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偉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師作為執教者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一個成功的課堂教學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如學生、教材、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等,這些教師都要考慮到,要周全地組織教學,科學地看待教學工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下面我就如何組織初中語文教學談談教學心得體會。
一、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復習
基礎知識是學生學習的根本,只有基礎知識掌握得牢固才能深化學習能力。考試時基礎知識是重點。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要引導學生扎實地進行積累。由于基礎知識的容量大,教師在教學中要落實到位。
1.集體備課,統籌安排。語基部分考點多,容量大,尤其是配套練習非常多,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在開始整個專題的教學之前,備課組長應對這一部分的復習備考作一個統籌安排。這個統籌安排是指不僅要把這部分放在整個語文備考過程中來計劃,而且要單獨對這一部分的復習有大致的安排,如上多長時間,每個專題分配多少個課時,講多少,練多少,事先都應有一個統一規劃。我校針對上一屆學生對古詩詞鑒賞感到比較困難這一問題,在八月份補課時先行復習了古詩詞鑒賞,九月份正式開學后就進行了語基和作文的穿插復習。第一周,講評月考試卷后,用2課時講實詞;第二周虛詞2課時,熟語2課時,然后是作文審題;第三周用4課時完成病句的復習,然后復習作文審題。這個教學計劃是備課組長在開學之初就做好的。做好這個規劃之后,召集全部備課組的成員,互相探討,分配任務。講完專題后,除了課堂練習,老師們還分工設計出該專題的配套練習,以對課堂知識進行消化和鞏固。老師們進行分工合作,每人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部分,實現資源共享。這樣既可節約資源,又可減少工作量,學生也學得比較扎實,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2.精講多練,一課一得。語基題的解答存在一些技巧性的問題,但在更大程度上,“語言文字表達與運用”需要識記,需要積累,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練習,并在練習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培養語感,形成規律,然后方可以不變應萬變。老師總結出來的東西終究是老師的,學生自己找到的方法才是自己的。因此,對這一部分的教學,教師宜精講多練。每節課都要做到目標明確,講析典型,點撥到位,不必一節課從頭講到尾,可留出首尾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動筆做練習。剛開始教學,我總是害怕講得少了學生不懂,結果發現講得多效果不一定好,不如講到點子上,讓學生學習得有針對性。
二、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
以往的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僅憑口授講解和板書,教學形式單調,語文教材中涉及的背景、作者思想感情、教材的內涵等不能充分讓學生感受到。教學過程很枯燥,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導致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現代化教學技術的運用,讓語文教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學生有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提高了學習效率。多媒體集多種功效于一體,創設圖文并茂的學習情境,讓教材的展現更加直觀、具體和形象,把書本抽象的文字符號變成立體、動態的形象,學生能夠看得見、聽得見,比以往單詞的死記硬背更具有說服力,也容易被學生認知,符合學生的感性思維特征,因此能極大地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有些教材內容豐富、抽象復雜,學生在體會的時候感覺很困難,甚至教師費盡口舌也難以奏效,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遺憾。如果能將這種知識形象化,就能使學生在具體生動可感中眼到心到,感知深切。對于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靠教師的重點提醒是不足以引起學生注意的。而多媒體能將教師講不清或者講不深入的知識全方位地展現出來,利用聲音、圖畫、文字、音樂、視頻等功能給予學生強大的感官沖擊,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印象,填補教師語言教學的空白,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使知識變得鮮活,縮短理論知識和學生感性認知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不可否認,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很多傳統教學所不具備的優越性。但是,有些教師對多媒體的認識有誤區,多媒體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力度不夠,對教學有負面影響,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引起注意。多媒體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是學生探究學習的認知工具,要發揮它的高效作用,教師就要合理運用。而有的教師忽視了這一點,比如:①一節課都離不開多媒體,由以往的“人灌”變成了“機灌”,教師只要操作鼠標就完成了教學。教師的工作量是大大減少了,但是學生卻進入了另一個學習誤區。眼睛盯著多媒體,造成視覺疲勞,一晃而過的信息讓學生不能對重點知識集中注意力。多媒體雖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不能取代常規的教學,如教師對知識的講解,師生之間的互動,板書的注解等。②有的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過分關注外在的表現形式,畫面花里胡哨,講究色彩的視覺效果,學生看得眼花繚亂,雖然很吸引學生,但是課后學生不知道講了什么內容,要掌握哪些知識,不能發現多媒體內容與教材內容的關聯,造成資源浪費。因此,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不能太過花哨,而要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從教學目標、教材重點知識抓起,做到有針對性,不能華而不實。教師提高多媒體運用的效率就是提高自己對多媒體的運用能力,要制作出優秀的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靈活運用。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決定教學效果的潛在因素,在無形中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對學習的態度。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形成教學相長的教學局面,師生之間融洽相處,溝通順暢,推動教學活動的良性循環。反之,師生之間關系疏遠,甚至對抗,就會導致教與學的背離,師生之間在思想上不能達成一致,沒有共同的目標,教師的教學活動只是在做無用功。現代教學越來越注重師生關系對教學質量的影響,聰明的教師非常重視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就對教師認可和信服,對教師有好感,愿意接受他的教育,學習上有興趣,積極參與,學習效率也高。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不是一個機械的過程,也不應是學生眼中枯燥乏味的事情。課堂是傳授知識的途徑,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課堂教學工作需要充分準備和計劃,這樣才能保證教學中面對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學習收獲,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