,如果不能提供充分的信息,則對預警系統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企業應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統,為成本預警系統提供全面、準確、及時的信息。完善信息系統時,要明確信息收集、處理、儲存、反饋各環節的工作內容和要求,為成本預警系統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2.良好的內部關系
成本控制涉及企業的各個方面,且各單位之間的成本費用都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成本預警要求各部門單位之間保持良好的協作關系,從而滿足彼此之間數據傳遞,以及對各種數據的不同要求,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3.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要抓好內控制度建設,確保成本預警和監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成本風險的防線,明確監管程序,分清監管職責。反過來,有效的成本預警系統能夠促進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與完善,對于重構企業業務流程和加強信息管理制度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4.成本預警系統應具有前瞻性
成本管理重在成本避免。因此,企業在進行戰略決策時,應立足預警,充分發揮其前瞻性,結合企業內部條件、外部環境和競爭對手的變化情況,對一系列具有源流性的成本動因進行有效的識別和分析,從源頭上控制成本風險的發生。
三、企業成本管理預警系統的構建及應用
(一)成本管理預警系統的功能
1.預知功能
預警系統通過成本實際核算數據,與計劃、預算、定額或目標成本進行比較分析,并通過大量信息的傳遞與處理,判斷是否預警。當出現可能危害經營目標實現的風險因素時,成本預警系統預先發出警告,提醒管理者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潛在風險演變成現實的損失,為企業有效預知和防范成本風險提供可靠依據,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2.控制功能
當成本發生潛在風險時,成本預警系統能夠找到風險的根源,使管理者有的放矢,及時分析警報原因,制定有效措施,實施有效控制,阻止事件進一步惡化,避免成本風險的發生。
3.決策功能
根據企業成本警報的處理過程和評價結果,不斷總結、積累經驗,避免風險事件的重復發生,提高成本預警能力和效果,為企業進行正確的經營決策提供信息保證。
(二)成本預警系統的構建內容
成本預警系統的建立,目的是對風險發生前的征兆信號進行收集和分析,并且分析他們之間的聯系,有效監控和防范成本風險的發生。企業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構建起科學的成本管理預警系統。成本管理預警系統一般包括:預警信息子系統、分析警兆子系統、報警子系統和控制警源子系統。
1.預警信息子系統
成本預警是建立在對大量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的基礎上,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重要性、及時性直接關系到成本預警的質量,并影響成本預警系統職能的發揮。因此企業應該嚴格遵守相關會計法律法規,強化監管和約束,以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重要性、及時性等。
成本預警不僅需要財會人員提供的信息,更需要其他渠道的信息,這樣才能有效尋找警源,發現警情產生的根源。成本預警的警源包括外生警源和內生警源。外生警源是指因外部經營環境變化而產生的警源,例如國家物價政策的調整,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企業轉產或重大經營決策上的轉變。內生警源是指因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不完善而產生的警源,例如企業因資金周轉困難而出現經營問題等。
2.分析警兆子系統
警兆是指成本因素發生異常變化時的先兆,在警源的作用下,當成本因素發生異常變化導致警情爆發之前,總有一些預兆。分析成本預警的警兆,是成本預警系統的關鍵一環。從警源到警兆,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即警源孕育著警兆,警情發展蔓延,警情爆發前的警兆會出現。成本預警的目的就是在警情爆發之前,分析警兆,控制警源,擬定應對措施。
3.報警子系統
該系統的主要目的是根據實際反映成本指標的數值,與預警指標相比較,按一定的報警模式發出不同程度的預警。一般采用預警信號作為企業成本預警系統報警模式,其預警信號一般包括三種狀態,即低度風險、中度風險、高度風險。低度風險(輕微狀態),后果影響較小,不會造成系統破壞,應考慮采取一定控制措施加以管理;中度風險(較嚴重狀態),后果較嚴重,會造成系統破壞,須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高度風險(危機狀態),后果非常嚴重,會引起災難性后果,應立即采取行動予以排除。
