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近日,溫州市甌海區實驗小學南甌校區一年級4個班被曝班會費開銷達上萬元,除了鉛筆、資料夾等與學習相關的開支外,還有專家講座、鐘點工打掃衛生、班級廣告制作等費用。校方和家長均稱是家長委員會私自行為,學校沒有參與任何收費。(溫州網)
父母對孩子的愛每每讓我們感動,可是,過份的愛不僅不會讓孩子茁壯成長,而是會像繭一樣,束縛孩子的成長。長大的小鷹會被老鷹踢出巢穴被迫學習飛行,剛出生的小鹿會在媽媽的踢拌下一次次跌倒、爬起,孩子也必需經歷如此的成長方能茁壯。過度的溺愛不僅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剝奪了孩子“跑”的權利。
在勞動中結識友情,在創造中體會喜悅,在節日中感受感恩,這是學校生活中美好的回憶。而現在的孩子卻無緣于這些美好,它們被家長們殘酷地剝奪了。還記得一個小學生在QQ中寫道:我是爸爸媽媽的寵物,只能在學校、家里圈養。孩子們只能像機器人一樣,過著重復而單調的生活。
其實,學校的每一項活動都有其意義,打掃衛生讓孩子熱愛勞動,體諒家長辛勞;辦黑板報激發孩子創造力;教師節禮物讓孩子懂得感恩,自己動手做的賀卡等更有意義并且值得珍藏。而這些在家長包辦下卻成了“鐘點工”“班級廣告制作費”“教師節鮮花”等,這些哪一樣經過孩子的手,獲得了孩子的同意?孩子同樣有自己的意識,有自己的權利,他們不是小貓小狗,剝奪孩子勞動的權利,同樣是一種變相虐待。
子不教,父之過。過度的溺愛只會讓家長自食苦果。在孩子幼小的時候不善加誘導,卻在長大以后責怪其不懂事,為時已晚?,F在,我們批評90后、00后,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冷漠的心和荒蕪的精神世界,崇尚金錢與權力……他們上了大學也需要陪讀,他們把臟衣服郵寄回家,遇到一點挫折就動輒自殺或殺人,或許他們學習好,卻是生活中低能兒。在我們為之痛心疾首的同時,更應該加倍反思。中國式陪讀讓孩子們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就算走上了社會,也只能繼續“啃老”,萬一有一天無“老”可啃,又當如何?過份的溺愛也是一種傷害。放開手中緊繃的線吧,孩子們的幸??鞓凡攀俏覀兊钠谕?!
同時,學校也應承擔部分責任。面對強硬的家長,學校總說無計可施,但學校也不能任人妄為,正常的勞動作業與學習作業一樣重要,學校有權要求家長讓學生獨立完成。同時,請鐘點工打掃等擾亂學校秩序的行為更應嚴加制止。如果每個家長都如此,學校還如何教育孩子?素質教育中的勞動教育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學校理應重視,否則只能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