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外資銀行的不斷涌入以及銀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農村信用社發展中間業務事在必行。當前,農村信用社發展中間業務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此作者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對策
中間業務,是指商業銀行除存款、貸款和投資等主要業務外,不運用或很少運用自己的資金,代理客戶承辦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項,從中收取手續費的業務。包括匯兌結算、借記卡、貸記卡、銀聯卡、儲蓄卡、信息咨詢、代客理財、金融培訓、租賃、代理(包括代理銷售基金,代理銷售保險、代理對私理財產品、對公理財產品銷售,代理發行各類債券)代收、代付、代保管、房地產金融服務、內部信評等業務。隨著省聯社現代支付二期、資金清算業務授權優化、財稅庫銀業務、集中代收付業務以及農信銀業務的推廣上線,信用社正朝著經營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大力開展中間業務也必將成為信用社繼資產業務、負債業務等傳統業務之后的又一業務拓展渠道。中間業務主要是商業銀行充分利用現有人力、物力資源以及良好的社會信譽為客戶服務,它具有投入少、低風險、高利潤的特點。有利于提高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增強國際競爭能力。因此,農村信用社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事在必行。
受大環境特別是美國金融風暴的影響和信用社硬件因素的制約,目前信用社的中間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信用社存在品種單一、固守“存款立社、貸款興社的傳統觀念,積極審慎地拓展中間業務,切實為改善其資本結構、產品定位,實現資產多元化,增加金融服務種類,提高核心競爭力創造條件勢在必行。但是,如何才能夠使缺少發展中間業務經驗的信用社快速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呢?筆者經過深入調查訪談和耳聞目睹,引發如下思考,以饗讀者。
一、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和必然
(一)認識偏差 業務單一。據調查, 信用社的中間業務發展遲緩,一來因受大環境特別是美國金融風暴的影響而變得更加膽戰心驚,謹小慎微。二來因受銀行業監管部門的嚴格約束而不敢積極探索,大膽嘗試。三來因受自身硬件因素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制約,而望洋興嘆。
(二)宣傳薄弱 營銷乏力。 在宣傳攻勢上軟弱無力,甚至有些人把自己的錯誤理念和信息傳遞誤導客戶。領導層沒有把它作為一種獨立的金融產品來開發和拓展,在操作上沒真正將其作為實現資產多元化、增加效益、防化風險的有效手段;沒有象抓存款來源,抓信貸資產質量那樣拓展中間業務。因而,與其他商業銀行相比,中間業務的市場份額較低。
(三)管理松散 體系殘缺。信用社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經歷了三輪大的改革變化。建社不久歸農業銀行代管,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與農業銀行脫鉤后劃歸央行直管。第三輪信用社體制改革實施前,多級法人體制和松散型管理嚴重影響了各項業務的持續發展,形成了雖然外表龐大,在地域管理上卻是各不相干,跨地市社際往來必須通過人民銀行清算系統,很難滿足客戶提出的辦理跨區域業務便捷化的要求。
農村信用社作為企業,具有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質特征,也就是說,其追求的是一定成本下的最大利潤或一定利潤下的最小成本。中間業務的不占用或較少占用銀行資財,成本低、收益高的特點,決定了發展中間業務可以充分利用農村信用社的現有資源,在不須增加或增加很少成本的前提下就可獲得較豐厚的收入。同時,人民銀行多次降息,使農村信用社存貸款的利潤空間減少。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村信用社80%-90%的銀行利潤來自于存貸款利差,造成對存貸款業務的過度依賴。而央行為了擴大內需,支持經濟增長,自1996年以來連續八次降息,我國利率水平已處于歷史較低水平。利差的收窄,將迫使農村信用社積極創新和開拓中間業務,減少對存貸款利差的依賴。充分發揮支持三農的主力軍作用。
二、農村信用社發展中間業務的有效途徑
中間業務是農村信用社增強資金安全性、化解金融風險的有效途徑,具體如下:
(一)農村信用社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經營風險,而中間業務是低風險業務,首先,以人為本,強化培訓,不斷提高駕馭新鮮事物的能力。就我們開展中間業務的現狀來看,相當一部分員工缺乏積極主動性,不能積極依托網絡優勢充分利用現代化支付系統功能拓展新業務,農民工銀行卡、信通卡等業務未能得到很好地開展。基于此,筆者認為應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在對各種新業務形式學通弄懂的基礎上,培養員工的開拓創新意識,同時建立健全配套的激勵機制,以此促進員工不斷接受新鮮事物,并拉動業務開展,提升競爭力。
(二)轉變觀念,更新思想,充分認識開展中間業務的對信用社發展的重要意義。就目前信用社開辦中間業務的現狀來看,從高層管理者到普通一線員工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著思想偏差,對中間業務的重視程度不夠高,因此,雖然近幾年該業務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中間業務收入占整體營業收入的比重還相當低。眾所周知,在美國金融危機的大氣候下,國家實行擴張型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人民銀行于2008年10月9日以后幾次下調了存、貸款利率,傳統的依靠“存貸利差”經營的模式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已越來越失去競爭力。而中間業務伴隨著金融電子業務的快速發展,加之服務面廣、形式多樣且風險小、收益高的特點必將成為信用社增加收入的又一重要途徑。因此,要充分認識發展中間業務的重要性,在思想意識上由等客上門積極向戰略營銷方面轉變,在業務品牌上由品種單一向集約、規模化方向發展,在對待客戶上由被動提供產品向主動迎合需求方式轉變,使中間業務成為與存款、貸款業務并駕齊驅的支柱業務。
(三)加速電子化步伐。信用社應積極創造條件,加快電子化技術的推廣、普及和應用步伐,不僅實現區域性、系統性聯網,還要實現全國性信息共享通訊網絡。形成完備的金融信息系統,為中間業務的發展創造技術和信息條件。比如你欲代辦保險、債券、房地產業務,你沒有一套與保險、證券、房地產業蓖美甚至比他更先進、更便攜、更安全的電子信息系統,誰愿找你代理?又怎能贏得客戶的青睞?
做好宣傳工作。信用社所面對的客戶大多是農村客戶,而這些客戶往往對于新鮮業務的認識需要一個較長過程,因此,信用社員工在熟悉、了解、掌握新業務的同時積極做好各類產品在農村市場的宣傳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每一位信用社員工都應清醒地認識到積極開展中間業務是信用社實現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強在金融市場上的競爭力的新的有效途徑,因此要抓住機遇,迎難而上,樹立信心,實施中間業務戰略拓展工程,促進信用社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玉嶺,張衛東.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若干思考.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年18期.
[2]李明,肖武.論我國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拓展與規范問題.網絡財富,2009.3.
[3]彭君.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時代金融,2010年01期.
[4]袁冬梅.淺談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發展.科技創新導報,2008.31.
作者簡介:呂振(1972-),男,本科,大洼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研究方向:金融管理。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