4.控制警源子系統
控制警源子系統是成本管理預警系統的后期保障,當報警子系統報警時,表示企業的成本有不良狀況產生,管理者應根據警報級別進行研究分析,采取相應措施,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預警措施是根據企業成本預警系統實施過程中報警子系統顯示的信號進行分析,并針對不同的風險類別,采取解決風險的一系列辦法和措施,它是成本預警系統的目的和歸宿。
(三)構建成本預警指標
成本預警系統要能夠真正發揮報警功能,防范風險,就應當制定相應的成本預警指標。
1.構建預警指標的原則
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應當設計全面、重點和敏感性高的預警指標,便于及時反映整體成本的變化情況。設計的指標應遵循如下原則:(1)靈敏性原則。即所選擇的指標能夠靈敏的反映企業成本狀況,這是進行預警的根本目的。通過改變成本系統控制參數和變量,對企業資源配置進行調控,使企業經營的異常變動狀態得到收斂和有效控制,從而使企業成本狀況的變動能夠在合理的區間內進行。(2)超前性原則。即所選擇指標的變化應超前于實際狀況的波動,這是成本預警的重點。成本管理預警系統所使用的指標必須能夠準確地預測企業成本狀況變動的趨勢,并且各個指標能夠獨立地發揮預警企業成本變動狀態的信號作用。(3)協調性原則。成本預警是由眾多相互聯系的預警指標組成的,各項預警指標要相互協調,通過對這些指標的共同監測,能夠從整體上預知企業成本變動狀況,從而提高預警信號的有效性。
2.主要的預警指標
企業成本管理預警系統的主要指標有:目標顧客及目標市場份額、顧客滿意度、銷售費用、借款費用、應收賬款、人力資源成本、關鍵人才數量和人員流動、質量成本、環境成本、設計成本、采購成本、生產成本、設備老化、外部原材料和能源漲價、產成品積壓、供方數量、物流成本等。
(四)成本預警管理系統的應用
1.預警指標參數的應用
實際工作中,為了便于加強對成本風險的預警管理,一般根據風險因素的性質及其對成本目標的影響程度,用打分法設定為五級,各級表示的風險程度如下:
1級表示無風險征兆,不必采取風險控制措施;
2級表示低度風險,后果可以忽視,通常采用日常程序加以管理;
3級表示中度風險,后果影響較小,應考慮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4級表示嚴重風險,后果嚴重,應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5級表示高度風險,災難性后果,應立即采取行動予以排除。
按以上辦法設定風險等級后,根據不同成本風險因素指標的性質特點以及完成值,設定等級預警標準臨界值。
例如,以產品單位成本為例,用每月實際單位成本與計劃單位成本進行比較,計算單位成本的預警參數,將預警參數在97%以下設為無風險,將預警參數在97%~98%之間設定為低風險,將預警參數在98%~99%之間設定為中度風險,應考慮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將預警參數在99%~99.5%設定為嚴重風險,應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將預警參數在99.5%(含99.5%)以上設定為高度風險,表示進入成本預警危險狀態,需要立即加以重點排除和控制,再不控制就要超支。
具體應用時,要對產品單位成本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監控,發現影響因素發生變化的,就要跟蹤該因素變化對單位成本的影響程度,一旦出現單位成本預警的,及時進行不同級別的報警,以便企業管理者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2.及時預報成本風險
對成本預警指標進行趨勢預測后,應將預測值與成本風險警戒線參數進行對比,若發現預測值或實際風險值達到或超過警戒線則進行預警響應,預報中心應全面、及時、準確的向相關領導和部門發布成本預報。企業可根據管理的需要,對不同成本因素設置不同的監測頻率,可以每旬一次,可以半月一次,可以每月1次,可以每季度一次,也可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
【參考文獻】
[1] 云虹.樹立風險防范意識,構建成本管理預警系統[J].陜西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4):48—50.
[2] 張燕舞,葛靜.成本控制下的財務預警管理體系[J].中州煤炭,2010(4):107—108.
[3] 盧秀云.淺談企業財務預警[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4):66—67.
[4] 唐左.企業預警成本預測及運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4(4):100—101.
[5] 武漢市郵政局.企業成本控制的預警管理[J].中國郵政,200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