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忠國
〔關鍵詞〕 寄宿制學校;學校管理;服務意識;食宿管
理;全員參與
〔中圖分類號〕 G62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4—0020—01
農村中心小學寄宿學習模式是一種新的辦學模式,與中學、大學寄宿制學校相比,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年齡更小、自理能力更低、自我約束能力更差。因此,如何讓小學生在父母的視線外獨立的生活,對寄宿學生進行有效管理,培育學生健康品格,使他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最大限度地體現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和環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成為我們面臨的新課題。
一、強化服務意識,轉變育人觀念
首先,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引領教師強化服務意識,發揚奉獻精神。通過開展各種師德建設活動,增強廣大教師的服務意識,秉承“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育人精神。
其次,實現教師行為和角色的轉變:一是實現從小規模到大學校的適應性轉變;二是實現由過去兩點一線的工作線路到目前以學生為中心向學生所有活動場所延伸輻射的網狀工作線路的轉變;三是實現由過去教書育人的單純職責到目前教書、管理、服務全方位、全天候育人的職業責任的轉變。這些變化大大豐富了教師“育人”的內涵,服務中實現管理,管理中融入關懷,讓學生在自理中學會生活,生活中鍛煉自理。
二、強化食宿管理,培養自理能力
1.健全管理制度,確定自理目標。學生寄宿以后,學生宿舍、食堂管理成為學校管理工作的重點,通過近兩年的管理實踐,我們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管理、考核、評比制度,明確了生活管理教師的工作職責和住宿學生的自理目標。同時,強化飲食安全管理,學校為各班配置了紫外線消毒柜,每天對學生餐具進行殺菌消毒,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培訓,并建立了切合實際的食堂管理制度,并設置了食堂管理從業人員監督崗,學生飯價公示欄等。生活指導教師定期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消毒、通風,確保了學生飲食安全,保障了學校食宿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注重習慣養成,培養自理能力。(1)強化訓練,養成習慣。寄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學校食宿管理的主要任務。學校規定每學期開學第一周為“常規訓練周”,第一月為“強化培訓月”,從鋪床、疊被、洗漱用具擺放、衛生打掃等生活細節方面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規定住校生做到“五按時”和“內務整理三個一”。生活管理教師每周上一節生活指導課,并對學生宿舍進行檢查評比,每月組織一次生活常規知識競賽。對有掉床、尿床、體質虛弱等情況的住宿生,生活管理教師給予特殊照顧,夜間陪護幼小學生上廁所,使學生逐步適應了學校生活。同時,學校嚴密監控流行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生活管理教師每天組織學生清潔個人衛生,保證了宿舍的潔凈清新。(2)示范指導,養成習慣。學生習慣養成離不開生活教師的正確引導。生活教師的示范有集體的,也有個別的,對年齡小的學生,個別示范指導尤其重要。低年級學生通過教師示范,強化訓練,自我實踐,長期堅持,便會“習慣成自然”了。(3)同伴幫扶,養成習慣。學生喜歡在宿舍玩耍,但卻不懂得玩耍后將床鋪整理好,更不顧及安全。針對這一現象,一方面,學校在安排入住時,有意采取“以大帶小、年級穿插、結對幫扶、逐步提高”的策略,倡導和鼓勵高年級同學發揮哥哥姐姐的幫帶作用;另一方面,我們細心觀察,捕捉典型,及時鼓勵,點滴引導。(4)文化引領,養成習慣。學生寢室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寢室文化的引領,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每學年初,學校首先根據各宿舍住宿學生的特點、個性、愛好將宿舍命名為“陽光屋”、“姊妹閣”、“怡馨屋”、“和諧苑”等;其次,統一制作了宿舍標牌,明確了本宿舍的“培養目標、宿舍公約、宿舍特色、宿管教師寄語以及宿舍成員等”;同時,生活老師充分指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通過書法、手工等藝術手法,對宿舍內部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和布置。制作宿舍“文化苑”,張貼名人名言,形成較有個性的寢室文化環境,使住宿生飽嘗成功的喜悅,感受家的自由溫馨。這些寢室文化可以時時提醒、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對學生健康行為品質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5)自我教育,養成習慣。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生活小組每周不定時組織對各個宿舍檢查、評比,將檢查評比結果及時公示。并將檢查評比結果納入宿管教師階段考核。同時,我們還采用游戲的形式和“限時整理床鋪”比賽等有針對性的活動來幫助幼兒養成好習慣。教師的責任心強了,學生的榮譽感強了,宿管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好做了。
三、強化全員參與,落實管理責任
1.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是搞好學生宿舍管理的重要力量。學校要求班主任從學生入校注冊時, 及時掌握住校生的父母、家庭條件、聯系方式、生活狀況等各方面的基本情況,了解思想動態,一式兩份建立住宿生檔案,并與生活管理教師一起合理安排好本班住校生的生活。每天關注、解決住校生的生活、衛生、健康等問題,定期進行校紀校規、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從生活上、思想上關愛學生,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教學和宿管兩支隊伍形成合力,對住校生的管理教育形成了時間上不留空檔,空間上不留缺位,要求上沒有分歧,目標上協同一致。
2.充分發揮宿管干部作用。宿管會是全體住校學生的組織,發揮好宿管干部作用是做好學生宿舍人性化管理的基礎,是搞好學生宿舍管理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學校要求生活指導教師重視開好每周一次的宿管會, 協調、處理好宿舍內部事務,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意識,讓宿管會充分發揮作用,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當好宿管工作的小主人。
3.充分發揮活動育人的作用。豐富多彩的在校生活,是提升住校生學習、生活質量,解決寄宿生在校時間長的問題,是做好宿管工作的關鍵。只有站在學生需求的角度,立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高度,實現科學化、人性化管理,才能使住校生吃得舒心,住得安心,玩得開心,留得住,學得好,進而實現全面發展。為了加強住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服務質量,切實保障住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質量,學校對住宿學生的作息時間和管理責任進行了劃分和安排。合理的作息時間安排、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影視娛樂以及就寢前10分鐘的“中華經典誦讀”等活動,為豐富學生在校生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形成學生健康品格打下了堅實基礎。
總之,在農村實行學生寄宿制,不僅是教育資源整合的必然結果,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只有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理生活,自我管理,才是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負責,也是對學生形成健康品格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