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琴
傳統的高職院校公共英語的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靈活講英語,學生接受的教育是以應試為目的的。在學生看來其目的就是通過B級考試,因此部分學生通過考試后即放松對英語的學習,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也不能學以致用。我院對公共英語課程結合各系特點進行了積極的改革嘗試,將船舶工程行業英語引入公共英語課程。
1.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中的問題
當前,很多高職高專院校只開設普通的公共英語課程,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高職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英語學習時間花費較少,多數學生缺少與他人交流經驗,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極少交流,對課堂教學內容理解與掌握不深,英語閱讀范圍比較狹窄。學生對自己在英語考試方面的期望比較理想,而遇到的問題存在于詞匯、語法、閱讀和寫作等各個方面,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缺少創新且存在較大的弊端;行業英語的比例含量及英語水平相當低下,學生較差的英語基礎及學習方法造成了其對行業英語的掌握水平相當不理想,行業英語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船舶工程行業英語的教學改革比較有特點,基于問題分析的教學設計過程可為類似行業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2.船舶行業英語教學改革實踐
2.1課程的教學目標。針對學生就業崗位群,與學生專業緊密結合,突出英語的實用性與應用性,以英語口語訓練為主,通過90學時的教學,培養學生具有以下能力:能夠用英語進行求職應聘;在船舶行業職場涉外交際中,能夠用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無溝通障礙;能夠用英語獨立完成與船舶工程專業有關的技術協商與商務交流。
2.2課程的主要內容。船舶工程行業英語課程的主要包括四個模塊:職場應聘、初涉職場、嶄露頭角和工作之余。職場應聘模塊共設定8學時,其中面試應答4學時,英文簡歷4學時;初涉職場模塊共設定16學時,其中見面問候2學時,同事相處4學時,傳真及信件的使用4學時,請假及看病4學時,尋求幫助2學時;嶄露頭角共設定32學時,其中商務會展6學時,接待客戶6學時,參觀公司6學時,商務洽談6學時,簽訂合同6學時,售后服務4學時。工作之余教學模塊包括聚會安排2學時,日常購物4學時,觀光旅游4學時和體育運動4學時。
2.3課程的實施過程。以應用場景為主線,一個具體任務或工作安排為載體,結合與日常生活、職業、船舶工程專業密切相關的英語詞匯及具有交際功能的情景會話等項目,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虛擬場景演練,以此提高學生在職場、行業中的語言應用能力,以師生互動、師生互評為主要實施方式。
2.4教學方法的確定。船舶工程行業英語教學法采用以情境教學為主導的多種教學方式并舉的多機制模式,在情景教學方法中具體采用比較多的包括: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教學法。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結合現有的教學設施,主要采用的教學手段包括:使用多媒體,建立虛擬仿真場景,以及利用風力發電機展廳,等等。
2.5課程評價體系。課程的評價體系在在行業英語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整個教學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該體系在教學過程中保證了教學的可行性,并有效提高了全部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其構成比例為出勤率占20%,課堂表現占20%,作業總評及小測驗占20%,期末考試中的筆試和口語測試各占20%,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保證結果的公正性。
3.結語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并結合行業英語教學的工作實踐,在深刻剖析大學行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基礎上,對通過船舶工程行業英語課程的設置與實施將行業英語教學的本質要求予以實施與體現,研究了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塊的選取,課時的分配,情景的設置,以及教學手段的綜合協調運用等關鍵的教學要點,為提高行業英語的教學質量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段睿佳.行業英語高職特色——論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趨勢[J].科教文匯,2008,(2):147-148.
[2]于忠海.案例教學應用——新課程的價值與實施策略[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4,(4):67-68.
[3]劉潤清.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3.